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铸明](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07/53299107/b_53299107.jpg)
第8章 辽东态势
有着前世记忆的朱由校太清楚一旦沈阳、辽阳陷落,辽东将会面临什么情况。
从战略上看辽沈失守后,努尔哈赤就可以彻底有了可以和明王朝扳手腕的地盘,以及更多的资源时间能够和明王朝耗下去,再给大明朝多放放血。
再从地图上看,建州女真就有了可以和科尔沁蒙古更多的接触机会,和漠南蒙古接壤后就能够把手伸进内喀尔喀尔蒙古。
进而联合蒙古势力进攻广宁,而后就是进逼山海关,京师安危难保。
另外从辽东半岛看辽阳若失,海州卫难守。进而辽河以东的海州卫、盖州卫、复州卫、金州卫以及北边进逼宽甸六堡的定辽右卫这五个卫所都将难以守住,老奴也就有了从海上对京师山东施压的可能。
失去辽东半岛后,凭借着辽东的百万人口,老奴势力将成。
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沈阳、辽阳二城。
沈辽若失,地势上辽东便无险可守。凭借着建奴庞大的马军,数日之内辽东便会丢失,局势将彻底崩坏。
虽然当下辽宁百姓的人心飘忽不定,但朱由校绝对不想放弃这么多百姓,人心之失首要责任在朝廷。
朱由校面色凝重地分析完辽东的局势后,拿起其中一份奏疏翻阅这熊廷弼上疏的奏章上陈述的。
熊廷弼言守住辽最少需要十四万人,但现在辽东全部士卒加起来也才只有八万人,而且这八万人中能外出与老奴贼军战于野的精兵也大概只有四万人左右。
朱由校转身拿起桌子上另一份奏疏《客兵斗格居民被害疏》看着这标题就头疼,但是这上面所记录的援辽客兵数量还是准确的,此时川兵和一部分浙兵应该还没到辽东。
综合另外几封有关湘兵、边军援辽的奏疏看,援辽的客兵共有以下数量。
浙兵左右二营各三千人合计六千人分别由戚金、张明世率领。
川兵石柱、酉阳土司兵和其他川兵部队各三、四千人合计不到八千人。
湘兵保靖土司兵四千人、永顺土司兵六千人(还在来的路上)。
援辽边军(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绥等)一万两千多人。
合计三万六千多人。
这些人加上辽东的八万余人勉强能算不到十万人,据熊廷弼估算老奴所有的兵力加起来也就十万多人。
虽然人数差不多,但是在辽东这种情况下守城要比攻城难。因为要守的城镇的太多,就会导致兵力分散。而攻城的老奴就可以集中兵力进攻守卫人数较少的城镇,这样就会出现被老奴调动的被动局势。
这就是后世为人所熟知的围点打援战术,老奴就是凭借这战术屡试不爽,使明军十分被动。
进一步延伸到萨尔浒之战中就是切割包围、逐个击破,三路大军由于个别的人急功近利没有配合,就被这样逐个击破,二十万大军就这样被这群废物玩没了。朱由校想起来这事就握紧拳头砸了一下桌子。
朱由校叹一口气,冷静下来继续分析辽东局势。
根据熊廷弼的布局,要在东南叆阳、南路清河、西路抚顺、北路柴河、三岔山之间需要重兵力把守,每路设兵三万,合计十二万。
朱由校用手指画着寻找辽东以东、朝鲜以南的镇江堡,在他不远处就是给后金制造无数麻烦鼎鼎大名的皮岛。看着皮岛朱由校微微一笑念出了一个人人的名字——毛文龙,这个被淹没在满清书写的史册中的名字。
熊廷弼指出这里南屏障四卫、东护朝鲜,而进可以夺回宽甸六堡,袭扰老奴的老巢建州卫(赫拉河图)此处需要设兵两万。
至于后方辽阳则需要驻兵两万作为预备队以防不测,并将南四卫(海州卫、盖州卫、复州卫、金州卫)各设兵一万作为大后方。合计三万余人。
朱由校看完后,算了一下按照熊廷弼完全的部署,共需要兵力十八万以上的兵力。
把全国的可战之兵加起来可能够用,但别的地方也需要守卫,没办法给熊廷弼找这么多人。
朱由校看着大明坤舆全览图怔怔出神,按照他将来要大刀阔斧改革的计划,免不了是要举起屠刀。
他知道自古以来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屠刀听不听话就成了要解决的问题,锻造这把刀的人只能也只有朱由校一人。
是与被官僚地主阶层寄生腐朽的大明朝同归于尽,还是举起屠刀打造一个全新的王朝或者说是开辟一个以往朝代从未触及的时代,带领华夏族步入新的时代。
想到这里朱由校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违背祖制,开刀藩王。鱼肉乡绅,士人唾骂。
他都不在乎,他所在乎的有且只有大明百姓的幸福安危,他要让大明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才不负他穿越而来重活一世的意义。不负万民,不负华夏。这是他的目的,他追求的意义。
朱由校想清楚了自己的使命微微一笑,目光再次落到大明坤舆全览图。
他的目光依次划过辽东、九边、陕西、山西、四川最后回到北直隶,盯着京师的位置,缓缓说出。
“要开始编练新军,那么就先从整顿京营开始吧。”朱由校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寒光。
此时王安传旨而后,在门外问宫人朱由校又没用过晚膳,得到朱由校没有用餐的回答后。
王安缓步进入殿内,走到到朱由校身前只听到朱由校不自觉小声念叨着。
“钱和地从哪来呢?”
王安发现朱由校似乎在为什么事情烦恼着,不敢出声打扰朱由校的思绪。
朱由校在大明坤舆图上比划着,指着四川的位置。
但似乎有不放心,旋即思索前世记忆的准确性和应该用谁的问题。
不一会他也感觉到肚子饿了,他目光移开大明坤舆图才发现王安已经站在一旁。
王安注意到朱由校的心思已经不在那副地图上面了,于是开口向朱由校询问道。
“殿下,是否可以用膳了?”
朱由校应是,王安随即出门命令外面候着的人上菜。
这次的饭菜显然更为丰富,二十多道荤素搭配的菜和米面等主食配合着,很是丰富。
朱由校看着这么多丰盛的佳肴暗暗皱眉,吩咐王安。
“不用准备这么多道菜,我吃不完的。”
说完拿起筷子慢斯条理的吃了起来,他虽然很饿但还是知道以他的身份再饿也得时刻保持礼仪。
毕竟这么多人看着他吃饭呢,前世在食堂吃饭也没有这么多人盯着他吃饭,他心中暗暗吐槽。
很快他就吃完了,吃的很干净碗里面不剩几粒米,擦擦嘴。
转头对王安问起,秦良玉所率领的援辽川兵到哪里了。
“前几日刚刚离开通州,现在应该还没有出山海关。”
“即刻传讯,命山西总兵官鲁钦,援辽川兵左营参将秦良玉、浙兵左营参将戚金各携其子,入京觐见”
朱由校思虑一番后决定对川贵奢安之乱先做布置,随即对王安下令。
王安虽对此命令感到奇怪,但还是没多想直接出去传令了。
朱由校吃饱后,走到宫殿门口吹风。
抬头看着天空的残月,对今天发生的事很是感慨,不多久困意袭来朱由校回到屋内入睡。
皇宫外,缇骑一人三骑,分成两队赶完山西与山海关传令。
与此同时司礼监的两位秉笔太监却为了一些问题在争执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