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学习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1 关于过去的回溯记忆

回溯记忆是关于过去的记忆,它涵盖了过去的经历、感受以及所学到的知识。根据存储内容的类型,回溯记忆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内隐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1.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主要表现为各种技能,例如,早晨醒来,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拿起牙刷刷牙;坐在餐桌旁,我们会熟练地用筷子夹起包子吃;踏入篮球场,我们会熟练地接住球并进行三步上篮。这些技能并非天生具备,而是我们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难以用语言直接描述。例如,当我们被问及如何使用筷子时,可能会感到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而最好的方式往往是直接演示。

2.陈述性记忆

顾名思义,陈述性记忆是那些能够用语言明确表达出来的记忆。它包括了各种公式、定理、历史事件以及我们在不同场合下的个人经历等。这类记忆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语义记忆主要是关注事实或含义的记忆,比如勾股定理、英语的26个字母等。而情节记忆则是关于我们亲身经历的各种事件的记忆,比如上周参加的同学生日聚会。

在学习过程中,情节记忆往往为语义记忆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基础。以数学学习为例,当我们回忆数学老师讲解三角形的场景时,可能会想起老师拿着白色的纸板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的画面,以及老师是如何标记三个角∠A、∠B、∠C的。这些情节记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使我们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

随后,老师沿着三角形的边线,将其精准地剪下。接着,随着三声清脆的“咔咔”声,老师又分别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最后,老师巧妙地将这三个角拼接在一起,并用直尺比对,它们完美地构成了一条直线。老师最后总结道:“这就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其内角和为180°。”

这个生动的场景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情节记忆中。尽管我们可能无法清晰回忆起所有的细节,但老师讲解的这个定理却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成了我们的语义记忆。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记性、解题的直觉和情绪都可以视为回溯记忆的不同表现形式。其中,记性更多地与陈述性记忆相关,它涉及我们可以用语言明确表达出来的记忆内容;而直觉和情绪则更偏向于内隐记忆,它们更多地体现在我们的技能、习惯和情感体验上,难以用语言直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