
第77章 离别之后 家中喜报
做完这一切,徐正卿收起书信,再将今日复杂整理、摘录的邸报信息转交到李春芳的手中,在确认无误以后,才离开了翰林院。
出门之后,他第一时间没有往家中回去,而是去了先前常去的铁匠铺。
上次他画出的那些模具,在让工匠们自行打造时遇到了问题,昨天晚上才让人过来传话,今晚徐正卿需要过去处理一下。
蒸汽机这种东西,人家专门搞机械的,都花了那么多的时间才造出来,徐正卿作为半档子的门外汉,那些铁匠更是未曾开眼看世界的人,多几次的试错的成本也是能够理解的。
来到铁匠铺后,徐正卿先与工匠探讨了将近一个时辰,知道以现在的技术,很难将所有零件都用铁铸成,非必要性的,徐正卿都选择了用木材代替,皮肤平衡杆、飞轮等。
现在最难塑形的锅炉、气缸和导管都已经基本锻造好,剩下的就是最为复杂的阀门,经过讨论之后,铁匠对制出这种东西还是不持乐观态度,徐正卿也没有为难,只让他们多试几次,实在不行再换成木制品。
而活塞方面徐正卿还在想办法,即便是在有着完整化学试剂的实验室,塑料也是花费很多功夫才能制作得出来的,所以索性全部换成木制品,反正只是造个模型出来,暂时不去追究其长久的实用性。
若是日后,真到了需要追求实用性的那一步,他再提供思路,让其他人去造好了。
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还在铁匠铺中练了半个时辰的打铁,出了一身汗,回到家中,许崇文已经将热水烧好,冲了个澡后换上身前些日子休沐,沐青筱帮他置办的洁净崭新衣衫,感觉通体舒泰,刚要用晚饭,就听到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许崇文应声出去,先询问再开门,不多时,等他回来禀报,才知道,原来是个来送口信的沐家仆人。
沐剑春要回苏州了。
小雪时节见小雪。
雪和酒一样,似乎都是为了离别时使用的。
前前后后,因为诸多事宜,在京呆了大半年的沐剑春,在等到了这场相权之争的结果之后,各方打点之后,便也决定要返回苏州了。
这个居住的时长,已经完全超过了他原本的预算,所以即便沐青筱以留在京城看雪为名让沐剑春留下来,他也没有答应。
大抵是急着回去解决先前各位掌柜合资要去做的事情。
关于马湘兰的事情,徐正卿已经和沐青筱作过简单的解释,后者非常明事理的表示可以理解,所以在休沐的时候,就少了往徐正卿的住宅去,免得尴尬。
而且,在正京城冬日头场雪落下来之前,沐青筱没有频繁来找徐正卿,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这段时间,她在整理古书上的书籍,徐正卿给她的丛书起了一个名字——唐诗三百首。
第二本,则是宋词三百首。
顾名思义,沐青筱需要将所有查阅唐宋两朝的诸多古籍,查看这两个时代繁杂的书籍,从中挑选出属上等的诗词,抄录下来,分期进行出版。
这本就是沐青筱喜欢的事情,所以即便是工作繁杂,任务量庞大,她倒也不觉得累。
同时,针对徐正卿先前跟她提过的,将《西游记》改成话本找戏班子表演的事情,沐青筱还专门去学了撰写话本的本领。
不过。
在这件事情中,徐正卿还藏了一些私心的,他希望沐青筱能够将写话本的本领学好,还能够打造出一支有名气的戏班子。
这种组织也是用来传播新思想的一种手段,而且往往越是这些个不起眼的组织,就越是能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寓教于乐嘛。
徐正卿过去送行之时,破天荒被赶着起了个大早的沐青筱,眼睛带有一些浅浅的血丝,就站在院子门口捏着一条衣带。
她今日特意穿了一件缎子袄,青素绫披袄,纱绿绸裙,头上戴着鬏髻,手中还拿了一个狐裘暖袖,搭配得既淡雅,又别致,裙边一二寸宽的地方,绲了大红的花边,看上去很醒目,让人产生愉悦。
