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铸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刘若愚

《酌中志》作为研究明代民间文化和宫廷生活的重要书籍,前世朱由校买来读过几页其中记述的趣闻。

比如朱翊钧为什么那么宅不爱上朝,日常喜欢喝大酒与看民间通俗小说,这行为放在现代妥妥的标准宅男。

所以朱由校知道一些关于刘时敏的事,比如他因感到异梦而自宫应聘皇入宫侍的奇葩原因。

还有他愤慨于魏忠贤乱政,却因魏忠贤权势滔天,眼见朝局混乱自己无能为力。

索性改名为刘若愚寓意告诫自身“装糊涂”不可与其冲突,后来崇祯帝上台清算阎党的过程中打击面太广。

连他也因为魏忠贤有关的事情受牵连被关进昭狱,可谓是无妄之灾,但他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

刘时敏在狱中效仿太史公,化悲愤为动力潜心著书,作出《酌中志》一书。

书成后进献给崇祯皇帝朱由检,朱由检被其书的内容备受感动于是放了他。

朱由校回忆至此,随手翻看着名册中有关刘时敏的籍贯简历等更详细的记述。

刘时敏生于明代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南直隶定远人。其家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父亲刘应祺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

这个家世还愿意挥刀自宫进入皇宫,着实令朱由校想不到。

古代人没多少唯物主义者信异梦鬼神什么的可能很常见吧,朱由校心中感叹。

同时朱由校注意到刘时敏其家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的身份,暗暗思索。

昨晚查看的辽东地图时,顺便看了一下京师周围的卫所辖属,延庆卫应该是蓟州镇下面的卫,这么想来刘时敏应该是知兵的。

前世关于刘时敏的历史评价算是忠厚,其家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的身份算得上是世受皇恩了,

还有其不愿与魏忠贤同流合污,以及能够效仿太史公呕心沥血潜心著书的事迹。

朱由校可以肯定此人必然是忠君体国值得信任的人,刘时敏能被选入内书堂读书后在内直房办事也能够说明此人是有能力辅佐他处理朝政。想到此处朱由校随即对黄实锦说。

“黄大伴,你对在内直房办事的刘时敏了解多少?”

黄实锦不知朱由校突然问起这人是什么用意,想了想回答道。

“回殿下,奴婢知道此人在内直房经管文书。其为人奴婢认为忠实敦厚,办事也勤快得体。”

“殿下突然问起此人,是对他什么意见吗?”

黄实锦看朱由校对这人颇为关心疑惑地问道。

“吾查阅名册对他很是好奇,即刻传他过来吧。”朱由校将名册放到一旁轻松地回答。

“奴婢这就去传命。”黄实锦行礼后就要出去,这是朱由校却叫住了他。

“且慢,两位大伴。吾还有一事,你们将全国各地的藩王名册记录之前赐予他们的田产等册子一并带来,如若太多就分批带来。记住此事要交给信得过的宫人去做,不得泄露消息。”

朱由校面色凝重地对王安和黄实锦说。

二人虽疑惑朱由校这么郑重其事交代这种事情做什么,但还是行礼后连忙应是表示一定不负嘱托。

待到二人都走后,朱由校缓步走到昨晚拿出的那副大明坤舆全览图前。

方才令王安和黄实锦去偷偷取出于藩王有关的名册是有理由的。

朱由校昨晚看到四川时就有了动藩王的念头,蜀地被誉为天府之国。

可是昨天朱由校查看全国各地的行省的财政状况时,发现四川的起运中央的税收竟然那么少,才一百多万两出头。

经过与主管皇宫内库的黄实锦一番交谈后才知道,四川有蜀王这么个碍事的东西。

朱由校前世与一些人键史互喷时也知道明朝养这些藩王是多么费钱费粮。

尤其是成组朱棣到宣宗朱瞻基削藩后,厚待宗室藩王的养猪政策。

将藩王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权力削完后,把藩王的活动范围限制在王府城池内后真就像养猪一样供奉着这些藩王宗室。

当然藩王之下也有不同,能称得上过得荣华富贵的大多也只有亲王、郡王地位的人。由于各种祖制的影响和藩王的欺压,普通宗室很多过的还是很苦的。

而且这些藩王在封地内很少有老老实实的,欺负当地百姓作乐的藩王,朝廷也多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先不说这些藩王为害当地百姓的行为,就是朝廷养他们费点钱到了明朝中后期也已经成了朝廷的不可承受之重。

嘉靖以后给地方藩王拨付的银两已经降到了一百万两银子,但给他们粮食可没少多少。

四川每年结余后能上缴中央的钱粮这么少肯定与蜀王脱不了关系。且不论兼并土地的问题,由于藩王免税的特权,很多自耕农富户等会将田地挂靠到藩王名下。

这样地方的收入就又少了一部分,加上地方部分士绅的土地有定额的免税特权。

朝廷能收的税也就只有那部分无依无靠老老实实的自耕农了,不断增加的加派转嫁到他们身上,最终使得他们或弃地逃亡或卖妻卖儿破产成为流民。

为了大明朝大多数普通百姓的幸福,朱由校必须对这些养的白白胖胖的藩王动刀子。

骂名什么的朱由校不在乎,反正这群士绅嘴里。更何况晚明朝廷早已丧失了舆论的主导权,只要有所作为的君主现在都会被抹黑。

朱由校不感兴趣改造这群迂腐之人的思想,他知道教育成人比教育孩童难多了。

只有等重建一支绝对忠诚于君主的军队,握紧枪杆子才能让他们闭嘴。清军下他们能老老实实地把欠的税都交齐,我大明朝的正规军就不行?

舆论上只能等他改革科举制后扶植一批新士人只掌握话语权后才能放心的让他们开口说话。

朱由校微笑地看着地图上自己标注的几个藩王的位置,眼里直冒光。

这些藩王就是大明太祖成祖皇帝留给自己的应急储备食品啊,等自己训练出一批忠诚廉洁的军队后,就可以成批接收二祖留下的血包了。毕竟枪杆子还是需要钱袋子支持的。

朱由校心中计划好后,开始思考该用什么方式拿下蜀王这个蜀地肿瘤国之血包。

联想到即将爆发的奢安之乱,朱由校很快锁定了人选。由秦良玉挂帅,可以制造一出蜀王趁川蜀不安意图谋反大案子。

朱由校含笑而立手指对着成都书蜀王府画了个圈,已经思索着该用那些人接收蜀王府的财产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转身走到案边再次拿起整理好名册,翻动了起来。

用手支着脸颊仔细思考着慢慢翻动册子,他并不熟悉这里面形形色色的人。

这些人或忠或奸或贪,在未能全面了解掌控前不能随意动手。

此事兹事体大,一旦要动必然要处理的至少表面少天衣无缝,不能才开了一个头就令剩下的藩王躁动不安。

此时门外缓步走来一个小太监对朱由校表示刘时敏人到了询问他是否召见。

“让他进来吧。”朱由校随即合上名册,对着小太监说。

刘时敏低着头缓步进门,走到朱由校近前后。五拜三叩,高呼万岁。

朱由校看着刘时敏一丝不苟恭敬行礼的动作,心中不禁感叹。

连他这个不怎么懂明代标准礼仪,只见过大臣们对他行过几次礼的人。

都觉得此人动作标准到位,由礼观人可见刘时敏做事将会是很忠诚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