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安全合作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前言

外高加索又称南高加索,主要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个独立的共和国。外高加索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它地处欧亚大陆的连接带,东靠里海,西临黑海,南接土耳其和伊朗,北依俄罗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这里交汇,北约、独联体、古阿姆集团、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在这里博弈。外高加索地区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种族、宗教最具多样性的区域之一。苏联时期,外高加索就是其东、南、西三大安全方向之一,是苏联保护南翼战略安全、威慑土耳其、南下中东的重要战略桥头堡。如今,外高加索不仅是俄战略南下的重要通道,而且是连接亚欧大陆的纽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线的必经之路。外高加索在能源领域也拥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这主要源于它控制着里海盆地和中亚油气资源西输的重要通道。布热津斯基将这一地区特别是其中的阿塞拜疆形容为封闭里海中亚地区的“软木塞”,正是对外高加索地缘战略地位的一种形象描述。此外,外高加索本身拥有较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阿塞拜疆共和国是世界第一口油井所在地,在苏联时期一度供应了全苏85%的石油需求。因此,外高加索堪称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地缘战略枢纽,控制了该地区,就能在相当程度上掌握欧亚心脏地带的战略主动权,对地区和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俄罗斯与外高加索地区具有特殊的紧密关系。在历史上外高加索区域长期处于俄罗斯控制之下。沙俄时代,外高加索就已经被并入沙俄帝国的版图,接受俄罗斯的政治统治和文化同化。苏联时代,外高加索三国与俄罗斯同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是苏联南部安全的屏障和南下中东的战略桥头堡。这种历史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层面的紧密联系使得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间的关系较为特殊,不同于普通国家间关系。俄罗斯仍然将外高地区视为自身势力范围,而外高加索三国也将俄罗斯作为特殊的外部国家来对待。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于自身转型中的混乱和幼稚,一度对地缘战略竞争不屑一顾,对外高加索予以漠视,甚至将其视为麻烦和包袱,唯恐避之不及。随着对西方幻想的不断破灭,俄很快地就对先前幼稚的对外政策和战略进行了调整,努力恢复和提升自身在外高地区的传统地位。而外高三国在经历了独立后的混乱与兴奋后,也开始寻求在保障自身独立地位的前提下与俄罗斯发展正常的双边关系。因此,大致从1993年开始,俄罗斯与外高三国基本恢复了传统的经贸往来与政治联系,互动交往逐步加深。

从现实来看,俄与外高三国双边关系中最值得瞩目的当属安全关系。作为新独立国家,国家生存和主权独立往往是其首要关注目标,也就是说,安全是这三个国家的第一目标。相对大国而言,这一规律对于外高加索三国这样的小国更为适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是典型的小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俄罗斯帝国统治之下,只在短暂的时期获得过独立。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如何维护来之不易的独立地位和有限的领土空间是其最为重要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安全因素在这些国家的战略和决策中高于其他因素,在其对外关系中具有主导作用。因此,探讨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的安全关系对于研究俄与外高三国整体关系的发展演变和现状特点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独立后在安全领域逐步形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互动态势:俄与格鲁吉亚矛盾不断深化,最终走向了战争;俄与亚美尼亚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军事联合趋势明显;俄与阿塞拜疆合作与制衡并存,存在矛盾却又在安全领域保持着相当的合作关系。同处于外高加索这一狭小地区又有着共同历史经历的三个国家为何与俄罗斯形成三种迥然不同的安全关系?对于其中原因的研究与探寻不仅有助于理清俄与外高三国关系演变发展的轨迹,还有助于进一步探寻小国与大国在安全战略和政策上的共性与差异。

一 本书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间的安全关系是值得中国学界研究探讨的问题,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一)增强国内学界对外高加索地区的关注与研究

