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胆管癌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第一节 胆管癌的流行病学

胆管癌总体发病率较低,约占所有消化道肿瘤的3%。既往流行病学研究大多将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与肝癌分为一组,而将肝外胆管癌与胆囊癌归为一组。实际上,不同类型的胆管癌存在明显的流行病学差异。目前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胆管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一、地理和人群特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40余年间,各国研究者对胆管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在全球范围内,胆管癌的发病率显示出明显的地理与人群差异。东南亚地区胆管癌发病率较高,年发病率为(0.1~80.0)/ 10万,其中以泰国东北部最高,可能与肝吸虫感染有关。欧洲地区胆管癌的总体发病率为(0.4~1.8)/ 10 万,而美国的发病率为(0.6~1.0)/ 10 万。胆管癌多发生于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年龄中位数约为65岁。男性发病率较女性略高,为女性的1.2~1.5倍。

二、发展趋势

总体而言,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而肝外胆管癌则保持稳定,甚至有下降趋势。研究显示,1973—2012年美国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28%,而肝外胆管癌趋于稳定。西欧地区的数据也体现了类似的趋势:在过去的30年中,肝内胆管癌的标准化发病率增加,而肝外胆管癌的发病率则呈稳定下降趋势,但这种发展趋势变化的原因尚未明确。

三、职业特征

胆管癌流行病学的职业特征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印刷业工人中胆管癌的发病率增加,可能与印刷作业中使用的二氯丙烷和二氧化钍等化学暴露有关。而一项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职业性石棉暴露是肝内胆管癌的危险因素,但与肝外胆管癌发病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