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文科生,要什么学霸系统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9章 ,这姜荣就是“新皇”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站在讲台上的姜荣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他的大脑在快速运行着、处理着。

姜荣报告的PPT,其实就是从他最新论文里提炼的,他对这份报告很了解,原本是不用这么投入,可以留点心思准备“对付”姚厉轩教授的。

但昨晚,姜荣阅读了很多姚厉轩教授的文章,此刻,随着姜荣在讲解过程中的认真思考,他正临时地把昨晚接受的新知识,融合进自己的报告里。

所以姜荣的报告自然就超时了。

......

叶映容,是西京交大经金学院的一位女博士。

她的本科是在水木大学读的,研究生去了剑桥,但她是一个西北人,所以研究生毕业后,她回了西北。

但工作了几年后,她开始接触姚厉轩教授,她很敬佩姚厉轩教授的学识,所以成功地申请了姚厉轩教授的博士生。

女博士,大部分都是单身,因为她们身上的傲气远超男博士,更远超常人。

叶映容也是如此,她在水木大学读过书,所以当身边的学弟、学妹都挤破脑袋,想要去水木大学、燕京大学读研、读博士时,叶映容真的觉得燕京大学和水木大学没啥。

但此刻,坐在后排的叶映容盯着台上意气风发的、来自燕京大学的姜荣,叶映容一下就记起了自己在水木大学读书的时候,被学霸碾压的恐惧感。

听着姜荣的报告,叶映容一头雾水:

“他刚刚讲的是什么啊?这就过去了?”

“他把傅里叶系数弄进来干嘛?”

“他的腿好长啊!身材比例好完美啊!”

“这西服裤肯定是高级定制的,好贴身啊!”

“哎呀,阳光照在他白衬衫上真好看。

“看起来他的胸膛很结实、胳膊也很粗壮,看起来挺瘦,脱衣肯定有肉!”

“哇,他转过身来,好大一包啊!”

“怎么觉得这个男生好暖啊,我就盯着,怎么心里就觉得暖暖的很舒服啊!”

“我不是厌男吗?怎么现在突然觉得男生好像很不错啊?”

“要不我也谈恋爱?”

有了这个想法后,叶映容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其他男同学。

而看到他们,叶映容又觉得好厌恶,根本不想谈恋爱?

......

一开始还在认真听报告的叶映容,现在已经开始神游四方了。

......

姜荣的报告刚开始的时候,坐在最前排的姚厉轩教授,双手交叉在胸前,轻松地听着姜荣的报告。

毕竟在报告之前,姚厉轩教授不但把姜荣今天报告的论文读过了,而且还把姜荣发表过的论文、姜荣是“通讯作者”的论文都读过了。

作为一个老学者,姚厉轩教授的功课一直都是做得很严谨的。

但现在,姚厉轩教授已经低下了头,拿起了笔,随着姜荣的报告,认真地写写画画着。

姚厉轩教授第一次看到“姜荣”的名字,是在《经济学季刊》杂志上。

姚厉轩教授对姜荣那篇《夹逼定理投资收益模型》文章很赞同,甚至感到有点惊艳。

后来,有消息传出,张敏学和一群“京圈学者”在上蹿下跳,要给姜荣弄一个国家级重点课题,姚厉轩教授大吃一惊:

这张敏学和“京圈”这么狠的吗?

姜荣那些文章的确很不错,姚厉轩教授也对姜荣的“多元化”很推崇,觉得这“多元化”理论一定会打破“经济周期”的魔咒的。

姚厉轩教授觉得姜荣是值得一个国家级重点课题的,但这一切才刚开始啊。

应该在此基础上弄一个省部级课题,站稳脚跟,然后再通过一个个省部级课题巩固一下,有足够的基础了,再上国家课题。

但这一上来,就搞一个国家级课题,有点太狠了吧?

不过作为跟张敏学惺惺相惜的老对手,姚厉轩教授简单了解后,立马就明白了张敏学和“京圈学者”的野心:

他们想要推一个“小皇帝”上位,然后让大家快速建立起新的科研框架。

而当从姜荣的“多元化理论”脱身,重新阅读姜荣的论文,姚厉轩教授尘封已久的热血开始涌出——他在姜荣的论文中发现了一种新解释、新指导。

弄清楚张敏学的意图后,姚厉轩教授也不遗余力地给姜荣的课题提供帮助,因为他也需要这个机会。

当得知姜荣要来西京做学术交流后,姚厉轩教授对姜荣很重视,准备了很多,打算让姜荣留几天,把自己的积累的知识和资源都分享给姜荣。

姚厉轩教授想要让姜荣快速成长起来,反正他姚厉轩不是“摄政王”,姜荣成长起来、有了自己的想法,肯定不服“摄政王”的管教了。

到时候就让那该死的张敏学和“京圈学者”头疼去吧。

而当姜荣的报告开始,姚厉轩教授才意识到自己错了,错的很离谱。

在姜荣报告开始之前,姚厉轩教授准备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要是姜荣能帮他解答了,对他的学术再进一步有很大的助力的。

但是,随着姜荣的报告深入,姚厉轩教授准备的问题,都被姜荣轻松地抚过,很顺畅的给做出了解释。

这感觉对姚厉轩教授来说真的很棒,就像是插在手掌上的刺被挑出来了一样。

姚厉轩教授已经没有心思再去想其他的了,他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地听着姜荣的报告。

姜荣的报告真的让他有一种找到了知己的感觉,每一个解答,都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甚至借助着姜荣报告中的数学模型,姚厉轩教授第一次清晰的看清了自己整个学术体系的框架。

姚厉轩教授觉得很棒,他给姜荣准备的问题,都被姜荣自动解决了。

但同时,他也产生了很多新问题。

不过面对这些新问题,姚厉轩教授并没有焦虑,而是高兴。

他已经好久好久没有遇到过问题了。

解决问题,就是成果。

随着姜荣的报告接近尾声,姚厉轩教授很羡慕的看了台上一表人才的姜荣一眼:

那该死的张敏学,捡到宝了!

相比张敏学和“京圈学者”,姚厉轩教授少了几丝敏感度,但跳出燕京,作为一个局外人,姚厉轩教授反而对一些问题看的更清楚。

张敏学和“京圈学者”想要把姜荣“黄袍加身”,借机建立起新的“王朝框架”,他们并不确定姜荣是不是这“天选之子”,他们只是想要借机建立起“王朝框架”。

但从“局外人”的角度看,姚厉轩教授相信,这姜荣就是“新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