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爱情公寓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溜溜梅子笑(求收藏求推荐)

清晨,7:34分

【今日香气:“话梅。”】

【建议宿主下楼吃早餐,有利于身体健康。祝您开工大吉。】

为什么不提人脉了?

陈书转瞬便想通了。

现在可是在演员住宿酒店里,遍地都是人脉。

......

“醒醒,该洗漱了。”

陈书甩着毛巾从洗盥台回来,三两下擦干头发,反手捅了捅趴在床上的郭大钢。

——这货睡的比猪还沉。

四仰八叉的睡姿,丑陋,相当之丑陋!

真不知道是谁给谁当助理。

算了,谁让他真是人脉呢。

昨夜,陈书偶然发现,自己貌似可以主动培养“人脉”。

简单来说,便是「让素人变成明星」。

当然,并不是纯素人。

郭大钢打小学艺,本就是在小园子里混生活的。

来杭漂,不过是为了闯出名堂。

有的人会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这也是偶像效应。

陈书并不清楚是自己的无心之言,让郭大钢重拾了做演员的念头。

他只知道这培养人脉,远不如结交来的快速。

而选择一条路,并矢志不渝坚持走到底,也会比朝三暮四更容易更成功。

今天是进组拍摄的第一天。

按黄副导所说,上午九点抵达剧组。

剧组场地距离演员住宿的酒店,开车不过十分钟的路程。

陈书饰演的阴差赵无延,剧中第一次登场是在酆都城——鬼城。

布景加上后期特效,基本都是棚拍。

拍摄这种参杂特效的仙侠剧,最麻烦的是搭景和妆造。

好在前者不用陈书操心,但妆造却是一项麻烦事儿。

另外的难点,便是十分考验演员的信念感。

回忆起当年看《仙剑三》花絮,胡戈、杨蜜等人围坐一团,捧着颗土豆硬喊“土灵珠”。

这换谁来能不笑场啊。

郭大钢突然惊醒,费力地从床上坐起来,睡眼惺忪,抬手表示着OK。

“给你五分钟。”

一眨眼的功夫,郭大钢已经站在他面前了。

“我收拾好了,陈哥!”

这么快?

陈书一看时间,才两分半。

这货起床虽晚,但洗漱相当之迅速。

小桃心头撩把水蹭蹭就干净明亮,洗脸、刷牙更是两分半就解决了。

反观陈书,则是截然不同的画风。

带了一路的香水,此刻终于派上用场。

陈书轻晃两下香水瓶,然后依次喷在了衣领、袖口处。

帝门特的味道,犹如被雨浸泡过的桔梗花,冷冽而哀伤。

为了塑造阴阳行走的鬼魅形象,陈书特地又在手腕处喷了几下。

脉搏热烈跳动,身上味道却淡淡清冷。

人与人相处的时候,气味也是提升亲密度的技巧之一。

温和气味会涌现亲和力。

冷淡气息则散发疏离感。

郭大钢认真观察着陈书的行为,在他眼里,这简直是现场教学。

住宿的酒店含早,位置在一楼东侧。

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驴拉磨,也会在面前挂根儿胡萝卜。

八点一刻。

餐厅里已人声鼎沸。

白瓷砖地面泛着刚拖洗过的水光。

靠墙的餐台摆着三列银色保温桶,侧身贴有“白粥”、“豆浆”、“豆腐脑”的标签。

蒸笼里码着拇指大小的小笼包,可谓皮儿厚、馅儿小。

陈书俩人来得晚,笼屉已经不冒热气了。

熙攘声依旧,但基本都是倒餐盘,然后离开的声音。

“我去给你打餐,陈哥。”郭大钢主动献起殷勤。

“一块去就行,你不知道我爱吃啥。”陈书享受不来这待遇。

养成这种坏习惯,日后岂不是养活那帮蹲点的无良狗仔了?

郭大钢摸了摸后脑勺,跟在陈书身后往里走去。

他有些苦恼,这电视剧学来的这些技巧,毫无用武之地啊。

话虽这么说,但心里十分高兴。

一方面,总担心做不好这种阿谀奉承的活儿。

另一方面,他发现陈哥这人是真能处。

杭漂这段时间,郭大钢也见识过一些所谓的资源演员。

观众目光一扫而过,不会觉得这种小资源有什么能量。

大牌互掐才是吸睛热点。

但作为剧组里混生活的人,能接触到的上限,大多不过只是圈中的二线艺人。

观众毫不在意的小资源?

可自己的去留,有时却只在人家心情好坏的一个念头。

影视圈,影视圈。

影视是给观众看的。

“圈”才是行业从业者摸爬滚打的地方。

当年在小园子里混生活的时候,郭大钢就发现了同类现象。

什么叫仗势欺人?

并不单指摆在明面上的大牌、名角。

代入视角不同,感受也不同。

更多都是些没什么名气,但有点资源的半吊子。

台上说得烂,被观众喊着退票骂下场,转头就把火发泄到后台这些打工人身上。

观众是衣食父母,是上帝。

他们的脾气,便只会转接到同行业里的人身上。

换回演戏这行也一样。

为什么好演员是“烦”资源咖,而工作人员是“怕”资源咖?

这都是有缘由的。

混口饭吃没有那么容易。

郭大钢轴了点、笨了点。

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贱,既要又要。

但更多时候,他是真不想妥协。

“诶,老郭,你说会不会有人比咱俩来的还晚?”

陈书的突然发问,打断了他的思绪。

“够呛,你瞧,这包子热气都不冒了。”

郭大钢鼻子凑上去,嗅了嗅,不禁皱起眉头:“牛肉的。”

“嚯哟,你这鼻子够灵的噻。”陈书川音脱口而出。

郭大钢直起腰,憨着笑指了指肚囊遮挡的位置。

——标签上写着“牛肉包子”四个大字。

陈书哭笑不得,默默竖起了大拇指。

“陈哥,你家是四川的吗?”

“不是,我东北的。”陈书发现选择四川方言后,自己总有种想要把它当家乡话的冲动。

川渝辣妹上头就算了,方言怎么更上头啊。

郭大钢将笼屉里仅剩的三个牛肉包子,都夹给了陈书。

“别都给我啊,你吃你的。”陈书客套了一句。

“陈哥你误会了,我不吃牛肉。”

哦?

“原来如此。”陈书忽地眉梢一挑,想到了平平无奇古校长。

“但你这方言味儿太正了。”

郭大钢好歹也是相声世家......的亲戚,打小也是学过“说学逗唱”的。

相声里的“学”,便是要模仿各地方言。(学的很杂,五花八门都要学。)

“都是当年台词课练的。”陈书笑着摆摆手:“但也就会一两句。”

没错,一两句。

但全国方言都会一两句。

“是吗师哥?我咋没学过呢?”不知何时,陈书身旁凑上前一个姑娘。

她从侧后方,变成了与陈书并肩站立。

“唉,又来晚了,牛肉包又没了。”姑娘抓起夹子戳了戳凉透的蒸笼,腕间银镯磕在铁盘上叮当作响。

“下一笼屉马上就好。”阿姨说着抢过空笼屉拿走了。

“额,这下好了,笼屉也没了。”姑娘脸上笑容不减,似乎经常这样,又乐此不疲。

陈书侧头看去,比目光先抵达的,是涌入鼻腔的话梅香气。

一个穿珊瑚绒睡衣的姑娘,趿着酒店拖鞋晃晃悠悠,发梢还翘着两绺呆毛。

溜溜......啊不,是杨蜜。

“早上好啊,师哥。”杨蜜抬起胳膊,长伸个懒腰。

睡衣下摆随着动作掀起,露出截雪白的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