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里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以及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地缘战略的需要,西方特别是美国与俄罗斯围绕外高加索展开了持续的争夺。外高加索三国的重要性为西方战略界所重视,有专业研究人员持续追踪跟进,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深度的研究成果,为西方介入外高事务提供了智力支撑和资料储备。反观我国,对于外高加索地区的关注度远低于西方学界。在2008年俄格战争之前,国内国际关系等相关学界关注该地区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都极为稀少。虽然由于俄格战争国内学者对该地区的关注一度有所上升,但主要关注点集中于这场战争本身及其对美俄关系的影响,而对于外高加索国家自身战略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仍然相当不足。造成这种局面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此前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仍较为有限,国家海外利益的外延也相应较窄,在外高地区的利益需求不明显。而随着能源需求的攀升、国家利益的扩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在外高加索地区的海外利益必然不断增加,将来该地区地缘战略的某些重大变化也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的相关重大利益,因此需要未雨绸缪,加强国内学界对该地区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为未来中国维护和拓展在此区域的海外利益、应对相关变局提供智能储备。

(二)考察特殊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安全关系

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是标准的小国,俄罗斯与三国关系均为大国和小国间的关系,但是这种大国与小国间的关系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殊性。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均是从苏联分离出来的国家,由于长期同属一个国家的历史,俄与三国间存在着极为特殊的联系,依赖与抗衡、亲密与憎恶复杂交融,令彼此间的关系很难完全用主权国家间关系的尺度进行衡量。类似这种特殊的关系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家间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于印尼与东帝汶、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等双边关系中。

此外,俄罗斯和外高加索三国均经历了社会制度的转变与重组,由原来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向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转变。转型带来国家利益的重新界定,引发国家政策的改变。直至今日,这种转型仍然在继续之中,对俄罗斯与外高三国的关系产生了持续而重要的影响,令这些双边关系与普通国家间关系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俄罗斯与外高三国这种大国与小国的关系虽然特殊,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以及印尼与东帝汶的关系属于同一类型。研究这种特殊的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关系对于探讨类似特点的国家间关系具有启发意义。

(三)增进对俄罗斯周边安全战略的理解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及最主要的战略协作伙伴,其安全战略特别是周边安全战略对中国安全乃至国际安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应予以关注和深入研究。外高加索地区是俄罗斯周边安全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为该地不仅是俄罗斯南下中东的重要通道,也是巩固和维护其在黑海、里海地区传统利益的战略要地,更是保证俄南部边界安全与稳定的天然屏障。俄罗斯与外高国家安全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状态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俄周边安全战略的内在特点及其动向趋势。考察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的安全关系,有利于深化对俄罗斯周边安全战略的理解,增进对其战略的内在考量和深层逻辑的认知,同时也有助于强化对俄周边安全战略未来走向的预测和判断。

(四)促进中国西向战略空间国家利益的实现和维护

中国目前西向安全战略的关注重心是中亚,但对与之紧邻的外高加索逐步显示出更为浓厚的兴趣。随着国家实力的迅猛发展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顺利推进,中国国家利益的外延将会加速扩展,在外高加索地区的相关利益只会日渐增多而非减少,特别是国内经济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的旺盛需求,将会推动中国对外高加索这一里海油气资源开发和对外输出关键通道的关注和必要介入。即使剔除能源方面的考量,作为和中亚紧密相连的区域,外高加索地区与中亚在安全领域存在着联动性,外高安全局势变化会对中亚安全态势乃至战略形势产生显著影响,而中亚与中国新疆地区紧密相连,其安全问题往往会对中国新疆乃至中国西部安全产生直接冲击,因此当前中国在处理西部安全问题以及维护和拓展西向战略空间安全利益时应该将外高加索纳入其中,提升其所占的比重。

中国在西向战略空间利益的实现和维护离不开俄罗斯的理解与配合,最低限度也应避免俄的误解与直接阻挠。由于中亚五国及外高三国均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在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安全关系时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及利益诉求,中国对此须予以重视,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制定相应对策,以避免与俄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而研究俄罗斯与外高三国的安全关系对此显然是很有助益的。

