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一节 视觉电生理检查

人眼的视网膜受光或图形刺激后,在视感受器内引起光化学和光电反应,产生电位改变,形成神经冲动,传给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终止于大脑皮质的距状裂视中枢。视觉电生理检查是通过记录视觉系统生物电活动以诊断疾病、鉴定疗效、判断预后的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客观视功能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视网膜电图、眼电图和视觉诱发电位。

一、视网膜电图

(一)概述

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是视网膜受到全视野的闪光刺激后,从角膜电极上记录到的视网膜的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细胞的电反应的总和。它代表了从光感受器到无长突细胞的视网膜各层细胞的电活动。ERG记录在光刺激下(包括图像)视网膜的电位变化,主要是检查视网膜功能。

(二)检查步骤

1.操作前准备 0.5%复方托吡卡胺散瞳,瞳孔必须充分散大(≥8mm),对不能散瞳者或瞳孔散不大者,如果必须作ERG检查,则结果仅作参考,并注明瞳孔的大小和位置。

2.暗适应20分钟后,滴角膜表面麻醉药。如果之前做过荧光造影或眼底照相,则需暗适应l小时。

3.ERG程序 全视野ERG可以双眼同时记录。在暗红光下安置角膜接触镜电极(角膜接触镜内滴0.1%或0.5%甲基纤维素),参考电极用皮肤电极,安置于眼眶颞侧或前额,地电极亦用皮肤电极,置于前额或耳垂,但必须与参考电极分开,有一定距离。受检者体位要舒适,将头部固定于刺激器前,眼注视刺激球内的红点。再经数分钟暗适应后便开始按标准化五步骤法进行测量。结果储存和打印。

4.测试完毕后取下接触电极,并滴抗生素滴眼液,皮肤电极取下,擦干净皮肤。叮嘱患者回家后不要揉眼睛,不要让脏水进到眼睛里。

(三)阅片

ERG报告包括波形图像的直接描述以及对视网膜功能的评价。分析波形、振幅和峰时,结合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电生理综合判断。

(四)注意事项

1.全视野ERG是总和反应,各项反应的振幅下降程度与视网膜损伤范围大小有关。对暗视反应,当损伤累及区域较小时,反应可轻度降低或正常;当损伤累及约一半区域时,反应可中度降低;更大区域损伤,反应可重度降低,甚至为平坦。对明视反应,视锥反应和30Hz反应改变与视力不一定完全相匹配,有时视力仍正常,但视锥反应和30Hz反应的振幅降低或延迟,有时视力已下降,但视锥反应和30Hz反应仍正常,这与视锥细胞分布及受损细胞数量有关。

2.在全视野ERG记录过程中,有时因各种干扰、眨眼或注视偏离(如斜视眼)等会影响波形,需排除这些影响因素。

二、眼电图

(一)概述

眼电图(electrooculogram,EOG)是一种在明、暗适应条件或药物诱导下测定眼静息电位变化的检查方法。起源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的外节部分,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感受器复合体的功能。

(二)检查步骤

1.检查前患者准备

保持舒适体位,肌肉松弛。

2.检查者准备

核对患者的资料、临床诊断,记录患者视力。向受检者解释检查的注意事项。检查仪器正常的工作状态。

3.EOG程序

用75%酒精清洁安置电极处皮肤,皮肤电极分别置于双眼内外眦部,地电极置于前额中部,暗室中固定患者头部,嘱咐患者双眼跟随刺激器内在信号运动,记录15分钟。在明适应下,令患者双眼跟随刺激器内在信号运动,记录15分钟。检查结束,拆除电极,并打印检查结果。

(三)阅片

在明适应和暗适应下记录电位变化,计算Arden(光峰/暗谷)比。EOG异常常见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疾病、中毒性视网膜疾病等。

(四)注意事项

1.按照国际标准照明和进行操作。

2.注意若患者视力低于0.1,视野小于30°或年龄在5岁以内的幼儿一般无法引出可靠的EOG反应。

3.记录前30分钟应避免强光照射(如阳光、检眼镜或眼底血管造影等)。

三、视觉诱发电位

(一)概述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是用光或图形刺激视网膜后,通过视路传递,在枕叶视皮质层诱发出的电活动。它反映了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到视皮质的功能状态,是对视路功能的客观检查方法。

(二)检查步骤

1.检查前患者准备

无须散瞳,保持舒适体位,肌肉松弛,降低伪迹。

2.检查者准备

核对患者的资料、临床诊断,记录患者视力。向受检者解释检查的注意事项。检查仪器正常的工作状态。

3.VEP程序

患者瞳孔处于自然状态,需矫正视力(患者可自带眼镜或佩戴矫正镜架和镜片),坐在距离TFT图形刺激器1m处,清洁相应电极安装部位的皮肤,用导电膏及胶布将电极敷在头皮上,记录电极位置,电极位置固定后和放大器在相应端口连接,遮盖非测试眼,测试眼向前注视固视点。至少2次可重复记录后,保存并打印检查结果。

(三)阅片

VEP报告包括波形图像的直接描述以及对视网膜视路、视觉中枢等功能的评价。分析波形、振幅和峰时,结合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电生理综合判断。

(四)注意事项

1.平均次数每次检测最低64次,最少2次检测结果做对比,增加结果重复可靠性。

2.正常值 每个临床检查室应根据自己的刺激和记录参数自行制定正常值。正常值需分不同年龄、性别及双眼的差值。VEP正常值不是正态分布,应根据中位数和95%可信区间制定。

3.VEP报告 每个VEP检查应有2次可重复结果。

4.VEP释义 检查结果需和相应年龄段正常值对照,并做双明结果对照,或与以往检查结果对照。

(赵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