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传奇之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暂时的妥协

商界传奇之路

第十章:暂时的妥协

苏晴盯着母亲紧闭的房门,老式座钟“滴答滴答“的声响在寂静的客厅里格外刺耳。客厅角落的落地扇机械地摆着头,搅动着凝滞的空气,带起茶几上《北京晚报》的边角微微颤动。她抓起掉漆的搪瓷缸,猛灌一口凉茶,冰凉的液体混着未化的冰糖碴,刺得后槽牙发酸。作为胡同里长大的BJ丫头,她从小就敢跟欺负人的小子掰手腕,可此刻攥着缸子的手却止不住地发颤——母亲那句“不会同意你们在一起“,像胡同口修自行车大爷的补胎胶水,死死黏在她心里。

窗外传来“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拖着长长的尾音。苏晴望着墙上挂着的全家福,照片里父亲穿着笔挺的中山装,胸前别着贸易公司的徽章;母亲烫着八十年代流行的波浪卷,嘴角挂着矜持的笑;而她扎着羊角辫,手里攥着糖葫芦,笑得眉眼弯弯。此刻照片里的幸福,与现实的僵局形成刺眼对比。

煤球炉子的烟味顺着门缝钻进来,带着股呛人的焦糊味,把苏晴从回忆里拽回现实。天还没亮透,她套上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趿拉着塑料拖鞋就往厨房冲。老式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呻吟,和着远处传来的电车叮当声,织成清晨特有的乐章。

厨房氤氲着白色蒸汽,母亲踮着脚往蜂窝煤炉上搁铝壶,白的确良衬衫后襟被汗浸出深色水痕,随着动作晕染开大片云朵形状。“妈,我来吧。“苏晴伸手去接水壶,指尖触到壶身滚烫的金属,却被母亲迅速躲开。铝壶磕在炉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知道你委屈。“母亲往炉子里添了块煤,火星子“噼里啪啦“溅在水泥地上,转瞬熄灭,“昨儿夜里我翻出你满月照,红绸子肚兜上绣着'长命百岁',你爸当年骑车二十里,就为给你买这肚兜......“

“您又提这些!“苏晴烦躁地踢开脚边的小凳子,金属腿在水泥地上划出刺耳声响,惊飞了窗台上啄食的麻雀,“感情又不是买卖,林宇他......“

“他连件体面衣裳都没有!“母亲突然提高声调,正在搅动米粥的木勺重重磕在铝锅沿,溅起滚烫的米粒,“上次来穿的那件蓝衬衫,袖口磨得都起毛边了!你爸当年跑外贸,见多了穷小子攀高枝,最后苦的是谁?“母亲转过身时,苏晴才发现她鬓角不知何时添了几缕银丝,在晨光里泛着冷白。

苏晴抄起墙角的竹扫帚,赌气似的扫着地,扬起的灰尘在光柱里翻飞:“就您老封建!人家林宇在京都商学院可是学霸,还拿了全额奖学金!他兼职的创业社团正在研究中关村的电子市场,说以后那里要成中国硅谷,到时候......“

“等他真成了再说!“母亲抹了把额头的汗,从铁皮饼干盒里摸出张皱巴巴的《北京晚报》,油墨未干的头版刊登着“万元户表彰大会“的新闻,照片里的企业家们站在桑塔纳轿车前,胸前大红花鲜艳夺目,“你看看这些人,哪个不是有背景、有门路?林宇老家在西北农村的窑洞里,喝口水都要走五里山路,拿什么给你好日子?“

“那您说怎么办?一刀两断?“苏晴把扫帚一扔,瘫坐在掉漆的木椅上,椅背上的红漆早被磨得斑驳,露出底下发白的木纹,“我偏不!“她想起林宇在图书馆给她讲《资本论》时眼里的光,想起他骑着二八自行车带她穿胡同,车铃清脆的响声惊起满树槐花。

