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坚持用唯物史观引领史学研究,这是侨史侨务研究工作者的责任和准则。因此,在研究越南封建时期华侨华人历史时,必须把握其历史发展脉络的主线、主流和主题,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其发展的本质性和规律性内容。作者经过长期研究,探索思考,认为有关越南华侨华人的史书,反映记载的史实,应该既涵盖汉族华侨华人历史,又涵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历史,而且应该是二者较为完整结合的越南华侨华人历史。
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内涵,国内56个兄弟民族,体现“多元”各族的独特实体性,中华民族体现“一体”的顶层整体包容性,是多元和一体的完美结合。将越南华侨华人概念,注入民族元素,正是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涵。论证和确认少数民族华侨华人身份和史实现状,其意义是重要而深远的。从“尊重”和“有利”两个层面来看,首先是“尊重”:是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客观主体存在的尊重,是对少数民族历史价值的尊重,是对民族平等理念和政策的尊重。再者是“有利”:有利于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全,有利于对外广泛交流和促进友谊。本书研究越南封建时期的华侨华人问题,尝试增添少数民族构成元素,形成中华民族中的汉、壮、傣、瑶、苗……多元民族成分的涵盖,体现越南华侨华人既有汉族又有少数民族的客观存在。其出发点和依据:一是历史以来,从交趾、交州、安南至越南的各个时期,确实有汉、壮、傣、苗、瑶、布依、彝、哈尼、拉祜、仡佬等民族的华侨华人在越南生存和发展;二是与越南邻近的中国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及贵州等省区,均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历史上均有延续不断向越南移民的现象,是越南华侨华人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在越南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涉及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华侨华人;四是各民族的华侨华人对越南的发展进步和中越两国的交往友谊,均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要尊重历史,纪实历史,启迪后人。本书在越南华侨华人史中,赋予“民族元素”作为研究的尝试,期盼有利于促进今后全面深化对越南华侨华人历史的研究。
本书体例,纵横结合,兼而有之。一方面,纵向史实记述,按越南朝代分期记述华侨华人史实;另一方面,横向专题探索,跨越史迹时代,对重大议题进行分析研究。纵向的记述,便于减少各历史时期相关史实的遗漏;横向的研究,利于专题论述和探索,既体现时空的阶段性,又反映相关专题事物时空的跨越性。这也属一种体例的尝试,但是,存在某些史实记述的重叠现象,也是一种弊端。本书选择此种体例,主要考虑研究的方便和论证的所需。如果失败,则当教训汲取,如果部分成功,也可积累某些经验。
研究越南华侨华人历史时,必然涉及相关的重要史实、人物和事件,必然会涉及中越关系,其中一些矛盾纷争,既回避不了,也不应该回避,因为这是史实,但是,应做求实、公正的评价,以大局为重,面向未来,不要误导两国的后人;要把两国人民(包括华侨华人)之间的交往和友谊,作为主流和主线。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期望。
本书核心内容,是研究论述越南独立建国后封建时期的华侨华人。这个“封建时期”,是指越南正式脱离中国后的封建时期,时间跨度约千年,其上限始于公元968年,以越南丁朝正式建立封建国家为起点;下限止于公元1945年,以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终结,作为终止之年度,其中包括法国统治的殖民地和半封建阶段。
向大有
2015年10月于广西南宁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