二 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对于外高加索地区的关注度,总的态势是国外学界远远高于国内学界。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在苏联解体以后的关注焦点是美欧,对于后苏联空间的关注度与苏联时期相比急剧下降。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和西部安全局势的变化,国内学界对中亚地区的研究热情逐步增加,特别是伴随“一带一路”的展开,对中亚地区的关注呈上升态势,研究也日益增多,对与之相邻的外高加索地区的关注度虽较之以往有了增加,[1]却仍然十分有限。目前对这一地区关注较多的学者主要集中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所以及新疆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大学、兰州大学等少数机构,人数较少,且主要研究领域往往并非外高地区。与之相比较,国外学界对外高加索地区有较高的重视,在欧美等国都有为数不少的相关研究机构对之进行持续的研究,如美国哈佛大学的贝尔福中心(Belfer Center)、英国皇家联合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Clingendael Institute)等。这些机构拥有一批持续长期研究高加索地区的学者,他们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众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做出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具体到俄罗斯与外高加索国家安全关系这一领域,国内外均呈现成果相对偏少的状态。

(一)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的安全关系,国内学界没有给予太多关注。目前,国内基本没有以外高加索为独立研究对象的专门机构,与之相关的研究者主要集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等以俄罗斯、中亚、“一带一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机构中。正是因为长期处于相对被忽视的状态,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从苏联解体外高加索三国独立以来,有关该地区的学术成果数量与其他热点地区相比悬殊自见,不仅系统性的学术专著难得一见,就连有关学术论文也是相当有限。

通过对现有成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关于外高加索地区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

1.总体热度不高,但关注度有所上升

目前已有的成果,绝大部分完成于2001年“9·11”事件后,而其中的大部分又集中于2008年俄格战争之后。这种情况从国内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中也能得到佐证。通过整理发现,研究领域与外高加索地区相关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基本完成于2008年之后,这些论文包括:2008年,李建军的《试析美俄对外高加索的争夺》;2009年,张建勋的《论美国在中亚外高加索的战略利益及其制约因素》;2009年,陈思旭的《后冷战时期俄美对格鲁吉亚局势的影响》;2009年,江伟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关系评析》;2010年,朱恪川的《南奥塞梯事件后美俄关系的现状和未来走向》;2010年,蒋晨峰的《论中亚外高加索地区的“大博弈”与“小博弈”》;2010年,刘丽的《试析俄、美对外高加索的争夺》;2010年,滕仁的《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俄罗斯与外高加索国家关系研究》;2014年,韩亚伟的《冷战后俄罗斯对阿塞拜疆政策研究》;2014年,滕淑晶的《美俄在外高加索地区的博弈及对地区稳定的影响分析》;2014年,张翔宇的《新世纪以来外高加索地区形势及发展前景》;2015年,宋波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阿塞拜疆的关系研究》;2016年,梁英超的《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关系研究》;2017年,阮祥坤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演变的双层博弈视角——以外高加索三国地区冲突调节机制为例》;等等。可以说,除少量长期跟踪的研究者外,无论是学者还是未来可能成为学术研究者的院校学生,对外高三国的研究和关注更多是起自2008年之后。令人欣喜的是,虽然围绕外高加索展开的研究总量目前依旧相对较少,但趋势有所改变,更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区域,成果逐渐增多。随着美国对中亚高加索的介入、俄罗斯实力地位的恢复和上升,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美在叙利亚等外高加索周边地区的战略博弈升级,中国学界对外高地区的研究热情已经显著增加。未来伴随中国安全战略的调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及对陆上能源供给需求的增长,国内学界对该地区的关注度还会持续上升。

2.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学术专著数量极少

目前能够查到的国际关系、战略或安全领域以外高地区为对象的研究成果绝大多数都是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仅有2014年滕仁的《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俄罗斯与外高加索国家关系研究》一书。[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曾在2005年推出《列国志》系列丛书中的《列国志·格鲁吉亚》、《列国志·亚美尼亚》和《列国志·阿塞拜疆》,这些书对外高三国的国内政治情况和对外关系都有涉猎,不过均是编著,属于对基本情况的梳理介绍。学术专著的匮乏显示出当前国内学界对涉及外高加索地区进行持续跟踪研究的人员依旧不足,因为一般而言,专著较之期刊论文对问题的研究要更为系统深入,要求投入的时间也更为持久。

