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辅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答疑解惑

1 如何认识在世界的本原和状态问题上哲学派别的形成?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其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涉及了世界的本原、世界可知否、世界的状态三个重要问题:

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世界的本质和本原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是:唯有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根据对物质的理解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论——物质是具体实物,特点是直观的猜测,缺乏科学根据;近代机械唯物论——物质是人们认识到的具体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特点是机械性、绝对化、形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所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是总和与抽象。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是:认为某种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根据对精神的不同理解,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主观唯心论——主体之内的精神是世界本原,“我”“自己”“唯我论”;客观唯心论——主体之外的精神是世界本原,“神”“上帝”“宿命论”。

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世界能否被认识?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

可知论认为人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和可能,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唯物主义是可知论,认为物质世界是可知的;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认为某种精神世界是可知的。

不可知论否认人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和可能,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表现为二元论和怀疑论。二元论认为世界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不相干的本原;怀疑论对客观世界的存在和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能力持怀疑态度。不可知论的典型,一是夸大感觉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休谟;二是夸大现象和本质的对立,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康德。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是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

第三,世界是怎样存在的?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又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

马克思主义通过深入而全面地分析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本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第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第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以自身的活动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既改造自然,又改造社会;既改造世界,又改造人本身;既改造客观世界,又改造主观世界。所有这些,使社会生活具有广阔的领域和丰富的内容。而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则划分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及其内在关系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