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调美利坚198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阴谋论

《纽约客》杂志社。

主编瞧着宝琳·凯尔带回来的消息,还有那张宣传单。

“一个来自东方的年轻音乐家,拥有伯克利校长的推荐信,他打算召开一场ECHO级别的音乐会,这个新闻,足够有噱头吧!”

“噱头是有……”主编点点头,“年轻的,疯狂的音乐家在纽约到处都是,毕竟我们有百老汇,但是有小伯克利先生的推荐就不一样了,ECHO级别的音乐会……这很有意思。”

号称自己能演奏ECHO级别的音乐,也就是纽约爱乐乐团最高演奏等级的、卖上万美元一张VIP票的音乐会的那种音乐,是某些没品没德的流浪音乐家的惯用手段,这种宣传单,到Off-Broadway Theatre(外百老汇)上一抓一大把。

但如果有伯克利校长的推荐就不一样了。

“这会是一篇有趣的新闻的,前提是配合这个。”

主编指着他桌上的一份广告刊印内容。

那是已经打好的小样,用红色配色,打上醒目的字样,就会是惯常用在《纽约客》杂志上的广告内容,并不贵,一期依照幅面大小,只需要十几到上百美元。

宝琳·凯尔读出上面的内容:“爱乐ROCK级演奏家的ECHO音乐会……”

咦?

宝琳·凯尔把这个小样转过来,就见上面写着“恩斯特·普奇”的名字,然后有‘来自古老中国的ECHO级神奇音乐’等等字样。

“恩斯特·普奇是纽约爱乐乐团的前基石演奏家,现任伯克利的音乐教授。”

“他也要开一场ECHO级别的音乐会?”

宝琳·凯尔看向主编,这是怎么回事?

“发挥你的想像力,宝琳。”主编说,“我们假设普奇先生和小伯克利先生因为争夺校长之位有了积怨,再假设普奇先生想借由一场ECHO级别的音乐会提升自己的声望,毕竟只有爱乐首席才能召开这种音乐会,而小伯克利先生就借由他从中国带回来的年轻音乐家来打击普奇先生的意图……”

宝琳·凯尔提出异议:“等等,音乐会各开各的,为什么能够打击普奇先生的意图?”

“如果两人都能成功完成这样一场ECHO级的音乐会,那普奇也只与小伯克利从东方带来的年轻学生级别相似,无法打击到小伯克利的威望……是不是这个道理?”

“但是……”

主编严肃起来:“不要‘但是’,这是假设,是文章脉络,是作者设定,别和一个作者去争论设定,明白么?我们只需要带给读者他想要的阅读快感,懂不懂?”

好吧。宝琳·凯尔点头。

“现在,去写这篇文章吧,明天交稿,你可以拿到1.5个版面,想想如何用精彩的、刺激的、吸引眼球的英文单词去把它填满!”

好!宝琳·凯尔用力点头。

……

史蒂夫听到了……

钢琴声。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还有摔打的声音。

“他一直在里面?”

史蒂夫问比尔·布里奇塔。

比尔,就是那个在李旷和凯利·金打赌之前弹钢琴的少年,他目前只有15岁,很年轻,却已经有了一位钢琴大师的影子,目前也住在这个伯克利培训学校。

比尔说:“是,大概有七八个小时了。”

史蒂夫又问:“哦……那他是故意弹成这样的么?”

是的。

现在里面的钢琴声有点烂。

完全不该是李旷的水平,明明就在前天的晚上,还弹了那种全新风格的钢琴曲。

“呵……”比尔没说话,这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可能想说,就是一直这么烂。

烂了整整一天了。

还占着钢琴房不让别人使用。

“LI~”史蒂夫敲门。

半响,李旷来开门,看见史蒂夫就抱怨:“这钢琴太烂了,我需要一架史坦威。”

史坦威,钢琴里面的顶级奢侈品牌。

柏克利虽是专业音乐学校,也不可能豪奢到给所有学生都配史坦威,何况李旷只是在一所学前的培训学校里。

“好吧,等你赚了大钱,你自己买。”史蒂夫说,“我帮你问了一些熟人,目前能够在一周内使用的音乐厅只有外百老汇的一些剧院。”

一边说,史蒂夫一边把纸上记录的几个剧院地址给李旷看。

李旷看完了这几个地址则嘟囔着:“百老汇?是不是有点太贵了,Off-Broadway Theatre(外百老汇),或者Off-Off-Broadway Theatre(外外百老汇)就可以了啊……”

史蒂夫说:“500美金已经不贵了,他们还提供全套的乐队乐器,包括钢琴,当然不是史坦威,以及吉他、电吉他、小号什么的,当然,你也不需要,但人家毕竟提供了。”

“随便吧。反正还有的赚。艾米莉至少能出2000美元。”李旷觉得那无所谓。

艾米莉就是那天在蒂芙尼觉得自己被恶灵附体的女侍者。

一场纽爱级ECHO音乐会的票,哪怕是Pillar ticket(柱子票,指挨着柱子或墙角这种视野不好的座位),也要3000美元,如果是VIP,也就是前3排,则要10000美元起,包厢价格则在全年50万美元左右。

非常昂贵。

当然,贵有贵的价值。

除了艺术价值外,所有纽约人在遇到疑似恶灵侵扰时,都指望着纽爱去净化灵魂,纽约的爱乐乐团,就像是上帝的忏悔室,只不过更贵。

而艾米莉虽然抓到李旷和史蒂夫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但也不是没有要求,ECHO对纽约人如此重要,自然会衍生出一些骗子音乐家,百老汇到处都是,没有伯克利,或者爱乐的招牌,她绝不敢相信。

就算是伯克利的音乐家,也必须要在一个剧院里表演吧?

所以,史蒂夫就帮着找剧院去了。

李旷觉得麻烦,本想放弃的,但史蒂夫对此有点热衷,他甚至还联系媒体记者为李旷打广告,毕竟一个是赚,两个也是赚,同样一场音乐会,当然观众越多,赚得越多。

李旷觉得他辛苦了,便承诺:“赚了钱就还你。”

“不必在意,兄弟,虽然那是我今年用来缴学费的钱,但如果没有这笔钱,我也不会失去学业的,顶多就是缀学一年罢了。”

“……需要我提醒你那笔钱是赢来的么?如果没有那个赌局你打算去哪赚这笔钱,拉斯维加斯?”

“哈哈,不必在意那些细节。”史蒂夫哈哈笑,“但你的乐队成员怎么办?除了我之外,你可能还需要2到3个人,我有推荐,他们是我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