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认识无针注射器
一、无针注射器的概念
无针注射又称射流注射,是利用动力源产生的瞬时高压使注射器内药物(液体或冻干粉)通过喷嘴形成高速、高压的喷射流(流速大于100m/s),穿透皮肤外层到皮下、皮内等组织层释放药物(图1-1)。

图1-1 无针注射器
无针注射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气流,采用不同动力源,产生瞬间高压,将药物从细孔中高速射出,从而穿透皮肤并弥散到皮下组织中;这种射流速度非常快(160~200m/s),直径极小,进入皮肤内深度有限,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小,和有针注射器相比带来的疼痛感明显减轻(图1-2)。

图1-2 有针注射(左);无针注射(右)
二、无针注射器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无针注射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注射工具,与传统有针注射器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医护人员临床诊疗工作及患者就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避免临床惰性
由于无针注射方法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很小,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大大提高了对针头有恐惧感的成人和儿童患者的依从性。众多研究也表明,无针注射器能帮助患者从心理上消除注射胰岛素时对针头的恐惧感,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利于患者更好地接受胰岛素治疗。
2.减少医疗花费
长期大剂量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使用无针注射器,可以减少胰岛素剂量,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另外,无针注射器也降低了医疗垃圾处理的风险和减少了处理费用。无针注射器主体的使用次数不少于12 000次注射,经过校准后可延续使用12 000次,3年的整体使用费用仅为有针注射器及其耗材的一半。
3.减少针刺伤
使用无针注射器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患者,甚至公众在注射及收集垃圾工作中避免针刺伤,进而减少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感染风险。
4.提高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牵头的FREE研究证实,对于长期血糖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无针注射技术可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
5.降低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于长期注射胰岛素造成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增生的患者,无针注射器可避免皮下脂肪增生,降低注射部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皮肤的划伤、出血、瘀斑、红肿、硬结、断针等。
三、无针注射器的分类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无针注射器按照使用方式分为3种类型:外加压装置型、一体加压型、预充抛弃型。外加压装置型是无针注射器最早的类型,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设计角度来讲均较落后,因此,已逐渐被淘汰;一体加压型无针注射器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类型,其操作简易、便于掌握,尤其适合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注射的患者;预充抛弃型无针注射器则需要频繁处理废弃材料,增加了医疗垃圾处理成本。具体型号及类别详见图1-3~图1-5。
【专家简介】
郭立新,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图1-3 外加压装置型
德国INJEX 30(左) 美国PharmaJet Stratis(右)

图1-4 一体加压型
中国快舒尔(Quinovare)(左) 荷兰Insujet(右)

图1-5 预充抛弃型
美国DosePro
【专家解读】
无针注射本质上依然是透皮注射,也会给接受注射的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感,但相比传统有针注射带来的疼痛感要明显减轻,我国全面普及无针注射技术将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巨大获益。首先,可以降低患者的注射恐惧,提高注射积极性;其次,对于长期糖化血红蛋白不理想的患者来说,无针注射独特的弥散机制更贴近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模式,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再次,无针注射还可以避免针头刺激带来的皮下脂肪增生,减少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减少血糖波动,助益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