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建筑运维智慧管控平台方案设计
2.1 引言
智慧城市的提出让“智慧”的概念深入人心, 建筑智慧化要求也随之而来。如何实现建筑智慧化呢? 生产需求推动科技发展, 反过来, 科技发展又推动生产进步。进入21 世纪后,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 依托这些先进的技术, 建筑智慧化便有了实现的基石。在建筑业的需求和先进技术的推动下, 集控制和管理于一体的建筑运维智慧管控平台便顺势而生。传统的建筑信息化管理平台已基本满足建筑的监测和控制需求,可有效降低设备能耗、促进建筑节能,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建筑能耗随城镇化发展而持续增长的速度, 然而, 传统的建筑信息化管理平台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用户体验具有局限性。 2017年智慧建筑峰会的《智慧建筑白皮书》指出, 智慧建筑如何利用感知、推理、决策等综合智慧能力, 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是当前的研究重心。然而, 当前建筑信息化管理平台操作权限通常只开放给运维管理人员, 在实际运行时, 常常出现管理人员疏于运行维护而用户参与度不够的情况, 使系统没有发挥出其最佳性能。
(2) 数据存取具有局限性。建筑运行时产生的数据通常存放在本地数据库中, 当设备通过网络访问时, 需要本地服务器具备与外网通信的功能。如果本地服务器并发通信功能不够强大, 数据的共享性能就会受到一定限制, 共享数据的时效性也会大打折扣。
(3) 系统成本具有局限性。在设计建筑信息化系统时, 技术人员会为每一栋或由多栋建筑组成的建筑群配备一台服务器, 加上建筑内部的网络中继等通信单元, 无形之中会增加系统成本。
综合上述局限性可以看出, 如何设计和搭建稳定可靠的建筑信息化管控平台, 使其进一步提高并发通信和泛在接入性能, 提供低成本且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 目前的建筑自动化系统的信息设施、建筑设备监控、公共安全和应急响应等子系统自成一体、条块分割, 只通过顶层系统集成, 这一现象正在成为阻碍建筑智慧化的一大瓶颈。因此, 本章结合新兴技术, 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设计研制建筑运维智慧管控平台, 为建筑所有者、管理者、用户提供贴心、便捷、安全、可靠的泛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