3.将大国特别是俄美与外高地区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较少关注外高加索三国本身

现有的论文中,有相当大比例将关注点集中于大国尤其是俄美等大国对外高地区的战略、政策以及大国间的战略博弈。如赵龙庚的《大国在高加索地区的利益博弈》,汪金国、王志远的《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外高加索战略的演变》,朱锋的《俄格冲突的国际政治解读》,毕洪业的《转型以来俄罗斯与外高加索国家关系的演变》,王晓玉、王月红的《美俄争夺外高加索的发展态势》,李抒音的《外高加索形势对俄罗斯安全环境影响分析》,张建勋的《制约美国在中亚和外高加索战略利益的俄罗斯因素》,涂志明的《冷战后欧盟对南高加索地区政策研究——政策演变、主要动因和影响要素》。这些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在大国一方,从大国的视角研究探讨外高地区局势的变化发展,探讨大国实力地位或大国间博弈态势因此将会受到的影响。对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这三个小国的研究则较为缺乏,较少对小国的战略构想、政策动因等进行深层次的系统分析。

4.较多综合性概括及对热点问题的梳理分析,细致性持续性研究不足

目前在对外高加索问题的研究中,宏观性的概括分析较为普遍,如对俄与外高关系演变的梳理、俄美在该地区总体战略的描述等,对问题领域进行细分并进行细致性跟踪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这就导致对很多问题的探讨大多止于宏观层面,进而导致一些研究结论似是而非,既没有找到问题的复杂根源,也缺乏对未来变化的预见。同时,一些研究者仅是基于对热点关注而对外高地区研究产生一时的兴趣,其研究缺乏持续性。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俄格战争后,出现了一批相关论文,但经分析发现,其中一些学者此前并未有外高领域的研究成果,其后也未有进一步的学术跟进,研究随热点的冷却而断裂,这表明学界对外高地区的研究在持续性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不仅要关注热点还应对基础性问题持续跟进。

总体而言,国内学界目前对外高加索地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关注度虽然在增加但仍然偏低,其中对于俄罗斯与外高国家安全关系的系统性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二)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外高加索紧邻欧洲和油气能源丰富的中东、里海地区,欧美学界对该地区的关注和成果都相对较多,研究成果从时间上看分布也较为均衡,表明国外对这一地区的研究具有较好的连续性。目前欧美学者对外高地区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依托于专业学术机构和国际组织的支持

目前欧美国家有很多对外高加索地区较为关注的学术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例如美国的中亚高加索研究所(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3],詹姆士顿基金会(The Jamestown Foundation),英国的外交政策中心(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法国的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nstitut français d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IFRI),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Instituto per gli Studi di Previsione e le Ricerche Internazionali,SIPRI),荷兰的国际关系研究所(Clingendael Institute),以及欧盟的ISS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等。已进行的关于外高地区的研究,很多是由这些研究机构给予支持,并以报告的形式将成果出版或刊登在该机构的刊物或网站上。例如O.Antonenko,“Further conflict on the cards for troubled South Ossetia”,是在SIPRI支持下做的研究报告;M.Huber,“State-building in Georgia:Unfinished and at Risk?”,是由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进行资助;Dov Lyncb (ed.),“The South Caucasus:A Challenge for the EU”则是按ISS的要求进行的转型研究。正是由于有这些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的资金支撑,欧美学者对于外高地区的研究才能长期保持较高的热情,不断地对新问题展开探讨。

2.重点关注安全与能源问题

外高加索地区紧邻欧洲大陆,地区安全等问题易于向欧盟地区传导扩散。同时,欧盟一直在寻求降低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过度依靠,里海地区巨大的油气储量引发了欧盟浓厚的兴趣,而作为里海油气向其输出的唯一可行通道的外高地区自然成为其关注的焦点。此外,从地缘政治上看,控制外高加索地区就能够直接威胁俄罗斯柔软的下腹部,减轻欧洲对俄能源依赖,同时对伊朗也有牵制作用,这符合美国的欧亚大战略及与俄罗斯战略博弈的需要。这些现实利益促使欧美学界将对该地区的关注重点集中在了安全和能源领域。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其他领域相比要丰富得多。比如,涉及安全问题的研究成果:Fall,Brian,“Conflict in the South Caucasus”,K.Yalowitz & S.E.Cornell,“The Critical but Perilous Caucasus”;Narochnitskaya,Natalia,“Caucasian Wars as an Instrument of Geopolitics”;Stulberg,Adam,“Moving Beyond the Great Game:The Geoeconomics of Russian Influence in the Caspian Energy Bonanza”;Russetski,Alexander and Siegfried Woeber,“Abkhazia and South Ossetia:Basic Principles for an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eace Process (7D)”;J.Goodhand and T.Vaux,“War and peace in the Southern Caucasus”;Macfarlane,“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in the Caucasus”,等等。涉及能源问题的研究成果:Blank,S.J.,“Energy and security in Transcaucasia”;Billmeier,A.,Dunn,J. & Selm,B.van,“In the Pipeline:Georgia's Oil and Gas”;Hansen,S.,“Pipeline Politics,The Struggle for Control of the Eurasian Energy Resources”;Nassibli,N.,“Azerbaijan's Geopolitics and Oil Pipeline Issue”,等等。

