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目标和方针
一、标准要求

备注:上述内容来源于CNAS-CL02:202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
二、条款理解
(一)新旧版比较
1.增加内容
“5.5 b)实验室应确保该目标和方针在实验室组织的各级人员得到执行”,对应旧版“4.1.2.3 d)在组织内传达并得到理解”“4.1.2.4 确保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
2.删除内容
删除了质量方针应“4.1.2.3 c)提供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4.1.2.3 e)持续适用性得到评审”。
3.维持内容
维持旧版标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策划”“质量指标”的内容。
(二)要点理解
下文中的“质量目标”与“目标”同义,“质量方针”与“方针”同义。
1.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时应依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确保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够得到不断提高和优化。
2.质量方针是由实验室管理层(授权)正式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宗旨和方向,通常是宏观、定性的。实验室质量方针应与所在组织的总方针一致,它是质量目标的制定依据和框架,是质量目标持续改进的方向指南。为便于员工理解,可在质量手册中对方针加以适度的解释说明。
3.质量目标是一个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组织所追求或作为目的的事物或任务,是可测量的。目标应与方针一致,应予适当地分类和展开。通常针对各过程设定目标,质量目标可在纵向、横向或时序上分解到各层次、相关部门以至每个相关员工,从而形成目标体系。
4.目标和方针应能体现实验室的能力、质量和一致运作。目标必须是可以用客观数据衡量的,但可以是定量或定性的目标。在制定目标后,要确定需要什么措施和资源以保证目标达成。
5.制定实验室质量方针和目标时应考虑:
1)实验室当前及长期的服务对象、任务和市场。服务对象和任务不同,其质量方针和目标肯定不同。可以根据当前的问题点制定目标,目标一般有一定的挑战性。
2)实验室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资源供应方情况。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既不可偏高,也不可偏低,所制定的质量目标应该是可以达到的目标。
3)要与上级组织保持一致。应是上级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细化和补充,不能偏离,更不可有矛盾。
4)目标的内容是否简单明确,实验室各成员能否理解和执行。
三、审查重点
1.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和方针,是否由实验室最高领导层确定,并且在实验室的质量手册或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明确体现。
2.实验室人员是否理解其方针和目标。
3.实验室的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实验室建立了哪些质量指标用以监控与目标相关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