越是到了仆人马上将所有东西都要搬上马车之后,沐青筱便越是神色凄凄惨惨戚戚,在感情方面,她毕竟是天真烂漫的,徐正卿也没有刻意将她这种天真打破。
看着时候也差不多了,徐正卿便跟她说了一声,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下次沐剑春再来京城做生意,让她再跟过来就是了。
可初尝离别滋味的沐青筱,颇有一种本不知相思,刚懂得相思,便苦于相思的感觉,闻言彻底伤心,豆大的泪珠从眼睑中滚出来,还一边抽泣,一边擦脸哽咽道:“那如果我不来京城了,你记得去苏州看我。”
徐正卿用手指勾了勾沐青筱的鼻子,调侃道:“不知羞,这么多人看着你呢,又不是见不到面了,在翰林院考学这段时间,我是脱不了身,过了这段时间,江南我肯定会常去的。”
“真的?!”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徐正卿接着伸手过去,帮她拍掉落在披散的青色上的雪花。
沐青筱点头挤出笑脸道:“到时候我写好了那两本书和话本,叫人带给你看。”
“好。”
两人就这儿定下了一个约定。
旋即,一行人浩浩荡荡走出到棋盘街,沐剑春叫众人上马车后,回头吩咐徐正卿不用送了,一行人渐行渐远。
沐青筱连着几次,掀开门帘让人看到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
徐正卿则是微笑着向她挥手告别。
回到家中,还不到午时。
徐正卿请了半天的假,中午光禄寺不会送饭食到家里来,他抓紧时间让许崇文架起火炉,放上专门打制铁锅,做了过铁锅炖,两人坐一起吃了一顿。
饭后徐正卿温了一小壶酒,坐在火炉前,看了一封家书。
书信写于十月上旬,主要是记载了四件事,都是喜报。
第一条是,大哥徐正年在上个月末直接从普通的兵卒,升作了总旗。
第二条是,先前徐正卿在家中教导王氏的结晶方法,成功结出了淡黄色的冰糖,如果是下雪的日子,只需要用一夜的时间,速率较五月份那时要快得多。
这些工序是他们用夏天储存的糖料做的实验,这种淡黄色的冰糖,拿到外面去,寻常人等许多都是闻所未闻,言语中都难以掩藏喜庆情绪。
第三条则是,徐正卿先前提出的那种承包田地给一些贫农,耕作的事情办起来非常成功。
寿光县西北两个方向,那些开在近山区域的贫瘠田地,甚至包括了山势较缓的山坡,全部进行了翻地、施加柴火木灰、家禽粪便等肥料,甜菜的种子经过半年筹备非常充足,约摸种下了二百亩的菜地,一切在县令沈开的帮助下,进行得非常的顺利。
最后一条,先前他拜托家中打听的蓝道行、蓝神仙。现在人已经打听到了,按照徐正卿在信上交代的,想要将人请到寿光城作客,没住几天,人又回到了山上。
这些的确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徐正卿简单回信表示支持鼓舞,另外叮嘱他们,沐剑春那边给的茶叶、药材分销路子也要做好。
另外,单独写了一封书信,让兄嫂代为转角,主要阐述京城、皇上的修道风气,道明其中厉害,还将陶仲文在朝廷中的超然地位等等的消息呈现给蓝道行看。
现阶段,徐正卿主要还是想勾起他的向往之心,然后给他画好大饼,但又不能直接让他和京城的这些权贵接触,耽误大事。
毕竟他对这个人的秉性还没有了解。
待到出去送信的随从回来后,徐正卿见他进门关门的动作都有些匆忙,也就问了一句:“发生了什么事吗?”
“仆看到有一批宦官往严阁老的府上去了,阵仗看起来还不小,还抬着几个大箱子。”许崇文呵着白气,搓着手小跑回到厅堂中,说了一句。
“那看来是皇上已经笃定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