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经济问题和答案
经济学家喜欢把自己的研究看作一个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这样的问题。例如,在本章中,我们的问题是“教育能带来什么回报?”;在第1章中,我们则问道:“脸书是免费的吗?”
好的问题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但最令人兴奋的经济问题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1. 好的经济问题针对的是对个人经济主体和/或我们的社会很重要的话题。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经济学研究有益于改进社会福利。我们试图进行对人类行为或经济活动具有普遍影响的研究。例如,理解教育回报极其重要,因为个人为获得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美国每年在教育上的支出为1.5万亿美元加上学生的时间成本。理解所有这些投资能带来多少回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如果教育的回报非常高,社会则可能鼓励进行更多的教育投资。如果教育的回报很低,我们就应该同那些正在决定是否要继续读书的学生分享这一重要事实。了解教育的回报,也有助于个人和政府决定他们该将多少稀缺资源用于教育投资。
2. 好的经济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在其他一些学科中,提出一个好问题就足够了。例如,哲学家认为一些最重要的问题没有答案。相比之下,经济学家感兴趣的,主要是那些通过付出足够努力、进行仔细推理和依靠实证证据能够回答的问题。
下面所列举的是我们在本套书中讨论的一些经济问题。在浏览这些问题时,你会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你以及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有趣(偶尔甚至有些好笑)的启示。在本套书中,我们将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相信,这将是一段富有启发性和令人振奋的旅程。
问题
• 脸书是免费的吗?
• 一个拥有大学学历的劳动者比一个拥有高中学历的劳动者多挣多少钱?教育能带来什么回报?
• 地理位置如何影响租房成本?
• 如果汽油近乎免费,你会购买多少?
• 吸烟者会为了每月100美元的奖励而戒烟吗?
• 乙醇补贴将如何影响乙醇生产者?
• 一个只有利己者构成的市场能否使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优步这类公司是否在利用“看不见的手”?
• 自由贸易会让你失去工作吗?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减少俄克拉何马州的地震发生次数?
• 英国女王如何才能缩短前往温布利球场的交通时间?
• 政府的最优规模是多大?
• 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歧视?
• 垄断对社会有没有好处?
• 换位思考有价值吗?
• 要构建一个竞争市场,我们需要多少企业?
• 人们是否更偏好于即时满足?
• 为什么新车一经售出就会大幅贬值?为什么私人医疗保险这么贵?
• 在亿贝的拍卖中你应该如何出价?谁来决定家庭如何支出?
• 人们在意公平吗?
• 美国每年经济产出的总市场价值是多少?
• 为什么平均而言美国人比印度人富裕得多?
• 为什么你比你的曾曾祖父母富裕得多?
• 地理位置注定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贫困?
• 雇主歇业会对当地的就业和失业造成何种影响?
• 银行倒闭的频率有多高?
• 是什么导致了1922—1923年的德国恶性通货膨胀?
• 是什么导致了2007—2009年的经济衰退?
• 政府支出对GDP的刺激作用有多大?
• 耐克等公司是否损害了越南劳动者的利益?
• 乔治·索罗斯是如何赚到10亿美元的?
• 投资者会追求历史回报吗?
• 人类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 政府和政界人士是否会遵循其公民和选民的意愿?
总结
● 科学方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经济学家和其他科学家通过这一过程达到如下目的:
(1)建立关于世界运转方式的模型;
(2)通过数据检验来评估这些模型。
● 实证证据是通过观察和测量所获得的事实。实证证据也被称为数据。
● 经济学家试图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 确定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是进行实验。经济学家正在积极地开展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经济学家还通过研究由自然实验产生的历史数据来确定因果关系。
关键术语
科学方法
模型
实证证据(数据)
假说
中位数
均值(平均数)
因果关系
变量
相关关系
正相关关系
负相关关系
零相关
遗漏变量
反向因果关系
实验
随机化
自然实验
问题
1. 经济学家使用科学方法,这究竟是什么意思?经济学家如何区分有效模型和无效模型?
2. 实证是什么意思?
3. 经济模型的两个重要特性是什么?模型通常是对现实的简化描述,这是否意味着模型不符合实际?
4. 假设在炎热的夏天,有5 000个人买了冰激凌。如果平均每个人购买了2个冰激凌,那么这一天一共卖出了多少个冰激凌?
5. 样本大小会如何影响实证论证的有效性?在什么情况下,单个例子就足以证明你的观点?
6. 请解释为什么相关关系并不一定意味着因果关系。因果关系一定意味着正相关关系吗?请解释你的答案。
7. 请分别列举出一对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负相关关系、零相关的例子。
8. 随机化是什么意思?随机化会如何影响实验结果?
9. 本章探讨了自然实验和随机化实验。自然实验与随机化实验有什么不同?
