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新视频-华夏第一大姓氏家族?!
【也许是太过紧张,也许真是意外。】
【她们没有发现自己打错了绳结。】
【所以就算是怎么勒,朱厚璁还是有呼吸,他的胸膛还是有起伏。】
【于是她们其中的一个同伙害怕了,她认为是上天不让她们勒死朱厚璁的,所以她趁着其他人不注意,偷偷溜了出去,将这件事报告给方皇后。】
【所以方皇后急忙带人赶到,将宫女们制服,救下昏迷不醒的朱厚熜。】
【最终,涉事宫女全都被凌迟处死,而同样参与谋逆的曹端妃、王宁嫔也一并被斩首。】
“干,蠢货!太蠢了!她不会以为自己去报信了,就不用死了吧?”
“就是啊,愚味至极,太天真了,做了就是做了,既然做了就不要想着回头,没可能有回头的机会的!”
“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没有第二个选项。”
“不过这朱厚璁的运气是真的好啊,第一,宫女们想勒死他打了个死结。第二,勒不死他这些宫女还不知道换个其他工具。”
“第三,居然还有同伙通风报信。这是寡人最不理解的,真就蠢到这个份上了?自投罗网?»
“唉,你还能拿这些女子怎么样呢?她们可不像男子那般受过足够多的教育,她们只是女子啊!”
“没受过多少教育,怎么可能在面对大事情的时候有静气和不犯下傻事呢?”
“是啊,如果咱们不是接受过合格的教育,遇见这种事情,怕是也会骇的惶惶而不可终日吧。”
宋朝,太平兴国三年
宋太宗赵光义满脸都是问号,他情不自禁的发出了疑问。“害怕了不干了主动自首有作用么?”
朝堂中的大臣们也是纷纷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这能有作用么?
那宫女还是太天真啊。
要知道,开弓是没有回头箭的!
尤其是她们刺杀的人还是皇帝,她们还是开的全天下最硬的那副弓!
怎么可能还有退路。
自打她潜入后宫的那一刻开始,她的名字就已经被写在了阎王的笔记本上。无论她做什么,都是于事无补的。
所以她之后也被一同凌迟处死,唯一可能得到的照顾就是,被凌迟时少给她几刀,让她走的痛快些。
这就是唯一的好处了。清朝,乾隆十三年
清高宗弘历摇了摇头,他叹道:“终究还是女流之辈,不堪大用!”
尽管明朝嘉靖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的事情在中原大地上广为流传,被世人津津乐道。
但是当弘历亲眼看到这幅情景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叹息。
终究只是一群女流之辈啊。
蠢到连打结都打不好不说,还不知道注意自己的同伙有没有逃走。结果现在好了吧,想杀的人没杀掉,她们还全部被凌迟处死。
虽然行刺皇帝成不成功她们都会死,但这并不代表着这值得啊!至少也得让朱厚璁陪她们一起走黄泉路吧。
不过这样也是好事,若是嘉靖被那群宫女勒死了。
那后面即位的就不一定是朱载垕。
万一换上个特废物,或者特聪明的皇帝来接手明朝,大清还能不能出现就是两说了。
毕竟如果换上了个特废物的皇帝,那他们大清就没实力吃下明朝灭亡的最大一块蛋糕。
如果换上了个特聪明的皇帝,他们大清也不太有可能打下中原了。
所以啊,嘉靖没死就好,若是嘉靖死了,那可就得慌了。
【这起震惊朝野的事件就是中原历史上极其有名的壬寅宫变。】
【虽然这场刺杀没能成功,但给嘉靖皇帝朱厚熜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他从此不再上朝。】
【刚开始大臣们并没有在意,就当皇帝需要休息,不久之后,自然会恢复原状,只要等一等就好。】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一等,就等了二十多年。】
【而奸臣严嵩却趁机把持朝政十多年,行使着专权乱政之事,明王朝由此从强盛逐渐走向衰败。】
......
