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3章 投书于水
曹操口中张元凤,名叫张翔,河北巨鹿人,口齿伶俐,却无实干之才,其本为袁绍手下,不受重用。
闻曹操迎天子,想来朝廷新立,肯定需要人才,便辞别袁绍,来许都求官,却仍是处处碰壁。
他都准备再次另投他处了,却有朝廷诏令命他宣旨交州,并接回流落交州的许靖、许慈、袁忠、刘熙等名士。
看来自家才能,终于被有识之士认可,被举荐朝廷。
他当即领旨,率千人朝着南方交州而去。
数千里路程,千余人马,他竟然只用不到三月,便到交州,可见其建功心切。
然许靖等扬州逃难之人,在路上已吃透苦难,现在交趾生活安定,又得太守亲待,与他们起房建庐,安置亲人。
加之交州归汉三百年,却仍是文学匮乏之地,作为名士,他们天然有种教化天下的使命感,
交趾太守士燮也早有效蜀中文翁旧事,在交趾开庐授学想法,奈何缺少师表,
现在许靖等与他理念相近名士入交,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当下学庐才起,他们自然不愿离开交州,北上中原。
况且张翔行为轻浮,言语不实,曹操屠城名声也不光彩,当下虽迎天子,却仍需观其后效,
且当下曹操处境并不安稳,四周敌视暗窥之人不少,现在北归,完全有可能是才出狼窝,再入虎穴,届时又如何逃出?
遂数次拒绝张翔示好,一同北归请求。
还书写回信一封,说明自己不能北归原因。
然这次张翔南下交州,宣读朝廷旨意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护送这些名士北归,增加曹操名望才是重点。
现在这些名士却在许靖撺掇之下,不愿北归,岂不是使得自己任务失败,功亏一篑?
当即大怒,将许靖书信拆开一看,却见其写道:
世路戎夷,祸乱遂合,驽怯偷生,自窜蛮貊,成阔十年,吉凶礼废。
昔在会稽,得所贻书,辞旨款密,久要不忘。
迫於袁术方命圮族,扇动群逆,津涂四塞,虽县心北风,欲行靡由。
正礼师退,术兵前进,会稽倾覆,景兴失据,三江五湖,皆为虏庭。
临时困厄,无所控告,便与袁沛、邓子孝等浮涉沧海,南至交州。
经历东瓯、闽、越之国,行经万里,不见汉地,漂薄风波,绝粮茹草,饥殍荐臻,死者大半。
既济南海,与领守儿孝德相见,知足下忠义奋发,整饬元戎,西迎大驾,巡省中岳。
承此休问,且悲且憙,即与袁沛及徐元贤复共严装,欲北上荆州。
会苍梧诸县夷、越蜂起,州府倾覆,道路阻绝,元贤被害,老弱并杀。
靖寻循渚岸五千馀里,复遇疾疠,伯母陨命,并及群从,自诸妻子,一时略尽。
复相扶侍,前到此郡,计为兵害及病亡者,十遗一二。
生民之艰,辛苦之甚,岂可具陈哉!
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秉师望之任,兼霍光之重。
五侯九伯,制御在手,自古及今,人臣之尊未有及足下者也。
夫爵高者忧深,禄厚者责重,足下据爵高之任,当责重之地,言出於口,即为赏罚,意之所存,便为祸福。
行之得道,即社稷用宁;行之失道,即四方散乱。
国家安危,在於足下;百姓之命,县於执事。
自华及夷,颙颙注望。
足下任此,岂可不远览载籍废兴之由?
荣辱之机,弃忘旧恶,宽和群司,审量五材。
为官择人:苟得其人,虽雠必举;苟非其人,虽亲不授。
以宁社稷,以济下民,事立功成,则系音於管弦,勒勋於金石,愿君勉之!
为国自重,为民自爱……
张翔看后,心中冷笑,全是推脱之辞。
遂将许靖写给曹操、好友书信收集一起,全部丢入注水之中,
回返之后,还要告他个不敬朝廷之罪,不敬司空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