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听见未来的声音
五年后,伦敦南岸音乐厅的后台,温晴对着化妆镜调整耳返。镜中映出她利落的短发和剪裁精致的藏青色西装——这是她作为BBC王牌电台制作人的标志性装扮。
“温制作人,五分钟后上台。“助理轻轻敲门。
温晴深吸一口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左耳的银色音符耳钉。这是沈墨送她的毕业礼物,如今已成为她从不离身的幸运符。
舞台灯光亮起的瞬间,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她策划的《听见世界》特别节目的首场线下演出,门票在开售三分钟内售罄。
“晚上好,我是温晴。“她的声音通过环绕音响传遍整个音乐厅,“今晚我们要探索的是——当声音消失时,音乐如何继续传递情感?“
大屏幕亮起,播放着她历时两年拍摄的纪录片片段:失聪儿童用手掌感受大提琴的震动,老年痴呆症患者在熟悉的旋律中找回记忆,战场上归来的士兵通过鼓点治疗PTSD......
“现在,有请本场特别嘉宾——“温晴的声音微微发颤,“他教会我听见寂静中的声音。“
一束追光打在舞台侧面的三角钢琴上。穿着黑色高领毛衣的沈墨缓步走来,左耳的专业助听器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观众席传来惊讶的低语——这位新锐音乐治疗专家极少公开演出。
当他修长的手指落在琴键上时,温晴听见了熟悉的前奏。是《听见你的声音》,但改编得更加深邃丰满。更令人惊讶的是,钢琴周围环绕着特殊的振动地板,将声波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光纹,随着旋律在舞台上流淌。
“这是我们研发的声光共振系统。“演奏间隙,沈墨对着话筒解释,“让听力障碍者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音乐。“
温晴站在舞台另一侧,看着那些光纹如涟漪般扩散到她脚下。突然,旋律转入全新的段落——这是她从未听过的部分。沈墨抬起头,目光穿过炫目的灯光直视她:
“这段写于昨天凌晨三点,“他的声音带着笑意,“当我想起某人总在深夜发来的60秒语音方阵。“
台下响起善意的笑声。温晴感觉脸颊发烫,那些为讨论节目方案而发的超长语音,那些失眠时的絮絮叨叨,原来都被他珍藏进旋律里。
演出结束后的庆功宴上,沈墨被各路媒体团团围住。温晴端着香槟站在露台,望着泰晤士河上的星光出神。
“温总监看起来需要技术支持。“熟悉的气息从身后靠近,沈墨将一件外套披在她肩上。
“沈博士的发明很了不起。“温晴故意用官方口吻说道,“考虑过和BBC长期合作吗?“
沈墨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对折的纸。展开后是张建筑设计图:一栋带花园的小楼,一层标注“录音工作室“,二层是“音乐治疗中心“,顶层则是“居住区“。图纸角落手写着地址——距离BBC总部只有二十分钟车程。
“昨天刚签的购房合同。“他指向花园里的小型舞台设计,“这里可以举办露天音乐会,让声音在星空下传播得更远。“
温晴的指尖划过图纸上卧室的轮廓:“主卧为什么设计两间?“
“一间给你凌晨剪音频时用,“沈墨的唇贴在她耳畔,“另一间给我作曲到天亮时睡。当然...“他的声音低下去,“如果你不介意合并使用...“
河对岸的“伦敦眼“摩天轮突然亮起璀璨灯光,倒映在温晴含笑的眼眸里。五年前那个在雨中相拥的约定,此刻终于有了最圆满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