【就这样,直到嘉靖四十一年】
【有山东道士蓝道行以善于扶品闻名于燕京,而徐阶将蓝道行介绍给朱厚熄。】
【一日蓝道行在扶战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路过。】
【而朱厚熜本就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
【最终,严氏父子的权势被蓝道行的几句话推倒。】
【嘉靖四十四年】
【严世蕃被判斩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而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
【隆庆一年,严嵩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终年八十七岁。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官员臣子上奏弹劾那么多次还比不上一个小小道士吹个耳旁风是吧?好好好。”
“这也不绝对,依朕看来,朱厚璁就是拿严嵩当存钱罐了,存够了直接敲碎,钱财还不都是他的了。”
“没错,这朱厚璁就是故意留着严嵩搜刮钱粮的。”
“不过朕倒是不明白了,这些贪官污吏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他们再什么花,再怎么奢靡又能花多少?
“最后还不是便宜能掌他们生杀大权的上位者。”
宋朝初年
赵光义的眼睛闪闪发亮
“这朱厚璁就是故意的,既搜刮了钱粮,还能依靠着杀掉贪官污吏换取一大笔名声,天下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
宋太祖赵匡胤瞥了一眼自己的弟弟,眼神中闪过一丝不耐,他怒道:“你真以为这笔买卖很划算吗?”
“这完全就是在掘他明朝的根呐!”
“有这个心思不知道去开源节流,反而盯上了百姓的三瓜两枣,再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买卖了!”
赵光义有些疑惑,他问道:“这不是贪污受贿吗?都是那些想当官想办事的人送的钱,怎么会轮到百姓头上了?”
听到赵光义的疑惑,赵匡胤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怒道:“你说那些花了钱去当官的人会不会为了挽回自己的损失而去变本加厉的搜刮百姓?”
“不管过程是怎样,最后总会转嫁到百姓头上来,最后苦的还是百姓。”
“如果这称不上掘他大明朝的根,那就没什么能动摇他明朝的统治了。”
赵光义沉默了,他点点头,平生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与哥哥之间的巨大差距。
【总结:这位嘉靖皇帝朱厚璁身上的梗基本上全是非褒义的,极其奇葩的。】
【他虽然聪明绝顶,但却没有将心思用到治国理政方面。】【反而是将其用在了玩弄权术,修仙问道等方面。】
【关于政治这一块儿,确实是嘉靖给玩明白了。】
【古今中外,只要嘉靖帝说一句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
【可坏就坏在了,他把权术当成了根本,以至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错过了成为千古一帝的可能。】
【不过,嘉靖帝的驭人之术之强确实难得。】
【在明朝皇帝中,除了朱元璋、朱棣外,驭人之术就属朱厚熄能力最强了。】
【嘉靖帝时期的内阁,是明期时期的顶峰。】
【在其统治的四十五年时间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阁臣,分别是: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
【还有就是名人辈出,像海瑞、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杨继盛、谭纶、赵贞吉等等。
【这个时代,是明朝最为精彩的时代。】
【虽然内忧外患不断,但是依然能够将明朝治理的有理有序,这和嘉靖帝还有他手下的官员密切相关。】
【嘉靖帝在位四十五年,有很长一段时间在西苑修道,这开启了明朝皇帝怠政的先河。】
【但是,嘉靖帝比其孙子万历帝要强,至少他知道怎么管理群臣,怎么去使用群臣,让他们安安心心为自己办事。】
【但是万历帝就不行了,他来一个万历息政基本上把明朝江山给拱手让人。】
【鉴于朱厚熜是最后一位盘点的梗王皇帝,同时也是相当复杂难以评说的一位皇帝,故此篇幅占比较大。】
【好了,这几位梗王皇帝大致盘点结束,本期视频就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看完整个视频。
历朝历代众多古人对最后对朱厚熜的结语十分感慨。
“干,这朱厚璁可真不是个东西,就算死了也要给后世留下这么大一个隐患。”
“朕反倒是觉得那所谓的万历帝也忒不靠谱了,他怎么敢学朱厚熜的啊。”
“就是啊,能被天道榜单评价为权术至高神的人物又岂是常人能学的,朱厚璁能做的,不代表他也能做啊!”
