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国际冲突的历史解构西方现代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冷战后的这种重大变化,我们还应该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方的现代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社会主义阵营还没有建立,美苏主导的两极秩序还没有形成,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就有条件毫不客气地直接以国家名义进行战争,掠夺和控制殖民地。几百年来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必然伴随产业资本的对外扩张,这是经济规律使然:大工业一旦形成,必然要求大规模商品输出,商品输出必然与别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发生冲突必然要求代表资本利益的国家采取政治手段和军事手段,而军事手段只不过是政治手段中比较极端的。任何政治问题背后都有其经济原因,因此,在没有形成苏东体系与西方对抗之前,工业化国家使用军事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当然就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所以才有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他国际冲突。
大部分拉美和亚非学者对新老殖民主义都抱强烈的批评态度。他们指出,北美大陆在欧洲人进入之前,原来至少有3000万到l亿的印第安土著人口,现在只有80万人。美国建国以后,仅仅在19世纪中叶,就发动了1000多次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印第安人。到20世纪末期,美国的印第安土著人口只剩下80万。如果再加上往北美运输的非洲黑人,到达美国的仅有2000万人,而在掠夺和运送途中,各有同样数量的黑人死掉了。所以仅仅在美国拓展北美大陆的过程中,就有将近1亿的土著和非洲人做了牺牲。今年年初我去巴西,拉美的学者们认为南美大陆的情况几乎相同,他们计算南美有1.1亿的南美土著和非洲黑人死于200年前的殖民地开发过程。这样,南北合计大约2亿人成为美洲殖民开发的牺牲品。
而殖民地的开发和欧洲的工业化扩张及人口的移出,都是高度相关的。
据有关研究,欧洲通过16世纪以后的移民和18—19世纪的“三角贸易”向殖民地转移了1/4的人口,老牌殖民主义的英国转移出1/3的人口,那3个小岛上的人口流出去,占据了北美和大洋洲两个大陆,其他欧洲国家则占领了南美和非洲,就这样,欧洲对4个大陆的殖民地占领,彻底缓解了欧洲本土人口与资源之间过度紧张的关系。
假定西方已经建立的现代化是我们必须追求的一个目标,那么,我们应该具有的基本常识就是:中国根本没有条件,也不可能按照西方的这种对外扩张的模式来发展以工业化为主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内向型积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西方的现代化只能以西方的经验过程为基础才是科学,在中国则很难说是科学。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我们不能再进行两三百年的殖民扩张,再杀2亿人;第二,我们也不能照搬西方在人口大规模移出以后,以节约劳动力为目的的科学技术路线;第三,人口与资源过度紧张这种基本国情矛盾必然对国内制度构成制约,搞得我们在是否照搬西方的制度这个问题上进退两难了上百年。19世纪中叶的洋务派先驱者们只能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20世纪初的慈禧太后把“引进器物”改变为“引进制度”;也不过让10年后的胡适博士总结出“全盘西化”的理论,中华民族付出巨大学费,结果只是“邯郸学步”。100多年了,中国人汲取了大量教训,终于进步到“摸着石头过河”的水平。
目前我们国内有一系列困境——内需扩大不了,外需扩大却收益太低。像广东的有些出口加工区,只有5%的收益留在广东人手里,95%都流出去了,但低到这种地步还不得不这么搞,还不就是因为中国不可能重复欧美国家当年殖民地扩张的道路吗?所以,客观来说,中国走到今天还是进退两难。而这一点很多人至今都不能清醒认识,也有些人一门心思地以为能摸到西方人放在河里的石头,就能达到现代化的彼岸。
客观地说,中国处在产业扩张阶段,而且是资本和劳动力“双过剩”,此时我们面对的河里的下一块石头,就是西方人200年前的殖民化,但我们现在已经没有西方当年搞殖民地的那个条件了。于是,中国唯一能够发挥的所谓比较优势,就是在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条件下压低劳动力价格,不承认剩余价值,对外杀价倾销。据说今年的广交会已经到了1公斤衬衫卖1美元的地步,几乎等于白送;原来一个五金工具箱能卖到40美元,现在只卖8美元。这些简单的制造业没有技术门槛,谁的劳动力便宜谁占领市场。而压低劳动力价格又必然导致国内收入差距的拉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此外就是压低资源价格,有研究认为应该把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算作负值计入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