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不确定: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逻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疫情之下谁在病急乱投医

拯救全球经济没有“速效救心丸”1

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对世界各国极为倚重且成熟的生产、生活与交易体系的破坏,不仅大大超出了以往绝大多数“黑天鹅”事件所带来的相关后果,也是对人类集体智慧、科技进步和经济体系弹性或吸损能力的一次代价高昂的较长周期测试。疫情对全球贸易和增长带来的缺口尽管量级巨大,但未必是构成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先导性因素。进一步地说,全球经济能否避免迈向新一轮衰退,关键在于美欧国家的行动能力。

疫情在全球的迅速蔓延,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的显性与隐性损失究竟有多大,包括各国统计部门和相关国际经济组织都未能给出精准的分析数据。世人可能更关心的是:拥有全球最先进医疗手段和医疗技术、最发达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美国,其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取得的复苏成果与相当不错的经济走势,是否会因为受到本次疫情的严重冲击而陷入新一轮的深度衰退?

美联储2020年4月15日发布的褐皮书报告显示,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美国所有地区的经济活动在最近数周急剧萎缩。而美国劳工部4月9日发布的每周失业救济申请报告显示,在2020年3月29日至4月4日这一周,大约有660万人首次申请失业救济,过去三周大约有1660万人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美联社据此评论,这一数字意味着过去三周全美大约每10名劳动者中就有1人失去工作。另一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IMF) 在2020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全球经济很可能迎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且衰退程度远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滑。忧心忡忡的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当时预计,疫情将使2020年和2021年两年的全球GDP累计损失约9万亿美元,超过日本和德国经济之和,而作为全球头号经济强国的美国将迎来一张最糟糕的成绩单:经济萎缩5. 9%;此外,欧元区2020年全年经济将负增长7. 5%,日本经济也将萎缩5. 2%。

不过,尽管2020年3月份美国和全球的实际经济数据、金融市场指标和经济信心指数等均出现了超预期下降,并且随后到来的企业破产和失业潮也将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但是笔者相信,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于疫情这个重大外部变量造成的,而疫情不可能无休止肆虐全球。另一方面,美国经济的急剧萎缩和民众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的暴增是经济运行系统和普通民众对疫情的短期反应。由于人类迄今为止在技术与认知领域取得的突破不足以应对疫情带来的风险,经济运行系统直接进入瞬时衰退轨道是非常正常的市场逻辑。但若就此判断全球经济将迎来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大萧条、大崩溃,尚需观察三个关键指标:一是主要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短期吸损与自我修复能力;二是全球主要经济体是否能在沟通与协调的基础上收起“以邻为壑”的对外政策并向市场注入信心;三是全球金融市场是否能尽快“止血”并稳住基本盘。

就第一个指标而言,美国从先前面对疫情冲击时所表现出的重大应对失误和某种程度上的本领不足,到疫情蔓延之后迅速采取超常规货币与财政政策,说明美国依然拥有较为成熟的自我纠错机制和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与强大的财力基础,依然具有不容忽视的吸损与自我修复能力。美国面临的最重大挑战是,能否尽快控制疫情,消除市场恐慌之源。

就第二个指标而言,随着G20成员领导人应对疫情特别峰会的成功召开以及相关部长会议在落实《 G20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计划》方面的积极进展,说明各国向全球发出了一致同意共同采取各类政策工具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维护金融稳定,同时为全球经济有力复苏创造积极条件的重大信号。

至于第三个指标,是最难预判的。因为这主要取决于各国和全球在应对疫情方面的能力与协作成效。而疫情的反复,以及全球在集体维护供应链与产业链完整方面的合作意愿等,都是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如果主要国家能够秉持底线思维,切实采取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并在全球联防联控方面展开实质性合作,则全球金融市场在2020年年底之前真正企稳还是有可能的。

令人忧心的是,随着欧美等主要经济体一定程度上的停摆,产出大幅下降,财政收入超预期下滑将无法避免。说白了,钱从哪儿来?IMF在2020年4月发布的《财政监测报告》中提醒各国:疫情及其对金融和经济的影响将导致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比率相对于之前的预测大幅上升。在2020年的基线情景中,财政收入占全球GDP 的比例将比2019年10月的预测低2. 5%。财政状况的恶化将大大约束政府的救助能力。但IMF开出的以广泛的财政刺激促进经济复苏的同时还要确保债务可持续的药方,在真实世界里是越来越难以实现的超高难度命题。

上一轮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国家私人部门整体上在加速去杠杆化,但政府为避免需求过度萎缩却不断加杠杆,全球主要经济体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大量信贷和货币创造被用于购买存量资产而非生产性投资的现象。经济发展史已经证明,债务安排既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更是导致新一轮危机的渊薮。疫情作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终将过去,但美联储因开具大额救市与救助方案而超发的货币却很难快速收回。美联储无节制的流动性释放,最终也将反噬美国金融体系,损害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

新兴经济体要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中吸取教训,必须将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建立在深耕实体经济发展和构建弹性且坚固的金融体系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对实体经济始终如一的关注并采取真正意义上的呵护措施,是谈不上构建弹性且坚固的金融体系的。唯有以知识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原动力的经济增长,才是持续有效的经济增长。新兴经济体决不能引入美国的债务推动型增长模式,必须避免陷入信贷扩张支撑经济信心的怪圈。

1 本节内容原载于《上海证券报》 2020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