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8章 打金枝 二
第58章 打金枝 二
他手下的幕僚认为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会给郭子仪的名声带来损害,因此劝谏郭子仪要多为国家着想,此刻正是国家多危多难之时,应该把钱财捐献给国家充当军饷,这样对自己的名声有很大好处。
郭子仪听到这话后忍不住笑了起来:"如果我按照你的建议去做,陛下反而会怀疑我另有所图。“他向自己的部下解释道,皇帝最为担忧的从来都不是大臣们迷恋声色犬马,而是大臣们招揽人心起兵造反。
前者顶多是国库里损失一些钱财,后者却会颠覆整个帝国的根基。
郭暖是郭子仪的第六子,因为和升平公主年龄相近,代宗便有意给二人保媒。升平公主仗着公主的身份,从不给郭暖好脸色看,也不把婆家放在眼里。而且郭子仪每次见了公主,都要行叩拜之礼,这让郭暖的心里很不好受。未出嫁前,唐代宗就十分宠爱这个女儿,因此过分骄纵了些。平日里升平公主便是一副嚣张跋扈的姿态,各种看不起郭暖,而郭暖更是有苦说不出。
郭子仪70大寿那天,官场同僚和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但儿媳升平公主却迟迟没有出现。升平公主的行为,让郭子仪和郭暖父子俩在众人面前丢尽了脸面。
心情郁闷的郭暖便多喝了几杯,回到闺房后看到升平公主,不由数落了她几句。话音未落,升平公主便破口大骂起来,郭暖借着酒劲,直接动手打了她一巴掌,还说:“你不就是仗着自己的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要是想做皇帝,根本就没有你父亲的事了!”
从没受过如此委屈的升平公主,当下就被打懵了。她立即回到宫里告状。唐代宗听后平静地说:他说的一点不错啊,他爹要是想当天子,这天下还能是我的吗?说完安慰了公主两句,然后打发她赶块回家。
郭子仪知道后,狠狠地打了郭暧数十大板,然后一路小跑到宫中请罪。代宗毫不在意地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何必当真”。
唐代宗的意思再明白不过,郭暖和升平公主是夫妻,两个人之间所说的话,只是夫妻之间一时斗嘴耍狠罢了,根本无需当真,更没必要拿到明面上来说。后来在皇帝和郭子仪的努力下,升平公主改变了自己的秉性,而郭暖也向公主认了错,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后人根据升平公主与郭暧之间的故事,还编了一出《打金枝》的戏剧,流传很广。
鱼朝恩祖籍四川泸州,玄宗天宝年间入宫做了个小黄门。“安史之乱”后,鉴于“枪杆子”难于控制,朝廷实行了“监军”制度,就是让太监到各路军队中监督将帅,然后再给皇帝打小报告。这些小报告十分有效,直接左右着将领们的升降甚至生死。于是许多将帅把太监当着亲爹一样供奉,甚至行军打仗都要向他们请示。
鱼朝恩是监军制度最大的受益者,负责监督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这几乎是当时朝廷能凑出的全部家当。皇帝甚至专门为他设置了一个新的称呼:观军容使。
安史之乱平定后,吐蕃乘机骚扰长安,唐代宗一路东逃。当时各镇兵马都躲在一边瞧热闹,忙着拍照片发朋友圈,唯独鱼朝恩带着部下风风火火赶到华阴伸出援手。
这次行动为鱼朝恩赢得了人生最有价值的政治筹码。代宗皇帝认为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激动地加封他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专领神策军”,相当于全军的总政委兼首都卫戍司令。
就军中地位而言,鱼朝恩现在仅次于“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如何拱倒老郭,成为鱼公公最感兴趣的事情。
相州兵败,根源是缺乏统一指挥。郭子仪做了背锅侠,鱼朝恩并不领情,反过来拿这件事诋毁他,最终让老郭解除兵权滞留京师。但吐蕃攻陷长安后,朝廷被迫重新起用郭子仪,局面才安定下来。代宗皇帝还跟老郭攀起了亲家,这让鱼公公十分恼火,他暗中派人掘了郭家的祖坟,想让郭子仪失去理智,进而找机会一举拱翻他。
但对方的反应令他一点脾气也没有,郭子仪面对皇帝和众人的关切,淡淡说道:我一生征战杀人无数,盗贼掘坟大概是上天的报应,没啥好说的。
鱼朝恩多次在皇帝面前说郭子仪的坏话。有次郭子仪进京,鱼朝恩想缓和一下关系,就邀请他同游章敬寺。宰相元载怕他搞小动作,就派人对郭子仪说:鱼朝恩想谋害您。郭子仪淡定地说:我是国家大臣,没有天子命令,他怎么敢害我!如果是皇帝命令他这么做的,我不死还想造反不成?
