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国际历史及流派
一、国际神经电生理发展简史
早在200多年前,现代西方医学早期实践者就发现了肌肉的生物电现象。利用当时的条件,电刺激神经可以引起肌肉收缩,并用“电流计”记录到肌肉放电。19世纪中后期,观察到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后的生物电活动现象。20世纪初,出现了用电流计观察肌肉随意收缩的放电现象,并认为其产生与神经冲动有关。随着对人体神经系统认识的加深,20世纪20年代末期出现了在头皮记录脑电波的技术。
自20世纪20年代之后,随着对神经肌肉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研究的深入,逐渐产生了脑电图、肌电图和诱发电位的各个子项目。至20世纪50年代前后,现代电生理检测得到进一步完善逐渐定型,并得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回顾临床电生理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电生理的发展与电子技术进步紧密相关。从最初的电子管元器件,到后来的晶体管电路,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有一个飞跃;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个人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即台式电脑),肌电图诱发电位才具有了全球范围临床推广的技术基础。
二、国际电生理流派简介
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经数十年发展,可检测的子项目越来越多,在对各子项目深入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应用目的等不同产生了方法学和观测指标的不同,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欧、美两大派别,二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对针极肌电图检测运动单位电位观测方法、神经传导检测中感觉传导速度的检测方法等。近年来,二者的观点虽未完全统一,但也有趋同现象。可能由于临床诱发电位检测技术出现相对较晚,欧、美学者在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方面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