“又是一个遭先祖忽悠瘸的,还记得上一个是朱祁镇极度崇拜朱棣,所以亲征瓦刺,结果后面就来个万历帝崇拜朱厚璁,学他不上朝是吧?”
“该死,真不拿天下当回事儿!”
“本以为朱厚就已经是懒到极致了,没想到有人比他还勇猛。”
明朝,嘉靖年间
在听到天道榜单夸赞他玩弄权术的能力。
古今中外,无人能比时。
明世宗朱厚璁的神色是没有半分变化的。他当然知道自己很牛掰。
但是当天道榜单说出他失去了当千古一帝的机会后,他却是嗤之以鼻。
有什么比多活几年更重要?
没有了。
在他看来,百姓只要能活着,天下只要能稳定,他就完成了自己身为皇帝的任务。而独属于他自己的任务则是,如何才能够活得更久!
时间,寿命,才是他最想要的东西。而不是那个所谓的千古一帝。
当然,如果能够二者兼得,他是会很高兴的,只是,这种可能,他从未想过。
明朝,永乐时期
永乐大帝朱棣有些怅然,他叹息道:“终究还是太聪明了啊。”
朱棣从未想过有一天,他会希望他的子孙愚笨一点。
可惜,朱厚璁太聪明了,而且聪明过了头!朱厚璁只剩下了纯粹的自私。
这不是人君啊。
但是很快,他的思绪又转到了另一个地方。万历帝?
万历怠政?朱厚璁开的头?该死!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你什么脑子,朱厚璁什么脑子。
你怎么敢学朱厚璁不上朝的?
大明亡国之象尽显啊。
另一边。
高空巨幕中。
视频刷新。
一个新的视频出现。
【哪个家族才是秦汉以来至今的华夏第一大家族?基因分析给出准确答案!】
当高空巨幕中出现了这行大字的一瞬间。
历朝历代众多古人便对接下来的视频内容充满了兴趣。
众所周知,华夏古代是很讲究家族血脉的,也无比重视家族传承。
故而,“秦汉以来至今的华夏第一大家族”这个名头,对古人们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而在众多古人之中。
又以历朝历代的王侯将相、门阀世家等大家族之人最为关注。因为,他们无比期待自己的家族能获此殊荣。
便在这些人的期盼之中。
高空巨幕中。
新视频正片开始。
【今天,咱们来聊一个超级大姓:刘姓。】
刚听完视频的这第一句话,历朝历代众多非刘姓之人便失望地长叹一声:“这个家族是刘姓啊。”
与此同时。
历朝历代众多刘姓之人,则是瞬间精神一振,愈发专注地看向高空巨幕:“这个成为华夏第一大家族的刘氏家族,会是自己的家族吗?”
大汉高祖位面。
刘邦哈哈一笑,举起酒杯,痛饮了一杯酒。
他此时的心情很是愉悦。
能成为华夏第一大家族的刘姓家族,除了他刘邦的刘家,还能是谁?
刘邦的眼中满是自信。
同一时间。
在大汉其余位面,刘彻等众多大汉皇帝,也是这般想的。
这个华夏第一大家族的名号,舍他们大汉皇族刘家其谁?
带着这样的自信,他们继续看向高空巨幕,等着答案揭晓。。
【首先,刘姓在今天的百家姓里头排行第四,人口达到了7210万左右,分布极其广泛弹幕评论飞出:
“不对啊,《百家姓》中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第四排行第四的,应该是李姓。“回复——确实,我也背过《百家姓》,前几位是这样的排序。”
“回复——你们说的那个《百家姓》,是北宋初年官方组织编写的,因为皇帝姓赵,所以赵排第一,其余的姓氏也不是按照人数多少排名的,而现在的百家姓,就纯粹是按人数多少排的。”
“回复——那比刘姓人口还多的三个姓氏是什么?”
“回复——王姓1.015亿、李姓1.009亿、张姓95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