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麦的科学大冒险:我的动物朋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古生物学家孔向(史前生物)

这是罗小麦和蛙星博士相识的第92天。

蛙星博士有一双鼓鼓的大眼睛,身材矮小,大约只有60厘米高,一身绿色的皮肤,手脚细长,穿着标准的工作西装上衣和西装短裤,戴着领结。

罗小麦正在协助博士进行一项秘密任务,寻找宇宙飞船遗失在地球上的失联感应器。失联感应器,也被博士称为“小不点儿”,是类似飞机的黑匣子一样的东西。小不点儿共有两个,是一对儿。当飞船遭遇袭击的时候,飞船会自动弹出其中一个小不点儿,而这个小不点儿会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自动寻找主人(也就是博士)。由于它一直保持着和另外一个小不点儿的通信,所以博士一旦和这个弹出来的小不点儿重逢,也就能够找到遗失的飞船了。这样,博士才有机会修复飞船,和蛙星取得联络。

在地球的这段时间,博士一直在等待小不点儿的出现,可是,小不点儿却迟迟不来。不得已,博士决定亲自去寻找小不点儿。在出发的时候,也就是一个星期前,他嘱咐罗小麦,让他在家附近寻找小不点儿的下落,尤其是博物馆。小不点儿很有可能出现在博物馆,因为那是飞船和博士失联的地方。

所以,这已经是罗小麦第三次来博物馆寻找了。此时,博物馆里聚集着许多人,市里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孔向正在开展公益讲座,大屏幕上有一个恐怖的生物,字幕显示是“奇虾”。奇虾的嘴巴由32个重叠的吸盘构成,被称为“放射型口器”,眼睛结构类似现代昆虫的复眼。

“奇虾是寒武纪时期的一种掠食性海洋动物。体长两米,它虽然像虾,可并不是虾。”孔向讲道。

这么恐怖的虾,放在任何一个星球上,都要比外星生物更吓人吧。罗小麦心里想。

大家都在座位上认真地聆听,只有罗小麦在人群中像猴子一样上下穿行。

“那位同学。”现场的工作人员叫住了他,对他做了一个禁止走动的手势。罗小麦只好坐了下来,听孔向讲解史前生物。

史前生物,是指年代范围大约从38亿年前到公元前3500年生活于地球上的生物体。这些生物从最初的海洋微生物演化而来,包括单细胞生物,比如细菌、某些原生生物等,以及后来的多细胞生物,比如植物、软体动物、昆虫和脊椎动物等。”孔向继续讲道。

“这是布龙度蝎子。布龙度蝎子的体长有1米左右。”屏幕上出现了一只在海底游泳的大蝎子。

古生物怎么都那么大个头呢?罗小麦琢磨着。他感到既惊奇又庆幸,庆幸自己生活在现代,远离这些令人畏惧的史前生物。

咦,讲到猛犸象了,这也是罗小麦很喜欢的一种史前生物。

猛犸象和现在生活在非洲和印度的大象都不一样。猛犸象的遗骸分布在多个地区,其中大部分是在西伯利亚东部的永冻土地带被发现的,在北极圈附近也频繁出土。从猛犸象的身体结构来看,它们具有很强的御寒能力。在阿拉斯加,人们曾使用猛犸象的象牙化石制作屋门。在自然界中,化石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数千到数百万年。而猛犸象的灭绝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距最后一批猛犸象灭绝不过约4000年,因此,我们所发现的猛犸象化石主要呈半石化状态,且石化程度各不相同。”孔向继续介绍。

说起罗小麦对猛犸象的印象,还是来源于一部叫作《冰川时代》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里的主人公曼尼就是一只长毛象——猛犸象的一种。但罗小麦最喜欢的是这部动画片里的小松鼠奎特,它动作滑稽,一直在为保护它的松果而战。

看到屏幕上的猛犸象,罗小麦忍不住模仿起了小松鼠奎特。他想象着有一颗巨大的松果正掉下来,他准备用双手接住,然后将松果抛向空中,再倒立,用脚夹住松果。

这时候,一个年轻人走上台,示意孔向要稍作休息了。继而他转向了观众席说:“大家好,我是孔老师的助理,我姓江。接下来的活动要招募一名志愿者,装扮成动物,协助孔老师完成讲座,有想体验一下的观众吗?”

“哦,那位同学,感谢你的踊跃报名。”看到高举双手的罗小麦,小江热情地说道。周围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为这个有想法又敢于实践的少年鼓掌。

“这……”罗小麦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为什么他忽然收获了这么多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