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0章 借兵李克用 二
第80章借兵李克用 二
程敬思哭了一会儿,无计可施,于是他跳下马来解脱缰绳,欲向林中自缢。
忽听得松林里一声鼓响,闪出一支围猎兵来,皂雕旗下拥着一个年少番官。看他怎生打扮:
身长九尺,年近二旬,面如熏枣,体似狼形,头戴一顶银鼠帽,身披一领锦貂裘,腰系一条狮蛮带,袋插一壶狼牙箭,坐下青靛追风马,手持一柄方天戟。
那番官人马拥至林前,大喝道:“你是何人,在此寻死?”敬思向前跪道:“我是大唐宣差官程敬思,有事要见李克用。”番官道:“莫非吏部侍郎程敬思乎?(李嗣源还不知道程敬思已封尚书)”敬思曰:“正是在下!”番官滚鞍下马扶起敬思,汗流浃背。程敬思便问:“将军何人?”番官道:“俺乃李晋王大太保李嗣源是也,吾父常言叔父盛德,不能相会,叔父何不在朝辅君泽民,到此沙漠之地有何缘故?”程敬思道:“今有曹州人黄巢,聚贼兵百万劫掠州郡,不到半载夺了东西二京,杀戮唐臣不可胜记。今圣上在西祁州避其锋镝,众臣商议,特遣我赍旨意一道,金宝十车,金银牌五百面,空头宣五百道,八员健将,请你父子入中原洗灭巢贼。不料来到此处遇到一支兵将,将金宝人马全部抢入密林去了。某思进退无路,不如寻个自尽,正在犹豫,幸遇贤侄。”
嗣源道:“叔父勿惊,待小侄一并夺取回来,交还叔父。” 正是:
怒发冲冠虎将威,
松林小贼敢相欺,
阵前声喝如雷吼,
金宝黄麻尽送归。
李嗣源绰枪上马,径往松林索战。忽见林内一黑汉引二百余偻啰,出林外拜伏于地。李嗣源问道:“汝何人也?”答曰:“某姓薛名铁山,劫掠为生,刚才误将金宝劫掠上山。我听说是大唐送与晋王的物件,故来送还原物与大太保请罪,并愿以部下众人归降。”李嗣源全部收留,并且合兵一处。程敬思与李嗣源并辔而行,径投金莲川来。
李嗣源先遣人报之父亲李克用,李克用听说程敬思已至界口,遂引军一万离直北百里来接。只见他身高九尺,臂阔三停,头戴黄金盔,身挂黄金甲,左眼圆瞪右眼瘪,胯下踏雪胭脂马,掌中九凤朝阳刀。威风凛凛、煞气腾腾!正是:
白发苍苍似银条,
胸中韬略志气高。
也是黄巢大树倒,
叫他试孤朝阳刀。
程敬思一见晋王拜伏于地,李克用慌忙扶起:“久慕故人,无由一会,我父子报国无门。今闻黄巢北渡江、淮,必为中原之患。我与诸子常言天子若有诏征兵,我与诸位一定南向而定天下。人生世间,光景几何,何能终老沙堆中哉!”敬思曰:“大唐天下,今为黄巢所夺,京城俱陷,驾往西祁州避兵,想大王人马雄健,一定尽忠皇室,臣不辞跋涉,远赍敕旨金宝奉献大王麾下,万望垂救,实国家生灵之大幸也!”李克用曰:“既有圣旨,即排香案迎接。”程敬思入帐开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乾坤阁辟,盖张广大之兵;日月升沉,实起照临之德。 朕无上祖之能,尽赖文武辅佐。今有曹州冤句县黄巢逆贼,乃王仙芝余党,聚百万之众侵朕天下。关外一百五十余处州县尽属黄巢,朕不得已远迁西蜀。巢贼心犹不足旦夕招军,意在得陇望蜀。朕欲恢复大唐保家安国,争奈内无贤臣,外无勇将。兹特封皇兄为破巢兵马大元帅、雁门都招讨。更赐龙衣一套,玉带一条,金宝十车,金银牌五百面,空头宣五百道。天下官军悉听节制,勿负朕心,早宜兴兵。故兹诏示,想宜知悉。中和二年十月上旬诏。
程敬思读了诏书,李克用望阙谢恩。程敬思献上玉带物件,李克用头戴冲天冠,身穿兖龙袍,不移时令十二太保、五百家将皆来谢恩。所谓十二太保,也就是李克用的十二位儿子,按大小顺序分别是:
大太保李嗣源:此将身高九尺,面如重枣,豹头熊颈,虎背狼腰;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两道秀眉,一双俊目,胯下青靛追风马,手持一柄方天宝戟。
二太保李嗣昭:此将身高七尺,五官端正,面似银盆,剑眉虎目,头戴金冠夜明盔,身披玉风绵竹铠,跨下一匹宝马抱月乌龙驹,掌中一柄三股托天叉。
三太保李存勖:此将身高八尺,肩宽背阔,头戴狼牙盔,身披狻猊铠;面似黑漆,黑中透亮,跨下宝马名曰金眼玉花虬,手中一对十三节竹节钢鞭。
四太保李存信:此将身高八尺,头戴敖龙银盔,身披七翎甲;面如紫玉,五官端正,细眉大眼,鼻直口阔,跨下五花追风马,手中一柄凤嘴梨花枪。
