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神话的变形叙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先秦神话的想象型变形叙事

想象(imagine),可作名词使用,心理学上指以知觉材料为基础,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来的心理过程。可作动词使用,指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1]。原始初民常常以想象作为构筑神话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手段,由此催生了想象型变形。具体言之,想象型变形是指尚处童年时期的人类在非理性思维的驱动下,将客观物象剪裁、整合成主观物象,与此同时,将恣肆幻想的主观物象混同于客观物象,促使变形倏然而生的过程。

想象型变形具有自觉性特征,它需要倚仗一定的关联域,如施莱格尔所言:“古代神话里到处是青春想象初放的花朵,古代神话与感性世界中最直接、最生动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依照它们来塑造形象。”[2]此处的“青春想象”“塑造形象”,无一不强调着想象型变形在构筑主观物象之际,所表现出的自觉性。想象型变形作为一种夸张化的手法,极大程度拉伸了客观物象的形状特点,使所涉形象新奇怪异,展现出迷幻绚烂的光环。基于如上特点,想象型变形可分为夸饰想象型、类比想象型两种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