10. 假设你必须找出安全带规则对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影响,你会选择做随机化实验还是利用自然实验?请解释。
循证经济学习题
1. 让我们回到拥有大学学历的劳动者比拥有高中学历的劳动者多挣多少钱这个问题。在本章第一个循证经济学模块,我们提供了关于美国劳动者收入的数据。数据显示,在设定的年龄段中,拥有大学学历的全职劳动者的收入中位数比拥有高中学历的全职劳动者的收入中位数高出56%。我们能否仅依靠这些数据便推断出上大学会让人有更高的工资?从下面的4个答案中选择一个。
a. 不一定。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者收入更高,这可能是由于先前存在的某些因素使这些劳动者上了大学,同时也使这些劳动者赚得更多。这被称为反向因果关系。
b. 不一定。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者收入更高,可能是由于先前存在的某些因素使这些劳动者上了大学,同时也使这些劳动者赚得更多。这是一个遗漏变量问题。
c. 是的。受过大学教育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d. 是的。受过大学教育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即使同和我们相同年龄的劳动者比较也是如此。
2. 在本章的第二个循证经济学模块中我们提到,菲利普·奥雷普卢斯使用一个关于义务教育法的自然实验推断出,多接受1年教育的回报是收入增长10%。在本问题中,我们假设奥雷普卢斯的这一发现是正确的,并且适用于所有情况下的所有人群。(这些都是出于说明目的而做出的强假定。)
a. 对比两名劳动者,其中一名受过12年的教育,另一名受过18年的教育。假设这两名劳动者在其他方面完全相同。按百分比计算,第二名劳动者的收入会高出多少?
b. 假设第一名劳动者每年挣5万美元。第二名劳动者一年能挣多少钱?
习题
1. 你的统计学教授说只有7名学生参加了期中考试。她列出了全部7个分数:40、46、40、36、45、42和10。这些分数的中位数是多少?平均数是多少?请解释为什么其中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小。
2. 虽然均值和中位数密切相关,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时也值得关注。
a. 假设A国有5个家庭。他们的收入分别是10 000美元、20 000美元、30 000美元、40 000美元和50 000美元。A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是多少?均值是多少?
b. B国也有5个家庭,其收入分别是10 000美元、20 000美元、30 000美元、40 000美元和150 000美元。B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是多少?均值是多少?
c. 哪个国家的收入更加不平等,A国还是B国?
d. 假设你认为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已日趋严重。基于你对本问题的回答,你认为美国家庭收入的均值和中位数之比是会上升还是会下降?请解释。
3. 假设你无意中看到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发现阅读和人的预期寿命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读书越多的人预期寿命越长。请找出至少一种可行的方法,证明这两者之间即便没有直接因果联系,也至少存在相关关系。
4. 某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称,在所有因新冠住院的患者中,那些使用呼吸机(一种帮助人们呼吸的设备)的患者比那些仅接受额外输氧的患者更有可能死亡。这是否表明呼吸机实际上是有害的?请用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概念做出解释。
5. 正如本章正文中所解释的,我们有时候很难厘清因果关系的方向。
a. 你认为警察数量增加会降低犯罪率吗,为什么?你认为高犯罪率会导致警察数量增加吗,为什么?
b. 2012年,《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巧克力消费量与该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你是否认为那些希望鼓励国民赢得诺贝尔奖的国家应该增加对巧克力的消费?
c. 《应用生理学》杂志近期刊登的一篇文章称,在同龄的老人中,跑步者比不跑步者拥有更健康的肌肉。虽然那些作为对照的不跑步者仍然能够生活自理,但他们的肌肉比跑步者更轻,肌肉力量也更弱。大众媒体便以此为据称锻炼能使人更健康。这是解释本例中因果关系的唯一方法吗?
6. 本章表明,总体而言,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工资就越高。经济学家就这一关系提出了两种解释。人力资本论者称,高中和大学教育让人获得了有价值的技能,雇主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资来吸引拥有这些技能的人。信号传递论者则称,大学毕业生赚得更多是因为大学毕业证对雇主来说是一个信号,说明求职者勤奋、聪明、坚毅。你如何利用那些分别受过2年、3年和4年大学教育的人的数据来解释这一争论?
7. 你决定进行一项实验。你邀请了50位朋友参加聚会。你随机挑选其中25位朋友,告诉他们聚会上将会有免费食物,结果他们大部分人都在聚会上现身。你没有告知另外25位朋友会有免费食物,结果他们没有一人露面。根据这一实验结果,你得出结论:免费食物是人们参加聚会的原因。一位朋友指出:“注意,相关关系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你会如何回应?
8. 俄勒冈州于2008年扩大了该州医疗补助计划的覆盖范围。大约9万人申请了医疗补助,但该州的资金只够多覆盖(从这9万名申请人中随机选择)3万人。你如何利用俄勒冈州的经验来估算扩大医疗补助计划覆盖范围对健康状况的影响?
9. 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预测,车票价格的下降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乘坐公交车。然而,你会注意到,有些人即使在票价下降后仍然不会乘坐公共汽车。
a. 这是否说明该模型是不正确的?
b. 你会如何检验这个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