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胡大珂一家乘坐的急行列车,于腊月24日下午,到达江城市火车站。由于落脚江城是胡大珂一家临时的决定,无法提前通知秀姑在江城唯一的亲属,她的叔伯侄儿胡学信,所以没有人来车站迎接他们。好在胡大珂少年时代来过江城,并在江城停留过,记得胡学信家的住址,所以他们才得以顺利地找到胡学信家。
胡大珂一家,路费用尽,两手空空,突然来到胡学信家,胡学信嘘寒问暖,热情欢迎,而他媳妇儿麻子红儿和他们的儿子都明显地透着老大的不高兴。胡大珂和秀姑看在眼里也很难为情,可是又别无落脚儿的地儿。
胡学信来江城多年,怎奈他在老家没念几天书,没有多少文化,又没能学成什么手艺,只能跑腿儿,近两年在一家日本水产品商店当配送,整天风吹日晒,雪里雨里骑着自行车到处跑,上门送货,挣钱不多,受累不少,一家三口勉强糊口,无力招待胡大珂一家在家里常住,更没有办法安排胡大珂的工作。胡大珂从胡学信夫妇焦虑的神色看出了他们的为难之处,表示他们只是在胡学信家落落脚儿,并请胡学信尽快给他们一家安排个住处,越快越好。胡学信媳妇儿知道胡大珂一家不会挤在他家过年,如释重负,委婉地摆明了他们一家的处境,答应尽量想办法儿帮助他们安顿下来。可是要把胡大珂一家安排在城里,帮他找到养家糊口的工作,谈何容易。胡学信记得在送货的路上他见过一则招租启事,上面说有一处房子出租,优待住户,免收租金,可是他没太在意,却怎么都想不起来是在哪里见过那份招租启事了。后来他想起那是他在替同事小孙值班,去二里沟的路上见过那份启事,就去问小孙。小孙说,他在二里沟和宋家屯镇都见过那份启事,胡学信立刻赶到宋家屯镇,找到了贴启事人曹宪章,问明情况,实地里里外外地察看了房子,并和曹宪章达成认租的口头儿协议,租下了宋家屯镇黑狗大街附近的一幢小平房儿。奶奶听说房子是砖瓦房,却免收房租,猜想房子多半是死过人的凶宅,不过这会儿顾不上讲究这些了。胡学信要陪胡大珂去看看房子,奶奶不想打扰胡学信,说道:“不必去看了,能遮风挡雨安身就好,这就动身去宋家屯镇吧。”
胡学信媳妇儿听奶奶这样说,松了一口气,可是又觉得过意不去,想留胡大珂一家在家里休息几天,而奶奶坚持要立刻动身去宋家屯镇。胡学信说,那就留奶奶和根儿在城里住两天,他带着胡大珂和秀姑先去宋家屯镇那里收拾收拾,安顿下来,再来接他们。奶奶心疼孙子,同意留根儿在城里住几天,但是她要和儿子和媳妇儿一起去宋家屯镇。秀姑不明白一向通情达理和气谦让的奶奶,今天为什么这样固执,不过她知道奶奶的意愿是不能违背的。
胡学信陪同奶奶和胡大珂夫妇去了宋家屯镇。
奶奶和胡大珂一家的通情达理出乎胡学信媳妇儿的意外,反而感觉愧对秀姑这个本家儿的小姑子,想善待根儿这个外甥作为补偿,以后乡亲们说起来好听,当天晚上特地包了牛肉芹菜馅儿的饺子招待根儿。可能是由于根儿一路上走得心里有火,突然饱吃了一顿牛肉馅儿的饺子,当天夜里大泄不止,折腾了半宿。胡学信的儿子胡宝文硬说根儿贪吃撑破了肚子。根儿感觉这对他是莫大的羞辱,后悔没有跟着奶奶一起去宋家屯镇。
胡宝文和根儿同岁,他穿日式学生装,戴羊皮的空军帽儿,在江城名牌儿小学打井路小学念三年级,而根儿是乡下人,刚上学念书。胡宝文觉得他比根儿高一等,瞧不起山东乡下来的这个土里土气的表弟,而根儿也是娇生惯养,自由自在长大的,自尊心不比胡宝文弱,所以两个人一见面就彼此看着不顺眼。根儿不想在胡学信表哥家常住。
奶奶惦记着根儿,她一时都离不开她的根儿,第二天一早就打发秀姑进城来接根儿,可是胡学信媳妇儿不肯放根儿走。秀姑见胡学信媳妇儿一片诚意,就同意留根儿在城里再住几天,立即告辞坐马车返回宋家屯镇。
根儿不能忍受胡宝文的轻蔑和羞辱,决心跟他娘回自己家,他不顾胡学信表哥和表嫂的挽留和阻拦,冲出胡学信家,去追赶他娘,而他娘已经坐上马车走了。马车套的是匹生马,跑得很快,根儿不顾一切,撒腿就追,边追边哭边喊,引得周围的人驻足观看。根儿的蒲窝(草鞋)不跟脚儿,跑不快,他就甩掉蒲窝,光着脚儿追,周围的人齐声呼喊停车,终于引起他娘的注意,叫停马车,等根儿追上来。好心人给秀姑送来根儿的蒲窝。秀姑把根儿拉上马车,掀起自己棉袄的前大襟,不顾一切地强行把根儿的双脚放到自己的肚子上。马车直奔宋家屯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