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优秀校友访谈录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时间都去哪儿了,在我不负青春的年华里

访上海交大助理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4届校友石毅

陈显婷

石毅,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专业2004届校友,学院“科技创新”一、二等奖学金获得者,曾连续三次获得学院一等奖学金,数学建模国际二等奖,全国赛一、二等奖,以及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2005年8月,毕业一年后的他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攻读计算科学硕士、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计算机生物学博士后研究,包括网络药物和染色体构象捕获。2014年回国,现就职于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师从上海交大韩泽广教授。

ZUCC,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毕业已十年。对于已有三四年没回城院的石毅来说,在母校读书的岁月,弥足珍贵,谈起母校,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高中,石毅是在浙大附中读的,当时的他虽然读书很用功,不敢有一点点松懈,但高考的结果让他有点不知所措。“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我失落了很久。”回想起年少时的自己,石毅依然有点惋惜。经过选择之后,石毅进了城院。

“现在看来,城院可以说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石毅浅笑着说。上了大学的石毅几乎每分钟都在努力,仿佛大学是另一个高中的开始。人们都说,高中虽然苦一点,但是熬到大学就不一样了,大学里的学习轻松得很。可对于铆足了劲儿刻苦学习的石毅而言,大学却绝非如此。

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除了几个女生之外,他从来都坐第一排,老师所讲的每一句,他都不敢漏掉。“不管怎么样,坐在第一排总比后面听课的效果好。”一刻也不愿松懈的石毅,作业按时完成,各种功课及时预习和复习。在科技楼自习之后,回到寝室熄灯后还要再拿个台灯在阳台上读英语,几乎每天都要十二点多睡觉。石毅基本不打游戏,偶尔打打篮球,算是不负他那185cm的身高。“我好像跟同寝室的人脱节了,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学习上。”石毅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没有怨言,也不觉得累,因为我心中有目标。”石毅想通过“立交桥”上心心念念的浙大。虽然最后愿望没能达成,但石毅坦言,用心学习的日子,对今后的发展,很重要。

计算机专业的石毅,对数学建模相当痴迷。从小就对数学很感兴趣的他,在大学里似乎找到了用武之地。“两三个人一起,一鼓作气奋战72小时,得出一个非常令人欣喜的结果,这种感觉实在太爽了。”大学时的石毅,获得了数学建模国际二等奖和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省一、二等奖。

现在的石毅,说起ZUCC,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城院的学生,在外面还是很能吃得开的,而且母校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了。”石毅笑着说,那种作为母校学子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不言而喻。

人生在世,总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些什么

大三时,石毅就已经有了初步的出国计划。“一门心思地在新东方参加托福课程培训,想好好考。”对于英语还不错的石毅而言,出国除了要有漂亮的GPA,英语水平更是相当重要,提高一分就有一分把握。然而遗憾的是,第一次托福考试,石毅的成绩还没到600分,这让一向英语水平不错的他感到了苦恼,但这一次的失败,并没有让他出国的心就此冷却。

2004年刚毕业,石毅很顺利地进入到了恒生电子,为华为做软件开发。在多数人看来,这份工作相当不错。可就在半年后,石毅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每天重复同样的东西,工作环境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石毅一直都是一个期待不同挑战的人,每天一成不变的工作让他觉得难以为继。

“我总在想,人生在世几十年,总归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些什么,为自己,也为自己的后人。”这个想法更加坚定了石毅出国深造的决心。科研追求和揭示的正是最新、最前沿的东西,这大概就是石毅选择走上科研之路的最主要原因。

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才能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2005年8月,石毅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攻读计算科学硕士、博士,之后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计算机生物学博士后研究。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让石毅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异国他乡一个人的生活。“在国外,对于耐得住寂寞的人来说,是大好的锻炼机会;但是对于习惯了集体生活的人而言,国外的生活堪称煎熬。”

在加拿大的第一年,石毅的课很少,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做实验。“没有行政班、没有固定的同学,甚至上完一节课,下节课根本就不认识了,而且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和消遣。”石毅在说这话的时候,眼里着实闪着一种光芒,是熬过来的释然,或是对于生活的另一种认识。然而,这对于集体观念很强的石毅无疑是一种挑战。“刚来的时候,有段时间我真的是孤独无助,迷茫得摸不清方向,有很多事情不知道要跟谁说。”石毅说,人总是这样,不可能一下子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才能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经过一阵子的不稳定期,石毅终于开始慢慢融入国外的生活。试着跟同学聊天、交朋友,多和老师同学沟通,这对于英语底子不差的石毅来说,不是什么难事,最主要的是学会主动融入。除了上课、做实验,石毅还要给当地的学生上课、批改作业,每周只要工作6个小时,学校就会给予相应的奖学金作为报酬。一个人在外的生活虽然没想象的那么美好,但这让石毅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更加坚定了他前行的脚步。

只有不断地经历,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国外的生活,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是一个模样,并不那么美好。跟大多数人一样,出国前,石毅就像做梦一样把国外的生活想象了一遍,但是经历过才知道,外面的日子不好过,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冒出来。有一次,在研究药物和蛋白质的绑定关系预测时,实验越做越难,没有头绪,总是研究不出结果,差不多有一年多的时间都发不出关于结果的文章。“我那时有点慌了,压力很大,一年多都发不出文章是相当不正常的。”石毅若有思索地说,虽然结果迟迟未出,但他内心坚信自己的思路是对的,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证明和研究。事实证明石毅是对的,又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不负辛苦,研究结果出来了。

毫不懈怠地埋头于科研实验中,偶尔也会适当放松一下心情。石毅是一个超级喜欢旅游的人,不管走到哪儿,都醉心于沿途的风景。一个人,背着包,走到哪里是哪里,做一个有思想有深度的背包客是令石毅无比享受的。“我一个人游欧洲,从德国首都柏林到卢布尔雅那再到捷克首都布拉格,最后返回柏林,大概10天。”石毅回忆着那时的经历,很开心。“我旅游的时候,碰到一个塞尔维亚的老头,他看到我很兴奋,问我是不是中国人,还说自己是共产党员,要跟我一起喝酒。”石毅边说边比画,很兴奋,仿佛那个场景就在眼前。

近十年的国外生涯,让石毅感受很深。他说,人生其实就像旅游,只有不断地经历,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我当初也不知道自己会在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出国深造,也不知道有一天自己会跟科研分不开,现在的自己终于知道什么是想要的是什么,这些都是要慢慢经历之后才懂得的。”

从少不更事到三十而立,从学习经历到工作生涯,石毅走的每一步都没有辜负自己的梦想。梦想之树是会开花的,而那个浇水施肥的人正是自己。踏实地往前走,不问前路是平坦还是曲折,一鼓作气地往心中方向前进。总有一天你会不禁欣喜,时间都去哪了,在我不负年华浇灌的梦想之树上,熠熠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