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破五石散之局
从淮水顺流而下,轻舸走得不慢。天黑前,刘遵与郭璞已到了青龙山脚下。
青龙山“因山势迂回曲折,如龙盘旋,加之山石色青,故名青龙。”
从天空俯瞰,山脉绵延狭长,整体山势较平缓,宛如一条巨龙。
若非葛洪本是句容人,刘遵肯定认为他是在养望,学人家在洛阳旁边的终南山归隐,等朝廷征辟。
开始入山,刘遵问郭璞为何来去自如,不用上朝。
郭璞微微一笑,得意地说:
“老夫以方术之士身份,得皇上任用。虽受士族冷落,游山玩水却是老夫本分。”
“试问不增广见闻,又如何识得天下万物,习得杂家诸般本领?”
刘遵适时地称赞道:“当日若非郭兄及时出手,怎能识穿石勒之诡计?
“到时太子若遇不测,晋室必有内乱,这也是石勒南下之机。”
郭璞捋了捋胡须,脸上挂满笑容,似乎对自己的贡献也颇为满意。一会后却又沮丧地说:
“可惜也没得到皇上多少赏赐和提拔。方士身份,有利始终也有弊。”
他望着山脚下的江水,感叹地念道: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圭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
这是郭璞自己作的游仙诗,写的正是对自身生不逢时的感触。
刘遵摇了摇头,也以诗歌来对答:“郭兄此言非也。
“正所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今日能与郭兄同游青龙,一浇胸中块垒,刘某已大有裨益。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尽力而为就好。”
郭璞也露出一个欢欣的笑容,大笑两声道:“干宝常告诫老夫‘此非适性之道也’。
“干宝治史为学有道,却不知人所受有本限,老夫用之恒恐不得尽,干宝竟担忧酒色之为患!”
两人哈哈大笑,刘遵心想:所以这就是你经常去鬼混的原因?
青龙山岩石奇特,刘遵顺手挑了几块,准备下次送给谢真石。
这玩意称不上名贵了吧。
两人沿着山间小径缓缓而上,树木繁茂,空气清新。
郭璞和刘遵讲了一堆道家修仙方法,如何吐纳、辟谷、导引等。其实刘遵早已提前做了功课。
见时机已到,刘遵终于开始实施这几天才想到的真正计划……
月儿悄悄上了树梢头,两人终于来到葛洪隐居的精舍。
有郭璞带路,此行的确省去了诸多阻碍。
几名弟子见是郭璞,连忙上前迎接。刘遵则自顾自地入内闲逛。
精舍有丹房、书房、药房及居室,均简朴雅致,却不见与葛洪年纪相仿的男子身影。
刘遵又回到舍前,郭璞低声和刘遵说:“葛洪还在草庐修道,弟子不敢惊扰。今晚我们不妨先在此住下。”
刘遵也低声说:“郭兄忽不敢高声语,是怕惊扰了天上神仙?”
郭璞拿出一块髓饼,回答道:“是老夫饿极无力也。”
刘遵忍不住笑出了声,和郭璞同行总是富有趣味。
郭璞博学多才,士族却只当他是装神弄鬼的算命佬。
众弟子显然与郭璞相熟,安排了两人入住,又很快送来了晚膳。此时,葛洪终于回到精舍。
葛洪不过三十来岁,青衣蓝袖,一幅仙风道骨之貌。
三人边用膳边聊正事。
郭璞正向葛洪讲述刘遵此前经历。刚讲完刘遵如何被段叔军强迫服下药丸,又如何侥幸从蓟城脱身——
刘遵忽然剧烈咳嗽起来,又用手帕快速捂住嘴。
葛洪定神一看,眼前之人竟吐出了满口鲜血!
刘遵抹去嘴角血迹,说了句“失礼了”便匆匆去整理衣物面容。
郭璞非但没有帮忙,反而叹息道:“刘遵本是大好青年,正有报国之意,却被寒食散害得人不似人,生不如死。”
葛洪虽然医术相当了得,也知道长期服食五石散的危害,但刘遵年纪轻轻就一副身患绝症的模样,郭璞的话更让他吃惊。
郭璞语气沉重地开始解释:“段叔军让刘遵大量服食此物,刘贤弟未当场身死已是万幸,后来又遇上佛图澄假意在山林隐居…”
“那佛图澄表面上慈悲为怀,收留我住下,又想收我为徒。”刘遵去而复返,继续开始他的计划。
“其实暗地里是要我做奸细,潜伏回祖逖军中。到时里应外合,晋军自然不攻自破!”刘遵说的自然不是事实,为的是引出接下来的话:
“我委曲求全,假意答应。终让我发现此僧背后惊天秘密。原来何晏当年改良之配方,乃胡人特意配制,目的是祸害神州大地!”
刘遵说到激动之处,拍案而起,却又颓然坐回席中。
“何晏笃信术数之士,胡人便假扮僧人在何晏面前施展妖术,再奉上毒方。何晏见此方可使人心力转强,不疑有他,从此贻害后世。”郭璞主动接过刘遵的话。
“佛图澄正是当年妖僧之徒,此前其徒弟法尚在建康城暗中破坏,我千辛万苦才逃至谯城,不料初到建康亦险遭其所害。”刘遵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
郭璞从怀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黄纸,上面写满如蝌蚪一般的文字。
他对葛洪说:“妖僧日常以此文字联络,若非刘遵有所了解,其奸计早已得逞。”
法尚大闹建康城一事,经过建康群众的加油添醋,早就广为传播。葛洪隐居之地不过距离建康二十余里,早就有所听闻。
葛洪眼神由惋惜转为愤怒,他再也坐不住,上前扶起刘遵,悲痛地说:
“贤弟身上之毒,洪必会尽力化解。胡人之毒计,绝不能再害世人半分!”
刘遵听葛洪终于被说服,心中松了口气。不过他要回谯城,可不能逗留在此。于是说:
“葛仙翁好意,刘某心领了。刘某自知不久人世…只想早日回到娇妻身旁,或能为刘家续上香火。”
葛洪沉默不语,郭璞也看了刘遵一眼。
“如今之计,是重新改良配方,同时宣扬流传于世者为伪方。如此偷龙转凤,或能成事。”葛洪很快思考出了对策。
刘遵心中的方案正是如此,葛洪与其不谋而合。
五石散流毒数百年,直到“医圣”孙思邈呼吁世人“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加上徒弟不遗余力的推行,才逐渐禁绝了此物。
孙思邈当年采用的,就是这个偷梁换柱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