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3章 文人故事 三
第63章 文人故事 三
自从鱼幼薇嫁给李亿后,温庭筠觉得浑身不得劲,就像是心口被挖去了一块那般难受,更是陷入到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为了不触景生情,他再次离开长安,从此与鱼幼薇只保持书信往来的联系。
随着温庭筠的离开,鱼幼薇慢慢接受了李亿作为自己丈夫的事实,也努力表现得很爱他的样子。可是没人知道她最爱的男人是温庭筠,如今,她也只能将对他的深爱藏在心底了。
没想到李亿是个渣男,他十分畏惧自己的正妻裴氏,另娶鱼幼薇的事情也没有事先告知。裴氏得知后怒不可遏,她立马从老家跑到长安,对于鱼幼薇非打即骂。而本来含情脉脉的情郎,此时对她的遭遇也视而不见,甚至连劝阻一声都没有。一天夜里,李亿趁妻子熟睡,悄悄进到鱼幼薇的房间,他提出先送她去道观,等到裴氏离开之后再将她接出来。鱼幼薇十分信任李亿,第二天就去长安城郊的道观出了家,取法号为“玄机”。
没想到李亿让她出家后,就带着裴氏离开了长安。鱼玄机得知后大哭一场,从此性情大变。她虽然是被骗出家,但是并没有离开道观,她从此一改过去清高自爱的性情,开始肆意放纵起来。她在道观门外贴出一块“鱼玄机诗文候教”的告示,就象妓院的艳旗一般,顿时观中宾客盈门,香客文人与鱼玄机整日品茶谈诗,相貌英俊者则被她留下过夜。鱼玄机打着诗歌的名义结交男子,将道观变成了青楼。
当时有一个落第书生名叫左名扬,因为他的容貌酷似李亿,左名扬便时常留宿在她的房中。还有一位官人叫裴澄,对鱼玄机十分爱慕,但鱼玄机非常痛恨姓裴的人,因为她就是被李亿的夫人裴氏赶出来的,所以对裴澄敬而远之。
有一天观中来了三位公子,还携带乐师。鱼玄机对几位公子司空见惯,可是对那位身材魁梧,举止清雅的乐师陈韪却大动芳心,她频频眉目传情,陈韪哪有不明白的,第二天夜里就悄悄前来,二人如胶似漆。
鱼玄机有一个侍女,名叫绿翘,出落得肌肤细腻,身姿丰腴。每天耳濡目染,也学了不少的妖媚本事。因绿翘做事机灵,又十分乖巧听话,所以深得鱼玄机的信任和重用。
一日鱼玄机受邀去参加一个春游聚会,出门前嘱咐绿翘说:“你今天不要出去,如有客人来,可以告诉他我的去向。”
鱼玄机与朋友们酒宴诗唱,直到暮色四合时才回来。绿翘迎出来说道:“陈乐师午后来访,我告诉他你去的地方,他‘嗯’了一声就走了。”
鱼玄机心想:自己经常外出,陈韪总是耐心地等她归来,今天怎么会走呢?再看绿翘,只见她双鬟微偏,面带潮红,举止也有些不自然,于是鱼玄机把她唤到房中,强令她脱光衣服跪在地上,然后厉声问道:“今日做了什么不轨之事?从实招来!”绿翘缩在地上回答道:“自从跟随师父,从来不曾有过违命之事。”鱼玄机逼近绿翘,发现她胸前有几道指甲划痕,不由妒火中烧,于是拿起藤条没命地向她抽打。
生气的女人非常可怕,下手自然也不知轻重。没想到竟然将她打死了。
面对一个鲜活生命的消逝,鱼玄机表现得十分平静,平静得让人害怕。就像当年裴夫人容不下她一样,此刻的她比当年的裴夫人还要残忍。有句话说得好:当屠龙英雄变成恶龙之时,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都会加倍地施加给别人。
事后鱼玄机把绿翘的尸体埋在后院里,然后装作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若无其事地继续接客,当有人问到绿翘时,她只是淡淡地说道:“春雨过后逃了”。
