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人物不是小人的对手
“看来,这个人的善与恶并非天生。”婉儿微微仰头,目光中透着些许感慨,轻声说道,“你瞧,吴起这人起初的时候,满心渴望用家中资产谋得一官半职,于是四处奔走,散尽千金,却只落得个一无所获的下场。这般挫折才让他幡然醒悟,意识到没有学识万万不行。随后他毅然师从曾子,潜心学习儒家学说,本以为能就此踏上坦途,谁料因不孝之举被老师摒弃。无奈之下,他只得转攻兵法,在那退无可退的境地里,于兵法之上狠下苦功,日夜钻研,最终得以精通,且有所成就,指挥千军之时更是出神入化。然而,吴起的起步极为残忍,杀害乡党、妻子,母亲去世竟也不尽孝道,实在是令人咋舌,可谓够狠。可以说,为了自己的仕途,他近乎无德且疯狂。但当他到了魏国后,却仿佛被春风拂过的残冰,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或许是他在夜深人静时反省了之前的不当行为,有了转折和改变。你看他对士兵关怀备至,如春日暖阳般温暖人心,对国君忠心耿耿,毫无二心,还诚挚地劝谏魏武侯要注重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这吴起确实是知错能改之人,可这个改变的代价实在让人难以承受。或许他的内心也十分沉重和纠结,总让人觉得他似乎一直在竭力做事,竭力把事情做好。真不知道吴起到底想要什么呢?”
苏秦微微摇头,带着一丝无奈说道:“你且让我把他的故事讲完,再作评价也不迟啊。”
婉儿轻轻一笑,那笑容如同春日绽放的花朵,“好,继续吧……”
吴起在魏国施才展略,屡建殊勋,其文治武功尽显非凡,军政诸事皆有卓绩。赫赫之功,昭昭在目,遂深获魏文侯之全然信赖,得以拔擢,荣膺西河郡守之重任,委以一方之安危,寄以为魏国之厚望,以防止秦国、韩国的侵范。
自担任西河郡守以来,吴起凭借其超凡的才能与卓越的领导力,将这片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他每日勤勉不辍,于晨曦微露时便起身,穿梭于城池之间,对城池的防御建设悉心规划,每一处城墙的加固、每一座瞭望塔的修建,他都亲自过问;对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关怀入微,常与百姓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苦。
在军事方面,他以身作则,带领士兵进行艰苦卓绝的训练。炎炎烈日下,他与士兵一同奔跑在练兵场上,汗水湿透衣衫;凛冽寒风中,他亦与士兵并肩站立,坚守在营帐之外。他深知,唯有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守护这片土地,让百姓安居乐业。在他的激励下,士兵们个个勇猛无畏,士气高昂如熊熊烈火。每当战争的号角吹响,他们便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阵,喊杀声震天动地,让敌国不敢轻易侵犯。
在政务管理上,吴起更是殚精竭虑。他端坐于公堂之上,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官员,明察秋毫,赏罚分明,使得百官心悦诚服,积极履行职责。
他常常深入民间,于熙熙攘攘的集市中、宁静祥和的村落里,悉心了解百姓的疾苦,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于百姓的需求,他总是竭尽全力去满足。他大力推行各种惠民政策,亲自下田指导农业生产,鼓励商业发展,使得府库日益充实,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而在镇守西河之时,吴起充分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与非凡的军事智慧。他站在西河的城头,极目远眺,精心谋划防线布局,不断加强城池的防御工事,让西河固若金汤。他时刻密切关注着秦国的动向,派出的探子如星罗棋布,一旦发现敌军有任何异动,便迅速做出精准应对。在他的严密防守下,秦国军队始终不敢向东迈进半步。
同时,他还积极与韩国和赵国展开外交斡旋,周旋于各国使臣之间,凭借着自身的智慧与勇气,舌战群儒,成功赢得了他们的尊重与服从归顺。一时间,西河仿佛一座坚不可摧的钢铁堡垒,吴起的声名也如春风般远扬四方。
然而,当魏国设立相国之位,任命田文为相国时,吴起心中满是不悦。他自认为自己在西河的功绩无人能及,无论是军事、政务,还是外交,他都表现得极为出色。为何相国之位却落到了田文头上?
怀着满腔的疑惑与不甘,吴起找到了田文。他昂首挺胸,直言不讳地说道:“请允许我与你比较功劳,可以吗?”田文看着吴起那坚定的眼神,坦然应允。
吴起首先发问:“统率三军,能让士兵们甘愿拼死作战,使敌国不敢图谋侵犯,在这方面你与我相比谁更强?”
田文谦逊地回答:“我不如你。”
吴起接着问道:“管理百官,亲近万民,充实府库,在这方面你与我相比谁更强?”
