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千古奇功
五日光阴匆匆而过。
这五日,李世民并未返回皇宫,而是一直逗留在李凡的庄园之中。
这段时日,大唐境内雪灾肆虐,天花横行,局势严峻。
李世民遂将朝中大臣尽数差遣出去,全力应对这两场灾祸,如此一来,自然也就无需上朝理政。
李世民暂留此处,倒也无人察觉。
这一日,李世民正悠然自得地坐在厅中品茶,忽听得门外传来一阵清脆的敲门声。
“咚咚咚!”
“陛下,微臣回来了!”那声音透着几分急切与兴奋。
李世民一听便知,定是杜如晦到了。
杜如晦匆匆进门,满脸激动之色。
李世民瞧着他这副模样,心中隐隐有所预感。
杜如晦声音微微颤抖,难掩激动地说道:“陛下,大才啊!此子实乃国之大才!他对我大唐社稷,对天下万民,皆有不世之功啊!”
“快讲!究竟所为何事?”
李世民目光灼灼地盯着杜如晦,急切问道。
杜如晦赶忙拱手,尽管极力克制,可眼神中的喜悦却如泉涌般难以抑制。
“陛下,这五日来,臣邀了孙思邈孙神医,会同太医院的诸位御医,依照那李凡公子所献之法,为死刑犯接种牛痘。”
“接种后的次日,那些死刑犯果然如同李凡所言,皆出现了低烧症状,身上亦长出了红点。然而,仅仅过了三日,他们的体温便开始下降,身上的红点也渐渐消散。”
“随后,臣又将这些接种牛痘的死刑犯送至天花重灾区。陛下,结果竟与李凡所说丝毫不差!”
说到此处,杜如晦愈发激动,言语间都带着明显的颤抖。
“那些接种了牛痘的死刑犯,果然如那小子说的一样不再感染天花了!”
“轰!”杜如晦此言,恰似平地一声惊雷,惊得李世民整个人瞬间呆住。
“好!好啊!此乃千古奇功啊!”李世民不禁高声赞叹。
杜如晦稍稍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接着说道:“陛下,臣昨日已联合太医院与孙神医,以李凡公子提出的防疫之策为主,于京畿四周展开防疫工作。想来要不了多久,此次天花之祸便可迎刃而解。”
听闻此言,李世民神色复杂,双手不自觉地紧紧握成拳头。
大才啊!
李凡当真是难得一见的大才!
自己竟到今日才得遇如此贤才,李世民心中涌起一股相见恨晚的感慨。
李世民看向杜如晦,问道:“那李凡的情况,你调查得如何了?”
杜如晦回禀道:“他名唤李凡,正如我们先前猜测,其父本是一位商人,多年前便外出经商。原本李凡与其父约定近日归来,我们到访那日,李凡正在翘首以盼父亲归来,却不想……他的父亲在朔方惨遭梁师都那反贼杀害。”
听到此处,李世民怒目圆睁,握紧拳头,咬牙切齿道:“梁师都,朕定要将你剿灭!”
“克明,暂且不要与李凡言明此事,朕尚有诸多事宜需向他请教,这李凡绝非寻常之辈!”李世民目光深邃地说道。
杜如晦一脸困惑,拱手问道:“陛下,您为何不径直表明身份,将他招致朝廷,如此旷世大才,理应为我大唐社稷效力啊!”
“呵呵……”
李世民嘴角泛起一丝自嘲的笑意,神色间满是不屑,“报效朝廷?朕这朝廷,怕是还不值得这样的大才倾心报效啊!”
杜如晦凝视着似笑非笑的李世民,心中明白,此刻的陛下已然怒不可遏。
然而,他实在想不通,这短短五日之内,究竟是哪个不知死活的家伙,竟敢触怒龙颜。
李世民余怒未消,继续说道:“朕养了一群占着官位却无所作为的废物!纵有报国之心,若无报国之门,又有何用?”
听闻此言,杜如晦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身为左仆射,乃大唐文臣之首,陛下这话,莫不是在对自己表示不满?
杜如晦心中忐忑,赶忙问道:“陛下何出此言啊?”
李世民冷笑一声,道:“你可知,前些日子朕与那李凡去了一趟万年县县衙,区区一个小小县尊,竟胆大包天,竟然敢威胁朕!”
“朕当时还在李凡面前信誓旦旦,夸说我贞观年间政通人和。哼,你说,朕这脸,被打得啪啪啪响亮啊!”
言罢,李世民便将在万年县的遭遇,原原本本地向杜如晦复述了一遍。
杜如晦听罢,气得青筋暴起,双手紧紧握拳,怒不可遏地骂道:“该死!此等败类,实乃我大唐之耻辱!”