到了蝉鸣蛙叫的夏日,有两位新客来访,酒酣耳热之际,一位客人到后院里解手,发现有一片土壤上面飞着不少苍蝇,挥之不去。土上又无脏物,为何引来蝇聚?客人心中生疑,就上前挖了几下,没想到竟然是一具女尸,受到惊吓的客人赶紧报官。
官衙中派人来挖出尸骨,鱼玄机自然成了嫌疑犯。
鱼玄机被带到公堂受审,问案的竟是当年遭她拒绝的裴澄,裴澄对鱼玄机怀恨在心,自然不会手下留情,于是判处她斩刑,同年秋天处决。可怜一代才女,因为一个男子沦落为娼妓,最终改变了她的一生,年仅26岁就芳龄永逝。
爱情,是鱼玄机一生的追求。她喜欢温庭筠,可是思而不得。她喜欢李亿,却被凌辱、被抛弃。她喜欢陈韪,可他却出轨侍女。一身的才华横溢、一身的冰雪聪明、一身的凌云傲骨,最终却抵不过命运的碾压。也许只有温庭筠才是鱼玄机一生的陪伴:只要你回头,我就在那里。
温庭筠第一时间知道鱼玄机被判死刑后,就连夜赶回长安,然而最终看到的是鱼玄机人头落地的一幕,他悲伤不已。就在这时,有人过来告诉温庭筠:“温先生,鱼玄机在临死前,还大声宣告:不管爱她的男人有多少,也不管她有过多少男人,她心中深爱的男人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老师——温庭筠!”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温庭筠放声痛哭,悔恨自己把她的一生给毁了。
办理完鱼玄机的后事,年仅六十的温庭筠再也无心为官,只想着以酒为伴沉醉青楼。
没过多久,温庭筠就追随鱼玄机而去。
崔郊是唐宪宗元和年间的诗人。
崔郊年轻时曾寄居在姑母家中。姑母有一婢女,天生一副好容颜,是远近闻名的美人。
崔郊对她一见钟情,两人很快便坠入爱河。
就在两人你侬我侬之际,姑母却将婢女卖给了显贵于頔。
崔郊只是一个穷困文弱的书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爱人离他而去。
在失去爱人的那段日子里,崔郊茶饭不思,很快便消瘦了一圈。
后来他实在抵不住思念,便偷偷传信于婢女,邀她寒食相见。
到了寒食节,婢女果然依约出府。两人在郊外的杨柳下互诉衷肠。这一次的相会没有解决崔郊的相思之苦,反而更加令他痛断肝肠。
想到以后也许再无相见之日,崔郊痛彻心扉,于是便写下了下面这首诗: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诗歌第一句便道出了他和婢女悲剧的根源,那些王孙贵族一旦看上了女子的美貌,便追逐着不肯放手。
接着的一句便引用绿珠的典故,突出女子的悲伤之情。
绿珠本是西晋巨富石崇的爱妾,貌美如花,能歌善舞,是当时有名的美人。
后来石崇失势,一直对绿珠有意的孙秀派人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自然不肯。
怀恨在心的孙秀建议当时掌权的赵王伦诛杀石崇;而绿珠为了不辜负石崇的一片情意,在金谷园中坠楼身亡。
“从来几许如君貌,不肯如君坠玉楼”说的便是她。
作者这里写绿珠便是为了突出那些权贵的霸道,他们为了一己私欲,拆散有情人,实在可恨。
平民诗人崔郊只能以诗词来表达对这些权贵的不满,对弱女子的爱怜同情,更多的却是无能为力。
这里的“萧郎”泛指女子的心上人。
据说于頔无意中读到这首诗后,大为感动。
他召来崔郊,又唤出婢女,放二人归去厮守,甚至还贴补了万贯钱财,一时传为佳话。
也是于頔大度,若换了其他心胸狭窄之人,崔郊的这首诗说不定会成为他和婢女的催命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