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出生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具有远见卓识,关注社会民生,积极用世,锐意革新。在“永贞革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改革失败,但柳宗元在贬谪地方时依旧关心民生疾苦,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际,受到百姓敬爱。由于人们对“永贞革新”持不同态度,也导致后世对柳宗元参与革新评价不一。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他们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这是一场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反映现实,反对骈文空洞没有内容,目的就是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相辅相成,影响很大。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学成就令许多后人难以望其项背。柳宗元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他擅长的领域很多,诗歌、辞赋、散文、寓言故事等都有大量优秀之作流传于世。《永州八记》《惩咎赋》《江雪》《捕蛇者说》《黔之驴》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这样评价柳宗元:“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心哀。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沿洄。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正是仕途的失意,在贬谪地方时,深邃了其哲学思想,激发了他的文学才情,从而在思想和文学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其论说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寓言造意奇特,寄寓哲理,嬉笑怒骂,讽刺幽默。传记继承传统,虚构夸张。山水游记借景寓情,峭拔峻洁,清邃奇丽。骚赋借古自伤,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诗歌清丽蕴幽,淡雅韵长。
柳宗元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反对天诸说,批评神学,强调人事,用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天人之际”。柳宗元一生好佛,认为“佛之道,大而多容”,“儒释兼通,道学纯备”,他还试图“统合儒释”,将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其政治思想为:“无忘生人之患”,提倡“吏为民役”的民本思想。同时,他在教育上讲求“化人及物”,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作为一代宗师,柳宗元影响深远,后世文士对其评价颇多,可谓全方位多角度。从唐宋时期一直延续到今天,柳宗元依旧是研究重点。
明清时期是文学集大成的时代,诗人多、散文家多、批评家多、思想家多,因而作品多、文学批评多、思想评论多。本书以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文在明清时期的批评为中心,考察柳宗元在明清时期的接受情形。
以柳宗元明清时期接受的重点读者为中心,结合重点读者的生活时代背景、文化哲学以及他们所接受的思想教育等,综合考察柳宗元在明清时期的具体接受现象。从而分析重点读者在柳宗元接受历程中的独特贡献,进而全面开展柳宗元接受史考察。
选取明清时期作为柳宗元接受现象研究的时段更具完整性。明清时期时段较长,选取这一时段,这是文学复古与发展的时期,既有较为复杂的文学发展背景,同时还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明清时期,柳宗元接受现象研究在古代作家接受史的研究中具有典型性。通过对明清时期柳宗元的接受现象研究,可以举一反三,应用到其他作家作品的明清时期接受研究中去,具有范式研究效应。
研究中从点到面,以重要读者的传播接受为重点,研究柳宗元在明清时期接受的具体情形。知人论世,探究重点读者在柳宗元接受历程中的独特贡献和具体成因。
本书通过选取明清时期重点读者对柳宗元的接受现象的综合研究,深化对柳宗元及其诗文作品审美价值的认识。在明清时期柳宗元接受现象研究中,除了读者对柳宗元及其诗文的阐述评价外,还更多探究柳宗元的思想、人品、生活经历、诗文理论和创作成就对明清时期重要读者的多方位影响。因此,本书有助于柳宗元的传播接受研究更系统更完整;有利于传播接受理论的合理实践运用;可以更好地开展柳宗元的综合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明清文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