3.重视大国和重要国际组织在外高加索地区的角色及作用

欧美学者重视各主要相关国际行为体在外高地区的角色及作用,不仅关注俄罗斯、美国两大力量在外高地区所扮演的角色及影响,重视欧盟、北约在该地区的利益诉求及影响力,还对伊朗和土耳其等地区大国在外高地区所发挥的作用加以深入分析。比如,涉及俄美的论文:Chepurin,Aleksandr,“Seven Subjects on Russian-Georgian Agenda”;Karaganov,Sergei,“Russia and Beyond.Moscow and Tbilisi:Beginning Anew”;Ivanov,Y.,“Russia's National Security Problems in Transcaucasia and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Blank,S.J.,“U.S.Military Engagement with Transcaucasia and Central Asia”;Kotanjian. “Armenian Security and U.S.Foreign Policy in the South Caucasus”,等等。涉及欧盟的论文:“Conflict Resolution in the South Caucasus:the EU's Role”;J.Shea,“Energy Security:NATO's Potential Role”,“The Role of NATO in the Security of the Black Sea Region”;J.DeTemple. “Military Engagement in South Caucasus-NATO”;J.DeTemple,“Military Engagement in South Caucasus-NATO”,等等。涉及伊朗与土耳其的论文:Shaffer,“Iran's Role in the South Caucasus and Caspian Region:Diverging Views of the U.S. and Europe”;T.Martirosyan:“Iran in the Caucasus:Keeping balance in volatility”;A.Katen. “Iran's Territorial Disputes with its Caspian Sea Neighbours”;“External Actors,and Turkish Policy in the Caucasus”,等等。

欧美学界对外高加索地区的研究较之国内更为成熟和深入,不过就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安全关系这一问题领域而言,同样也缺乏系统性的学术专著。同时,由于许多欧美学者或多或少持有西方中心主义观点,在研究过程中习惯性地将西方标准作为评判尺度,存在着轻视外高国家本身历史和传统,居高临下进行分析评价的问题。此外,一些学者还将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作用过度负面化,突出强调俄罗斯与外高加索国家的矛盾,弱化两者的内在联系,损害了研究成果的客观性。

三 本书主要研究目标和关注内容

本书从现实主义视角分析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的安全关系。现实主义安全理论尽管受到了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两大学派的挑战,但大国地缘战略博弈日趋激烈的现状证明现实主义安全理论所具有的生命力和理论价值。因此,本书选择以现实主义安全理论为指导,研究分析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个外高加索国家之间的安全关系,重点关注军事、政治等传统安全,也会涉及能源、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考察俄罗斯与外高三国的安全战略、外交政策等可能对安全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内因素,并对现有国际体系、地区体系以及美国等外部因素在俄罗斯与三国安全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同时,以这些安全关系的演变为基础提取相关数据对现实主义安全理论在该问题上的适用性进行验证。考察权力、利益、均势在其安全关系中的作用,寻找这些安全关系形成、变化的动因及制约因素,检验现实主义安全理论与现实的契合度。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地缘政治、权力等现实因素是如何造成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迥异的安全关系;并尝试运用这些分析结论解析未来俄罗斯与三国安全关系的变化趋势。本书力求解答三个关键问题: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安全关系?造成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现有安全关系的动因是什么?这些动因在多大程度上与现实主义的安全理论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