田文依旧承认不如吴起。
吴起再问:“镇守西河,使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都服从归顺,在这方面你与我相比谁更强?”
田文还是那句话:“我不如你。”
吴起皱起眉头,质问道:“这三个方面,你皆在我之下,然而你的职位却在我之上,这究竟是为何?”
田文面色凝重,缓缓说道:“如今国君年轻,国家诸多疑难,大臣们尚未归附,百姓也不信任。在这个时候,把政事托付给你呢,还是托付给我呢?”
吴起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回想起魏国目前的局势,确实如田文所言,动荡不安。他沉默良久,最终叹息道:“应该托付给你。”
田文点头道:“这便是我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
至此,吴起方才知晓自己不如田文考虑得周全。
时光悄然流转,岁月匆匆而过。田文去世后,公叔出任相国。
公叔,身为魏国之臣且有幸迎娶公主,本应于朝堂之上春风得意,尽享荣华。然而,吴起之才,仿若夜空中最为璀璨之星辰,其光芒令公叔深感自身之黯淡。公叔心中暗自思忖,吴起之能远胜自己,若任其于魏国肆意施展才华,假以时日,自己辛苦经营之地位与权势,必将如风中残烛,岌岌可危。
公叔之仆,犹如狡黠之狐,敏锐地捕捉到主人内心之忧虑,遂谄媚献计:“大人,吴起欲除并非难事。”公叔闻之,眼中瞬间燃起希望之火,急切问道:“汝有何良策?速速道来。”仆人从容而言:“吴起此人,品性廉洁,且极为看重自身名声。大人可先往见魏武侯,奏曰:‘吴起者,实乃贤能之士,然吾国疆域偏小,又毗邻强秦,臣心忧吴起恐难久留魏国。’武侯必问:‘那该如何是好?’大人便可答:‘可试以公主招亲之举留之。若吴起有心留魏,必欣然应承;若其无意久居,定会推辞。此乃试探其心意之妙法。’而后,大人再邀吴起同归府第,事先安排公主于家中故意对大人发怒且肆意轻视。吴起见公主如此轻慢魏国相国,定会心生顾虑而推辞招亲之事。”
公叔闻计,心中暗喜,遂依计精心筹备。择一良辰,公叔往见魏武侯,依言进谏。武侯闻之,深以为然,遂决意依此策试吴起。
公叔归府,即刻遣仆人将府内布置妥当,又细细叮嘱公主需如何行事。随后,便派人邀吴起前来。吴起不知是计,欣然赴约。
未几,只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伴随着声声怒喝。公主盛怒而来,她身着华丽锦袍,此刻却因愤怒而略显凌乱,珠翠在发间摇晃不定,似在应和着她的怒火。其面容涨得通红,柳眉倒竖,一双美目圆睁,其中满是盛怒与鄙夷,死死地盯着公叔,那眼神仿若能将公叔洞穿。
公主径直走到公叔面前,对着公叔横眉冷对,朱唇轻启,便是一连串言辞尖刻的数落:“你这无用之人,整日碌碌无为,在朝中可有半分建树?还妄图凭借我皇家威严来抬高自己,真是痴心妄想!”话语间,她的嘴角微微上扬,带着毫不掩饰的轻慢不屑。说罢,她猛地一甩衣袖,那衣袖带起一阵风,似要将公叔狠狠扫落。
紧接着,公主又故意提高声调,声音尖锐得如同夜枭啼鸣:“你看看这府中之事,哪样不是我在操心?你不过是个坐享其成的废物!”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着公叔的鼻尖,身体前倾,大有将公叔彻底压垮之势。她的脚也在地上不停跺着,震得地面似乎都微微颤抖。
吴起见状,心中大惊,暗自思忖:“公主竟如此对待魏国相国,若我应下招亲,日后恐亦遭此羞辱,且吾志在施展抱负,而非困于这等骄纵之人。”
待武侯提及招亲之事,吴起果如仆人所料,毅然推辞。武侯见此情形,心中疑窦丛生,对吴起之信任自此瓦解。吴起察觉武侯态度之转变,深知自身已陷入危境,恐遭无端之罪,长叹一声,无奈之下只得背井离乡,踏上前往楚国之路,于魏国之辉煌篇章,亦就此戛然而止。
楚悼王向来听闻吴起贤能,吴起一到楚国便被任命为相国。
吴起深知这是自己施展抱负的绝佳机会,于是雷厉风行地推行改革。
在法令方面,他明确各项规章制度,使得官员和百姓皆有法可依,国家的治理更加有序。他毫不留情地裁撤那些无关紧要的官职,精简机构,大幅提高行政效率。
对于那些关系疏远的公族,他果断废除他们的特权,将资源用来抚养战斗之士。他一心致力于使军队强大,破除纵横家的游说之辞,让楚国在战国的舞台上稳稳立足。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楚国的实力迅速提升。
在南面,楚国军队如破竹之势,平定了百越。
在北面,兼并了陈国和蔡国,击退了韩、赵、魏三国。
在西面,讨伐秦国,让秦国也不敢轻视楚国。