母亲盯着女儿倔强的眼神,沉默良久。突然转身从五斗柜底层翻出个红绸包,布料边角已经磨得毛糙,泛着岁月的黄。里面裹着枚银锁,刻着“永保平安“的字样,锁身被摩挲得发亮:“这是你姥姥传给我的,本想等你出嫁......“她声音突然哽咽,手指抚过银锁上的纹路,“给你四年时间。大学四年,你俩只能做普通朋友。毕业那天,你还认准他,妈绝不拦着。要是......“

“真的?!“苏晴蹭地站起来,木椅在地上拖出长长的划痕,惊得橱柜里的搪瓷碗叮当作响,“妈,您说话算数!“

“但你得答应我三个条件。“母亲把银锁重新包好,小心翼翼放回抽屉,仿佛在封存一个易碎的梦,“第一,学业不能耽误,每学期成绩必须在年级前二十;第二,不许偷偷约会,周末必须回家;第三,毕业后要么听家里安排,要么就和他彻底了断。“

苏晴咬着嘴唇,指甲在掌心掐出月牙:“成!但您也得保证,别在林宇面前摆脸色。他自尊心强,您要是......“

“我知道分寸。“母亲转身揭开粥锅,热气瞬间模糊了她的脸,“去叫苏宁起床,今天该吃鸡蛋羹。“

接下来的日子,林宇再来辅导苏宁时,八仙桌上总会摆着一杯冒着热气的麦乳精。苏晴妈妈坐在另一头织毛衣,竹针穿梭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眼睛却时不时瞥向正在讲解微积分题的林宇。有次暴雨突至,林宇顶着塑料布冲进屋子,浑身湿透,头发还在往下滴水。苏晴妈妈默默递过去条干毛巾,却在看到他露出补丁的袜子时,别过了头。

入秋后,校园里飘起银杏叶。林宇开始在宿舍楼前倒卖《商业周刊》合订本。他用从老家带来的蓝布包袱皮裹着书,上面还留着母亲缝补的针脚。有回苏晴路过,正撞见他和宿管大爷讨价还价,脖子上青筋都冒了出来:“大爷,我就摆到晚饭前,明儿给您带二锅头!“阳光穿过他单薄的衬衫,在地上投下摇晃的影子。

期末临近时,中关村的展销会筹备进入白热化。兼职的林宇忙的团团转。站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的橱窗前,看着里面陈列的进口彩电和冰箱,想起林宇说过“等我以后在中关村开了公司,第一个产品就印上你的名字“,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最后一次辅导那天,北京城飘起今冬第一场雪。林宇背着鼓鼓囊囊的帆布包,里面装着给苏宁整理的复习资料,每一页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注。苏晴妈妈罕见地拿出铁皮盒里的奶糖,糖纸已经泛黄:“小林,这段时间辛苦你了。苏宁成绩进步不少,不过期末复习还是我们自己来吧。“

林宇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从口袋里掏出个用旧信封包着的书签——是张印着故宫角楼的明信片,边角已经卷起:“阿姨,这是给苏宁的新年礼物。“他转头看向苏晴,目光在她泛红的眼眶上停留片刻,“苏晴,等考完试,我......“

“快走吧,别误了展销会的事儿。“苏晴别过脸,抓起扫帚开始扫地,扬起的灰尘混着雪花在空中飞舞。门“吱呀“一声关上时,她听见林宇在门外顿了顿,脚步声渐渐消失在积雪覆盖的胡同里,只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很快被新雪覆盖。

此时的北京街头,国营商店的霓虹与个体摊位的白炽灯交相辉映。苏晴望着玻璃窗上自己模糊的倒影,突然想起小时候和母亲逛百货大楼,母亲指着柜台里的红皮鞋说:“等我家晴晴长大,一定给她买双最好看的。“而现在,那双红皮鞋的位置,换成了进口的随身听。母亲的银锁,此刻正静静地躺在她的枕头底下,随着她每一次辗转反侧,发出细碎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