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章 25师恩难忘:仰望您的尊贵(下)
“咚咚咚”,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传达室的杨师傅站在门外,佝偻的身影在门框外晃动,显得格外吃力。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仿佛每一道皱纹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张校长,刚刚门口有人想见您,她说是您的学生,让我务必把这封信交给您。”杨师傅的声音沙哑而疲惫,仿佛岁月在他喉咙里刻下了痕迹。
“谢谢您,杨师傅,辛苦您了。”张老师接过信,声音微微颤抖。她关上门,戴上眼镜,仔细端详着信封。信封上的字迹模糊不清,唯有“陈高雄,旧南……”几个字依稀可辨。她的目光转向办公桌上的那张发黄的相片,照片中是一群青春洋溢的少年,而她自己也年轻了许多。那一刻,尘封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淹没了她的心房。
信上写道:“张老师,毕业好多年了,可是这么些年我们一直都没有忘记我们离别时的约定,我们从未忘记我们的15年之约……您对我们的恩情,我们也从未遗忘……”
她的眼前浮现出15年前的旧南中学,那座破旧却充满生机的校园。她仿佛又看到了那些年轻的面庞,听到了他们的欢声笑语。信很长,承载着那段美好青春岁月的记忆和这15年的约定。张老师抬起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日历——“2011年5月25日”,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没想到这一晃15年过去了啊,也不知道这些孩子怎么样了。”她轻轻擦拭着照片,照片上“旧南中学1996届学生毕业留影”的字样早已泛黄。
“张老师,我来交作业了。”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声音带着一丝犹豫。
“进来吧!”张老师抬起头,疑惑地想:最近我都没布置作业啊?
门缓缓打开,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他的头发有些稀疏,脸上带着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依旧清澈。
“请问您是学生家长吗?您找我有什么事?”张老师问道。
“张老师,您不认识我了吗?我是孙正义啊!”男子的声音微微颤抖。
张老师猛地站了起来,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天呐,天呐,都那么大了,都变样了,老师都认不出来你了!”
“张老师,好久不见,这么多年,我们也一直在想您,您看上去跟当年也不一样了啊!”孙正义的眼中闪烁着泪花。
“没想到这么多年,你们一直还记得那段时光。老师也正是因为遇到了你们,才有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也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真谛。”张老师感慨万千,她指了指办公桌上的照片,“这张照片都发黄了啊,原来距那次分别,已经15年过去了。”
“这些年,你和班里其他同学还有联系吗?”张老师问道。
“有,都有,他们发展得都挺不错的。”孙正义笑了笑,但笑容中带着一丝忧伤。当提到陈高雄时,他的眼泪落了下来,“陈高雄,他身体不好,很糟糕。医生说让他停下工作积极配合治疗,还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可是他,偷偷瞒着家里自己的病情,继续投入工作……”
听到这里,张老师的眼角也湿润了。她想起了陈高雄,那个调皮却又充满才华的孩子,他的吉他弹得那么好,歌声总能穿透整个教室。她仿佛又听到了他的歌声,仿佛他又在教室里,对着她顽皮地笑。
“张老师,我们走吧,同学们都在等着您呢。陈高雄为了这次聚会,特地精心准备了好久。不知道以后的聚会大家还会不会来齐,就趁这次,我们再好好重温一下当年吧!”孙正义的声音将张老师拉回现实。
“好!老师也等了好多年。”张老师点了点头,眼神坚定。
---
旧南中学的旧址早已荒废,但今天却热闹非凡。孙正义搀扶着张老师走进校园,她环视四周,眼角湿润。这里的一切都变了,却又仿佛没有变。那些熟悉的角落,那些曾经回荡着欢声笑语的地方,如今只剩下斑驳的墙壁和杂草丛生的操场。然而,同学们的热情却如同当年一样炽热。
“你们看,那是不是咱们的张老师!”一个同学喊道。
大家欢呼起来,就像学生时代考了第一名那样,他们冲向前去,呼唤着:“张老师,张老师!”
“张老师,我是陈高雄啊。”陈高雄的声音沙哑而激动,他站在人群中,脸上带着病态的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张老师,当初真的特别感谢您,如果没有您的栽培,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就。我现在在银行当高管呢。”吴鹏阳走上前,脸上带着自豪的微笑。
“我特别崇拜您,现在我也像您一样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杨雯丽的眼中闪烁着敬意。
看着当初的学生们如今都那么优秀,张老师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这一刻,她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年代。
“同学们,来,我们排好队,给老师献上一首《仰望您的尊贵》。”陈高雄张罗了起来。
就像当年那样,他们按顺序站好,带着对老师的恩情,吟唱起来:
我仰望和尊敬着,老师您珍贵的恩情,
在这校园中生活,一晃多少年已经过去。
回想起来,真是时光荏苒,
而分别就在眼前,我只能说再见……
歌声在空旷的校园里回荡,带着一丝沧桑,一丝眷恋。音乐结束,他们向老师深深鞠了一躬。
张老师也向他们走了过来,一一与同学们握手、拥抱。这一握、这一抱,他们等了好多年。
“教室的大门,一直为我们打开,今天我们复刻了当年的样子,让我们重返我们的教室!”陈高雄拿起话筒,继续主持聚会。
沉寂多年的教室,今天再度被当年的同学们爽朗的笑声点亮。陈高雄依依给同学们安排座位,这些座位都是他按当年的顺序布置的。为了这场久违的重逢,他和孙正义不知花费了多少心思。
张老师缓缓走上讲台,手里拿着一本发黄的点名册,那是当初用过的那一本,上面还清清楚楚地写着他们毕业那天的日期。
“感觉咱们的教室,这里的一切还是和当初我们离开的时候一模一样,只是你们的容颜改变了。”张老师感慨地说。
同学们脑海中那些工作上的烦恼、家庭的困扰、成年的忧愁,仿佛在这一刻统统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时代的美好与纯真。虽然学习确实很辛苦,但那段时光才是他们最值得留念的。
“从1996到2011,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尘封的教室再次活跃起来,远去的同学们又都回来了。这次重逢不落下任何一个人,下面点到名字的同学喊到!”张老师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孙正义!”
“到!”
“陈高雄!”
“到!”
“蒋美香!”
“到!”
随着点名册上的名字一个个被喊到,同学们也一个个站起来。班长喊道:“报告老师,全班50个人,应到50个,实到50个,缺席0个,可以上课!”
这一刻,谁也没有流泪。此时此刻,他们的身份既不是孩子的父母,也不是奔波忙碌的上班族,而是张老师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