在当时的天下,就有了诸侯各国皆为楚国的强大而忧虑。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楚国在吴起的变法下一天天强大了,居然遭到了楚国国内的贵族外戚势力强烈反对,他们将吴起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越来越担心吴起的改革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背地里勾结起来,阴谋害死吴起。
等到楚悼王去世,宗室大臣们趁机发动叛乱,组织暗杀敢死队,专门攻打吴起。
吴起环顾四周,只见敌人层层叠叠,自己已然陷入绝境,走投无路。
这时的吴起并未就此放弃求生的意志,脑海中灵光一闪,他想到了楚悼王,那具象征着楚国至高无上权威的遗体。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吴起拼尽全身力气,朝着停放楚悼王尸体的地方奔去。
待奔至近前,吴起毫不犹豫地将楚悼王的尸体伏在自己身体上面,以先王之躯作为最后的屏障。他心中笃定,这些贵族虽满心仇恨,但在封建礼教的森严约束下,应不敢轻易冒犯先王的尸体。
然而,攻击吴起的人此时已被仇恨彻底冲昏了头,他们的双眼被怒火蒙蔽,心中只想着置吴起于死地。在疯狂的驱使下,他们全然不顾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搭箭拉弓,箭矢如雨点般朝着吴起射去。伴随着一阵弓弦的嗡嗡声,吴起被利箭射中,同时,楚悼王的尸体也被无情地射中。
楚悼王的葬礼庄严肃穆地举行,之后,太子登基即位。
太子心中对吴起的忠心和卓越才能自是知晓,亦明白吴起的改革对楚国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而那些在叛乱中冒犯先王尸体的人,其行径无疑是对楚国宗法礼教的严重践踏,是对王室威严的公然挑战。
太子怒发冲冠,他即刻下令,派遣令尹严格彻查此事,务必将射杀吴起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绳之以法。
令尹领命而去,经过一番缜密的追查与审讯,最终确定了罪魁祸首。因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多达七十多家,他们为自己的疯狂与无知付出了惨痛至极的代价,而楚国也在这场血雨腥风之后,缓缓步入新的历史篇章
“好了,我的故事已然讲完咯。您瞧,这故事里的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就像一场精彩绝伦却又匆匆落幕的大戏。此刻呀,就该轮到聆听殿下您那如珠妙语般的感想啦,有请,我尊贵无比、聪慧过人的公主殿下哟。”苏秦微微歪着头,眼睛里闪烁着灵动的光芒,嘴角带着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那语气轻快得仿佛一只在花丛中穿梭的蝴蝶,带着几分俏皮与调侃,又不失对公主的敬重,话语间的诙谐犹如春日里的微风,轻轻拂过,让人在不经意间就被他的幽默所感染,只等着公主殿下的回应,仿佛下一刻就会有更加有趣的事情发生一般。
“不,你若让我说,我偏不说,我要你继续讲下去。”婉儿双眸圆睁,避重就轻,带着几分俏皮故意凝视着苏秦,面上笑意盈盈。
“好吧。”苏秦悠悠地长舒一口气,缓声而言,“吴起从公元前440年生到公园前380年被杀,一生活了60年,可谓充满艰难险阻。他处处用心竭力,却处处不尽心愿。足见社会对他是苛刻的,然此过程亦促使他持续认知社会,不断深化自我,逐步成长蜕变。其起步之路蜿蜒曲折,初期经历虽无太多可圈可点之处,然其后研习儒学与兵法,优秀文化着实对其人格品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矫正之功。他于行事之中,秉持义、仁、德之道,且在军事领域倡导官兵平等,每逢战事皆亲力亲为、冲锋在前,以自身言行树立楷模典范,借此激励全军将士,这般情形在吾等已知的历史长河之中堪称凤毛麟角。吴起成就了独属于自己的一套兵法,此乃留给后世的无价瑰宝。而他一生之得失,亦彰显出其所处社会与时代相互交织而成的沉重枷锁,任谁亦难以超脱。一位满溢军事战术战略思想且付诸实践之人,竟最终在小人的阴谋诡计中折戟沉沙,此结局难免令后世之人深感困惑。诚如那句古谚所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往昔如此,现今亦未曾改变。大人物往往难逃小人之毒手,实乃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