最后他带着几个家僮如约而至。鱼朝恩惊讶地问他为何就带这几个人,郭子仪笑着调侃道:怕你杀我太麻烦了!鱼朝恩立即握着郭子仪的手说:要不是您是忠厚长者,咱俩的梁子就结死了!
鱼朝恩却没有郭子仪的涵养,他恃宠怙贵四处摆谱,在朝堂议事,连宰相们都不敢坐在他的上位。
不仅如此,鱼朝恩还处处给宰相们找碴,诸如水旱灾荒、物价上涨等事。王缙常常气得大怒,元载却跟没事人一样嬉皮笑脸。
鱼朝恩看到这种情况,说出了他这辈子最有水平的一句话:
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
他的感觉没错。元载最大的爱好就是整人。之前唐代宗谋刺李辅国就有他的热情参与,现在他的眼光又盯紧了鱼朝恩。他表面上嬉笑自若,心里却咽不下这口鸟气。一个死太监,看我怎么弄死你!
不用元载劳神,机会很快来了。为了捞钱方便,有人给鱼朝恩出了个馊主意,就是在神策军中设置监狱,然后将那些富家大户弄进去敲诈钱财。人们畏惧鱼朝恩的权势,敢怒而不敢言,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代宗的耳朵里隐隐约约地有了些传言。
这些传言里有一句话尤其让皇帝难于容忍。朝廷议事裁决时,有时候不需要鱼朝恩参加,鱼朝恩听说后怒道: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从这句大逆不道的话传到皇帝耳朵里那一刻起,鱼朝恩的好日子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
太监无法生育,但不妨碍他们传宗接代的热情,许多太监都有养子,如曹操父亲曹嵩就是东汉名监曹腾的养子。鱼朝恩发达后也养了个干儿子叫鱼令徽,年纪尚小官阶较低,只能穿绿色朝服。
小鱼年纪小,心气却不小,他觉得穿绿衣服太掉价太受气,回来就跟他的干爹撒娇。第二天一早老鱼就去见皇帝说:我儿子职位太低,请允许他穿紫服,佩金绶带,位次提高些。
皇帝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老鱼手一挥,相关部门便将提前准备好的紫色朝服捧到小鱼儿面前,当堂宽衣解带。代宗皇帝只好讪笑道:这孩子穿上这身衣服,真不赖!
皇帝眼中一闪而过的怨毒,被一旁的元载及时捕捉到了。退朝后他没回家,而是扭头找到代宗皇帝,热心地建议除掉鱼朝恩。代宗担心鱼朝恩手握禁军势力太大,弄不好会引火烧身,元载拍着胸脯保证:我办事您放心!元载敢拍胸脯是有底气的。他早已重金收买了鱼朝恩的两大干将皇甫温、周皓。当时皇甫温领兵在外,周皓负责长安及皇宫的安全。元载下令将皇甫温换防到离长安最近的凤翔,鱼朝恩以为自己多了一层保险,孰不知这是元载安排用来接应周皓的外援。
安排好这一切,元载与唐代宗细化了行动方案,明确了各自分工。这天是寒食节,白天不动烟火,天黑后宫中宴饮群臣。宴会结束后,皇帝传令鱼朝恩进内殿议事,毫无防备的鱼朝恩带着周皓等人大大咧咧进入内宫。
一向和蔼可亲的皇帝露出了狰狞的獠牙,一见面就指责他图谋不轨。鱼朝恩仗着周皓在旁边,梗着脖子跟皇帝争吵起来。代宗向周皓使了个眼色,周皓立即将鱼朝恩扑倒在地,当场就用白绫勒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