五太保李存进:此将身高八尺挂零,头戴四棱镔铁盔,身披锁子乌铁甲;面若乌黑,体态雍容,跨下一匹豹花马,身上背着一对八卦子午鸳鸯钺,马鞍桥下挂着一根赤丝软藤枪。
六太保李存颢:此将身高八尺,头戴亮银盔,身披亮银甲;跨下雪花银鬃马,面似银盆,体态威严,手持一对竹节双枪。
七太保李存实:此将身高九尺左右,头戴乌金盔,身披乌金甲;面似黑漆,黑中透亮,跨下登云宝马,手中一柄镔铁点钢枪。
八太保李存璋:此将身高八尺开外,豹颚虎头,面赛蓝靛,头戴亮银狮子盔,身披锁子连环甲,跨下独角貔貅兽,手持一对凹面八楞金锏。
九太保李存审:此将身高八尺,鼻直口阔,两道马蹄花绞眉,一对金环豹子眼,头戴鎏金凤翅狮子盔,身披大叶鱼鳞甲;跨下绝尘驹,手中虎头墨麟刀。
十太保李存贤:此将身高九尺,面如蟹壳青,青里含光,铜铃眼,血盆口,高额阔腮,通贯鼻子,头戴珍珠闹龙冠,身披雁翎宝铠;跨下菊花青,手中一对八楞紫金锤。
十一太保史敬思:此将身高八尺不到,头戴虎头盔,身披亮银甲;面如铁色,眼含凶光,跨下靠山雪花骢,手中一柄方天画戟。
十二太保康君立:此将身高八尺,面貌凶狠,大黑脸蛋,白脑门子,头戴七星花额子盔,身披九麟龙甲;跨下赛风追日千里驹,手持一对藤子双蛇枪。
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一人均为养子。
晋王设宴款待程敬思,不觉已过旬日,绝口不言起兵。
一日会宴酒至半酣,程敬思避席问道:“大王几时动兵?”晋王曰:“目今天寒地冻,草木已枯,人马难行,等来年春天气侯融和,草青沙暖,才好相持。”程敬思曰:“救兵如救火,中原百姓立待大王,如大旱之望云霓也,不可迟缓,愿熟思之。”
程敬思言罢,只见晋王背后一女子高声叫道:“看汝枉为丈夫,皇上正在危急之际,专望救援,恨不得一日兵到,何故迟滞耶?妾虽女流,愿领兵前去灭贼,以慰中原之望。”
程敬思视之,只见那女子:
貂裘翠帽,一似出塞昭君;杏脸桃腮,不亚前朝贾氏。朱唇款动,开一颗樱桃;皓齿轻掀,露两行碎玉。湘裙紧系,恰像吴宫西子;金莲缓步,浑如蓬岛仙姑。
你道这女子是谁?原来是晋王正宫刘氏。她能使两口雁翎刀,军中敢战无敌。晋王曰:“你是妇人,缘何在此多言?”刘妃曰:“大王受国重恩,早宜报效,何待来春?且大唐关外各镇诸侯都是好汉。倘有一路灭了黄巢,那时大王有何面目再见朝廷?”晋王曰:“汝言是也!吾即调遣人马起程。”于是传令收拾干粮炒面,点起番汉两营人马五十余万,次日辰牌鼓响,众兵离了金莲川望平原进发。
却说程敬思与晋王催兵正行,前面哨马回报,已到黑河。程敬思暗想:“晋王恋着直北富贵懒上中原,待我将黑河故事细说一番,看他如何?”敬思曰:“大王听说这黑河故事否?”晋王曰:“吾乃粗略武夫,没听说过。”敬思道:“昔汉元帝一妃,名曰昭君,大有姿色,被奸臣毛延寿改了真容,献与北番单于主。后来昭君和番到此,见直北是夷狄地界,不肯前去,遂投此河而死。大王不信,有诗为证:
黑河流水响潺潺,
不断阴云蔽玉关,
红粉无颜从北虏,
琵琶死后向谁弹?
又一首: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这些诗当然是后世文人的穿凿附会,昭君出塞的历史详见97章,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不过晋王听后说道:“世间有此烈女沉埋于此,良可惜也!”
又行不数里,只见一台巍然高耸,势若接天。晋王曰:“此是何处?”敬思曰:“此汉李陵台也。”晋王曰:“何为在此?”敬思曰:“昔汉昭帝遣使来直北赎苏武还朝,李陵在此处拔剑自刎。后人与他立下此台,以纪其事。”亦有诗为证:
旷野云低恨满怀,
长安西望李陵台,
关河万里秋风起,
黄叶一天鸿雁来。
持节还乡悲壮士,
屈身降虏叹庸才,
贤愚千载春秋笔,
懒上云搂酌酒杯。
敬思又曰:“此皆先朝遗迹,不足为羡,前面乃一苏武庙,苏武真忠臣耳!”晋王曰:“何以见之?”敬思曰:“苏武也是汉人,汉武帝遣来直北,催逼进贡,被单于拘留,令降不屈,使苏武北海牧羊,曰:‘羝羊生子,即放汝还’,苏武持汉节牧羊,啮雪餐毡,旌旄尽落,去十九年,始得归汉,后夷人为之立庙,以旌忠烈。”有诗为证:
漠漠平沙际北天,
忠臣困此实堪怜。
啮雪餐毡终归汉,
持节曾经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