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传奇:袁天罡、李淳风的惊世预言与奇幻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5章 宋朝彻底灭亡的预言

谶曰:

山崖海边。不帝亦仙。

二九四八。於万斯年。

颂曰:

十一卜人小月终。四天无力道俱穷。

干戈四起疑无路。指点洪涛巨浪中。

公元1276年,临安被蒙古大军攻陷,恭帝不幸被俘。在此危难之际,陆秀夫、张世杰等人拥立端宗于福州。然而,局势愈发严峻,不久福州亦被攻破,端宗被迫向广东逃亡,最终病死在茫茫海上。

陆秀夫等人并未放弃,又拥立赵昺为卫王,移驻新会的崖山。元朝将领张宏范先是在广东俘获了文天祥,随后率领大队战舰对崖山形成围困之势。

陆秀夫眼见局势已山穷水尽,前方无路可走,后方追兵紧逼,深知大势已去。他先是催促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而后背负着年幼的赵昺,毅然跳入“洪涛巨浪”之中。随着他们的离去,南宋至此彻底灭亡。

而他们所驻守的崖山,正位于海边。这“山崖海边”的情境,与相关谶语的描述竟惊人地契合。赵昺虽未能成就帝业,却仿佛在人们心中成了一种精神象征,如同仙人般令人敬仰,故而有谶曰第二句的“不帝亦仙”。

谶语中还有诸多玄机。其中“於斯终结”(“於”通“于”,动词后缀;“斯”代表此处),意即在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的命运便在此终结。

谶曰第三句“二九四八”,蕴含着宋朝的历史信息。“二九”即十八,暗示宋朝一共历经十八位皇帝;“四八”为三十二,指的是宋朝南北合计三百二十年的国祚。宋朝自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建国,至公元1276年宋末帝赵昺投海,恰好是三百二十年。从谶曰第四句“于万斯年”来推测,这里的“二九四八”应是对南宋命运的一种暗示。

颂曰第一句“十一卜人小月终”,明确指向宋朝的终了。“十一卜人小月”正是繁体“趙”字,代表着宋朝的国姓,仿佛在诉说着这个王朝的落幕。颂曰第二句“回天无力道俱穷”,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亡国的悲凉与无奈。

“干戈四起疑无路,指点洪涛巨浪中”,其中“干戈”在推背图中常见,本义为武器,此处引申为战争。描绘出当时南宋军队在战争中四面受敌、似乎已无路可走的困境。陆秀夫面对如此绝境,不甘被俘受辱,让妻子儿女先行跳海,自己则背着宋末帝赵昺投身大海,士兵们见此壮举,也纷纷投海,壮烈殉国。

李淳风仿佛能预见六百年后的这一切,其预言精准得如同亲眼看见,这般神奇,实在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