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文营销(AIGC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4 软文营销的误区

软文营销作为一种具有高性价比且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与重视。但很多企业往往没有把握住软文营销的核心,缺乏系统的流程,也有很多文案人员由于没有看到软文展示和传播的重要性,往往在撰写软文时走入误区,最终营销效果甚微。

软文营销常见的误区如下。

1.主题不明

一篇优秀的软文应当使用户在看到标题的一瞬间就明白软文想要表达的主旨。但不少文案人员在创作软文时没有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导致用户搞不清软文的主要意图,难以对软文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就极大地削弱了软文的营销效果。

一篇软文的主题最好在文章的标题和首段中点出,这样才符合当前用户快速阅读的习惯。很多用户在阅读文章时往往只会大概地浏览文章的标题和首段,如果对主题感兴趣才会继续阅读全文,但不少文案人员忽视了标题和首段的重要性,将精力主要放在软文的中间段落,导致标题和开头不够出彩,无法吸引用户的关注。

2.内容空洞

有些文案人员在撰写软文时常偏离主题,核心内容不集中,让用户抓不到重点,甚至过度地说空话、大话,这样就会有吹嘘之嫌,也会使软文营销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软文创作中,为了避免内容空洞,文案人员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方面,要精准定位目标用户。软文的创作和其他广告一样,只有明确了目标用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地选择语言风格及投放场所。

另一方面,根据目标用户确定文风。不同的产品,其目标用户也是不同的,他们可能存在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因此他们对文风的喜好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文案人员在进行软文创作的时候要根据目标用户采用针对性较强的语言风格。

3.篇幅冗长

一篇软文如果能在短短几行文字或几段文字之内抓住用户的眼球,就会大大提高软文营销的转化率。但是,如果内容像流水账一样啰唆冗长,就会导致用户丧失看下去的耐心。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其阅读方式和习惯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用户打开网站,面对长篇大论的文章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感。他们通常会先阅读标题,然后快速浏览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如果不符合预期,就会迅速跳转到其他页面。

当然,有些篇幅较长的文章会更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例如,对某个观点进行深度分析、内容丰富、分成几页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在搜索引擎看来更具权威性,是很有价值的资源。

因此,软文篇幅的长短既要考虑到用户体验,也要从搜索引擎收录规则的角度出发,长短适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原创度不高

有些文案人员在撰写软文时借鉴其他软文的比例过高,导致自己软文的原创度较低。软文创作提倡原创,长期进行内容原创能够提高账号或网站的权重,并且能够提高被搜索引擎收录的比例。坚持内容原创,才是软文运营走向成功的法宝。

5.忽视用户体验

一篇软文能否被用户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阅读体验。一篇有价值、易读,能够让用户产生视觉愉悦感的软文更容易受到用户的喜欢。

一篇注重用户阅读体验的软文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有用。软文要对用户有价值,即用户能从软文中受到启发,收获乐趣,或获得信息。

(2)易读。不容易读懂的软文,其影响力是有限的。通俗易懂的软文更容易被扩散传播。

(3)视觉愉悦。软文排版合理,配图精美,可以从形式上带给人舒适的美感。平面媒体对软文排版的要求很高,字体、字号、行间距都有讲究,如果有美工协助设计,效果会更好。

(4)友好。友好是指软文使用的语言贴合目标用户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他们才更容易接受软文传递的观点和信息。

6.推广意图明显

如今用户能够很快地分辨出一篇文章是不是广告。如果文章的广告动机过于明显,措辞夸张,用户便会产生抵触情绪,不但会放弃阅读,甚至会对其宣传的品牌和产品产生怀疑,这是当前许多软文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说,削减软文的推广意图要注意几个方面:软文要“软”,切忌强行植入;要想方设法制造信任感;产品信息要真实、清晰;重视口碑传播;着眼于用户的兴趣与利益。

7.广告植入过多

植入式广告本身具有很多优点,其用户数量庞大,因而在营销策略中植入式广告被广泛使用。但是过多的植入式广告也会引起用户的反感。无论是视频还是书面文字,可供植入广告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如果无限制地植入广告,往往会适得其反。

要想避免软文植入过多广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将产品的信息以举例的方式展现,这多用于平面媒体的软文。

(2)借用第三者的身份,如某专家发言、某网站的统计数据、某人的话,但要确保使用的信息是真实的。

(3)采用故事揭秘的方式,这种方式一开始就围绕植入的产品撰写故事,故事情节是以这个需要植入的产品为线索展开的。

(4)添加版权信息,这种方式的使用非常简单,只需找出潜在客户群,寻找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原创相关话题的文章,内文不需要刻意琢磨如何植入广告,在文章的最后加上版权信息即可,如“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