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探讨 平成时代研究·
平成时期日本的社会变迁
——从瓦解走向重构
王伟
内容提要:二战后日本形成的社会体系在平成时期出现重大变化,从瓦解走向重构。少子老龄化导致人口结构失衡,人口红利消失殆尽,人口负债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日本开始重新定义“老年人”。同时,结婚率下降、女性劳动参与率上升、单身家庭增多等因素带来的个体化和多样化,使战后日本家庭模式发生改变,面临加强维护或更加多样化发展的选择;雇佣的流动化使非正式员工增多,调转工作员工比例上升,日本型雇佣体系难以为继,劳动就业体系向灵活多样方向转变。日本长期忽视泡沫经济崩溃后出现的收入差距问题,导致差距扩大、贫富分化,中流社会演变为“格差社会”。工作方式改革或将在缓解社会不平等方面有所作为。
关键词:平成时期 个体化 多样化 流动化 少子老龄化 贫富分化
作者简介:王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随着明仁天皇的退位,日本持续30年的“平成”时代落下帷幕,新年号为“令和”。二战后日本的天皇成为一种象征,天皇的退位或即位以及年号的更改都不会给日本内政外交及民众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年号不过是划分一个时期的符号,“平成”的落幕为我们回顾和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提供了一个契机。在这30年的时间里,世界发生了冷战结束、经济国际化及全球化、金融危机、反全球化等重大事件,日本国内也发生了泡沫经济崩溃、“1955年体制”终结、阪神大地震、东日本大地震等大事件。这些发生在平成时期的标志性事件,给“平成”打上时代的烙印。在此大背景下,平成时期的日本社会在很多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研究分析平成时代的日本社会有多种角度,社会变迁视角不过是其中之一。所谓“社会变迁”,就是社会结构的变迁[1],指社会结构诸要素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由于篇幅的关系,本文在社会结构诸要素中选取人口、家庭、劳动就业及阶层收入等几个有代表性的社会领域,分别用“少子老龄化”“个体化和多样化”“雇佣的流动化”“贫富分化”等关键词,对平成时期的日本社会变迁进行分析探讨。“社会变迁是社会体系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因素变化而进行结构重建,在新的社会结构下实现更高层次的功能。”[3]标题中的“瓦解”和“重构”正是指二战后日本在上述几个领域形成的社会体系已发生重大改变,正在向新的体系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