李世民神色一凛,冷冷说道:“行了,你且随朕回宫。”
随后,李世民找到李凡。
这几日,李凡与李世民相处时,总觉气氛有些微妙,或许是身份差异使然,又或许是彼此尚不熟悉。
李世民告知李凡自己要外出几日,李凡听闻,心中虽有些疑惑,但见对方要出门,自然也不好说什么,便点头应允。
..........
不多时,李世民与杜如晦便快马加鞭赶回了太极殿。
踏入殿中,李世民神色凝重,心中念及李凡之功以及万年县所遇之事,稍作思忖,即刻传令下去,召集群臣于甘露殿议事。
这几日,杜如晦依循着李凡所提供的妙法,在京畿四周全力推行防疫举措,成效显著。那
肆虐的天花之势,已明显得到遏制。
如今,京畿四周的百姓,无不对李世民感恩涕零,传颂着朝廷的救命之恩。
无论是那开创先河的接种牛痘之壮举,还是切实可行的防疫五策,皆可谓是治国救民的济世良方。
此刻,甘露殿内,群臣齐聚。
待众人站定,李世民环视一周,目光威严而深邃。
他朗声道:“诸位爱卿,此次京畿防疫能有如此成效,实非朕一人之功。”
群臣听闻,面面相觑,皆露出疑惑之色。
李世民微微一顿,接着道:“接种牛痘之法,并非朕之所为,乃是出自万年县一位年轻才俊之手,此子名叫李凡!”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死寂。群臣皆面露惊讶之色,不少心思敏锐之人,已在心中暗自思忖。
他们虽从未听闻过李凡之名,然而当今圣上竟在朝堂之上,当众提及此子,且其还发明了这功在千秋的接种牛痘之法,如此盖世奇功,不可谓不惊人。
刹那间,不少人已然开始盘算,日后该如何与这位名叫李凡的青年才俊交好。
李世民微微转头,目光落在房玄龄身上,开口道:“玄龄,李凡于我大唐社稷有大功,于朕亦有莫大助力,此功当如何封赏?”
房玄龄,这位素有“房谋”之称的宰相,略作沉思后,躬身拱手,沉稳说道:“陛下,李凡此功,着实非凡,依臣之见,可授其万年县县男爵位,以彰其功。”
李世民微微点头,神色庄重道:“准奏,此事便交由尚书省尽快办理!”随后,李世民目光如炬,锐利地扫向朝中大臣,落在了他的大舅子长孙无忌身上。
“长孙无忌!”
“朕且问你,当今吏治要如何清明?”
李世民一声厉喝,声音在甘露殿内回荡,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长孙无忌心中猛地一紧,下意识地挺直了身躯,抬眼看向李世民,眼中满是疑惑,实在不解圣上为何突然点他的名,询问吏治之事。
“下官愚钝,不知陛下何出此言?”
长孙无忌赶忙躬身,小心翼翼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忐忑。
李世民想起在万年县的遭遇,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密布。
“你身为吏部尚书,掌管吏治,竟说不知?你看看你手下的人,一个个尸位素餐,全然不顾百姓死活,你告诉我,你能不知?”
李世民怒目圆睁,言辞犀利如剑。
“万年县民李凡种植出棉花,此物能御寒保暖,实乃可造福天下百姓的神器,理当受天下人敬仰。”
李世民稍稍一顿,怒火更甚,“如此神器上报万年县,那县尊却视若敝履,丝毫不将其放在心上。”
“这便是你这个吏部尚书为朕招揽的人才?”
李世民怒不可遏,质问道,声音在殿内久久回响。
长孙无忌虽不知棉花究竟是何物,但见李世民龙颜震怒,心中顿时惶恐不安。
他深知此刻的李世民已被彻底激怒,不敢再有丝毫迟疑。
“陛下,微臣知错!”
长孙无忌急忙跪地,诚惶诚恐地认错,额头微微沁出冷汗。
“你即刻去将那尸位素餐的万年县县尊给朕带来,朕倒要亲自问问他,朕如何就扰乱公堂了,他又打算怎样处置朕!”
李世民的声音冰冷刺骨,仿佛能将空气冻结。
此刻,甘露殿内安静得落针可闻,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长孙无忌嘴角忍不住微微抽搐,心中暗自替那万年县县尊默哀。
这个混账东西,如今京畿附近雪灾与瘟疫横行,百姓苦不堪言,他还敢如此嚣张跋扈,简直是自寻死路。
如今可好,不仅被陛下逮个正着,还彻底得罪了圣上,怕是性命难保了。
“微臣遵旨,这就去拿人!”
长孙无忌不敢有片刻耽搁,急忙起身,匆匆离开了甘露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