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糖尿病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脂肪代谢与调节

一、脂肪的生理功能

脂肪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含有大量脂肪细胞,密集的脂肪细胞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脂肪是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组成的脂以及脂类物质(磷酸和固醇),又称甘油三酯(TG)或三酯酰甘油。

(一)贮备功能

脂肪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绝大部分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在细胞内,脂肪主要以油滴状微粒存在于胞浆中。各种组织内甘油三酯不断地更新。外源性脂肪通过血浆运转,以游离脂肪酸形式进入脂肪细胞,再合成脂肪储存。体内合成的内源性脂肪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也可通过血浆转运而进入脂肪细胞储存。储存的脂肪不断降解,以游离脂肪酸形式进入各组织氧化利用,使脂肪代谢处于动态平衡。总之,脂肪的功能主要是氧化供能,维持体温衡定,保护内脏器官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脂肪组织还是机体的能源“仓库”,它具有双重作用:在进食后将多余的糖和蛋白质(主要是糖)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起来。饥饿时又动员脂库,分解甘油三酯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1g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所释放的热量为37.8kJ(9kcal),是1g糖或1g蛋白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4kcal)的2倍多。全身组织除脑和红细胞外,约有一半热量来自脂肪。糖虽是人体最理想的供能物质,但体内储存有限,肝糖原和肌糖原总共300~500g。进餐后肝内糖原的储存大约仅能用6小时,必须靠糖异生来维持机体的需要。这时候,蛋白质异生为葡萄糖,而脂肪的利用可大大减少蛋白质的消耗。

(二)脂肪的消化、吸收、转运

脂肪的消化主要依靠消化道的脂肪酶,在小肠中通过胰液中的脂肪酸和胆质酸盐进行。食物中的甘油三酯在胆盐的作用下水解为甘油一酯、脂肪酸。只有少数脂肪完全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消化过程中,磷酸和胆固醇酯也被消化分解。在小肠壁细胞中吸收的脂质消化物又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和磷酯,部分胆固醇与脂肪酸结合成胆固醇酯。部分甘油三酯与胆固醇酯形成小滴,表面覆盖以胆固醇、磷酯和蛋白质,即形成乳糜微粒。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通过淋巴导管进入血循环。

不论从肠道吸收的食物脂类、由肝脏合成的脂类,还是降解储存脂肪,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才能输送到其他组织。这些存在血浆中的脂类统称为血脂。

血脂主要包括:①甘油三酯、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外源性来自食物乳糜微粒,内源性来自肝脏合成;②磷酯;③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外源性胆固醇来自食物,内源性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和小肠合成;④非酶化脂肪酸,即自由脂肪酸。

血脂一般难溶于水,不像糖那样单独游离存在。脂质在血浆中必须与蛋白质结合成水溶性的脂蛋白复合体,才能便于转运。实际上,血浆中的脂质95%以上是与载脂蛋白结合的。由于脂质与血浆中的α、β球蛋白相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而处于稳定状态。因此,脂蛋白既是脂质的运输方式,也是血浆中脂类的主要存在形式。人体血浆脂蛋白的命名和分类方法见表4-2。

表4-2 人体血浆脂蛋白的命名和分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