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铸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说书人

朱由校在一处茶馆的二楼等待锦衣卫将人带过来,黄实锦坐在一旁陪同。

他端起茶杯细细的品一口,心中不由得感叹。

即使是点了茶馆中最上等的茶也还是不如宫里面的贡茶好喝。

靠着靠窗的座位上,看着底下叫卖不绝、人来人往的人群。

不远处朱由校看到两名锦衣卫推搡着那名说书人,往茶馆的方向走。

看样子他们交流的过程并不顺利,朱由校想是不是开的价格太少了。

不一会,两名锦衣卫就将那名说书人带到了朱由校的面前。

说书人见了朱由校也不作揖行礼,反而对强行带他过来的方式十分不满。

黄实锦见这人对朱由校竟然如此无礼,面带怒气的斥责道。

“你见我家公子为何不行礼,难道你是不知我朝礼制吗?”

“北京城乃天子脚下,你们强行将我带到这里来。我不去告官,已经是很给你们面子了。”

“况且我朝太祖皇帝讲,本朝以礼法治天下。我虽然低贱但也是个秀才,你们更不能无理羞辱我。”

“这天子脚下,难不成你们要不守太祖规定的礼法。”

黄实锦被这伶牙俐齿的反驳怼的无话可说,给了旁边的守卫的锦衣卫一个眼神。

两名锦衣卫心领神会,上前左右架住他的胳膊就要压着说书人让他下跪行礼。

朱由校赶紧摆摆手示意众人不要如此粗暴无礼,就算暴露身份这种小事他是不在乎的。反正以后他是要放开礼制的,只要别破口大骂就行了,毕竟是他请人家过来的。

黄实锦见朱由校抬手制止,连忙命令这两个锦衣卫放开这个人。

朱由校还是好奇地问。

“你说你是秀才身份,那你为何不去参加科举,反而在此做这伶人营生。”

这秀才显然被刚才几名锦衣卫的动作吓到了,心想皇城下都敢动手,这人难不成是什么世家公子。

“我天资有限考不上举人,家道中落也买不起举人,便只能以此为营生。”

“世道如此,我今生意不在官场功名,自然也不需要为了功名皓首穷经了。”

说书人悻悻而道,朱由校指了指一旁的椅子示意入座。

“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为何刚才着人请你过来却不愿意来,难不成是吾给的银两少了。”朱由校问。

“我名为武永怀,籍贯南直常州人。此生我不为功名,自然是不会为几辆白银苟活于人间。”

“方才我与众孩童收摊,准备吃喝一番。你那侍者便驱散众人,强行塞给我五两银子便要带我走。”

“说我无礼,公子的下人恐怕更加无礼吧。”秀才幽幽的说。

“失礼,失礼。下人皆是粗俗之人,还望先生见谅。”朱由校带着歉意回答。

朱由校得知此人是南直隶常州府的人,忽然想起了在现代赫赫有名的徐霞客。

徐霞客所著作的《徐霞客游记》在后世很是出名,朱由校前世查资料室读过几篇。

里面记录的明代各地的风土人情颇为有趣,而且其中的对地质学方面的探索是当时世界的先驱。

“你是南直常州人,有没有听说过名为徐霞客的人。”朱由校问道。

“啊?他确实是常州的,而且我与他是至交好友,公子怎会知道此人。”

武永怀惊讶于朱由校为何知道此人。

“他现在开始游历四方,写著游记了吗?”朱由校接着问。

“公子怎会连徐霞客游历各地的事情都知道,难不成是江阴当地人告诉公子的吗?”

朱由校笑着肯定了他的回答,随即问。

“是的,他现在游历过什么地方了。”说着摆手示意下人为武永怀上茶。

“我曾与他共同游历楚蜀两地,他应该在计划游历滇黔两地。至于现在我就不知道了,毕竟我已经离开南直隶很久了。”

谈到共同知道的人,两人的关系不由得拉近了一些。武永怀也不再紧张,谈话的氛围变得更为轻快。

“先生既然说志不在科举,那来京城也是来游历的吗?”

“确实如此,我来京城前曾经在秦地短暂游历。忽闻国朝萨尔浒大败辽东几欲不保,朝中竟有人言弃辽。”

“我听闻此事愤怒不已,国朝辽东三百万百姓岂能言弃,若弃祖宗之地岂不为耻。”

武永怀愤懑的说,接着叹息道。

“还好有熊经略值守辽东,使辽东暂时安稳下来。”

“不过眼下二帝先后崩逝,新君即将登基。只希望新君能够任用贤能、严惩贪官污吏、力图革新旧弊。”

朱由校看武永怀对这位新天子好像没什么信心,说道。

“先生这一路游历我大明朝,可否知道国朝都积蓄有什么旧弊。”

武永怀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后面色沉重的说。

“唉,我这一路走来所见者除非有贤良之人所治理的地方,其余诸地民生皆苦。”

“想当初我朝仁宣之治时,百姓富足、四夷皆伏,天下何等安稳。”

“万历朝,先有张江陵主持一条鞭法,丈量土地、整治吏治。后与蒙古俺答封贡,北境随平,天下局势随有好转。”

朱由校随手给武永怀又盛满一杯茶,示意他接着说。

“可是,江陵去世后变法被废,神宗几年后久不视朝。各地官府缺额不补,朝堂上党争再起,吏治再度崩坏,百姓生活再度困苦。”

“神宗享国最久,虽有三大征震慑四夷,但眼下辽东女真突起,恐成我朝大患。”

“如今的天下之势,若是再无明君圣主治理,怕是要大乱将至。”

武永怀压了压声音说出了最后一句话。

黄实锦在一旁听的心惊肉跳的,这穷秀才在新天子面前说了这么一大堆大不敬的话,他几次想要制止住这穷秀才,都被朱由校抬手示意闭嘴。

“依照先生之见,如何治理国朝才能使局势好转?”朱由校正色问道。

武永怀见朱由校这个世家公子哥这么严肃的问自己想了想说。

“我依照一路游历的经历来看,一是要弥补各省缺官、整肃吏治,打击贪官污吏,规定地方可以收取的杂项税的钱。”

“二是要提振纲纪,严禁党争,打击官员任人唯亲之风。”

“三是要抑制土地兼并,特别是宗藩的土地兼并,最好把自耕农挂靠到土地清查出来。”

“四是要重整军事,可以恢复景泰朝的两官厅十二团营制度,打击蒙古女真的同时以备天下不测。”

听完武永怀的这些后,朱由校缓缓点头。

他所说的这些和自己计划的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由他因辽东局势崩坏而来京的经历看,这人虽志不在科举但其人还是很爱国。

朱由校随后接着问道。

“先生对于辽东的局势还有什么具体的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