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说明
1903年清王朝被迫“新政”,废科举,设学部,颁学制,兴学堂,中国教育走上近代化的轨道;当桐城派殿军人物吴汝纶跨海到日本考察其教育制度、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时,他已经预感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新式学堂中将“渐行渐远”。一百年来,在不同历史阶段,为了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我们先后向德国、美国、苏联等学习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中国近代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是一个历史事实。然而,激荡的百年教育史上,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体制上的传承却面临着巨大的缺失,中小学尤其是小学阶段一直很少开展中华经典的教学,这同样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历史事实。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随着“一场有语文工作者、媒体工作者、文化批评家、教师、出版商、教育基金会以及学生和家长们多方参与,有思潮、有纲领,也有争论和批评,自下而上,有一定规模和影响”(转自胡晓明教授《读经:启蒙还是蒙昧·序:读经的新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读经运动”的蓬勃开展,一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读点中华经典原典,背诵一些经典美文,得到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训练,了解和接受一部分超越时间限制的中华民族精神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其母语学习能力,还可以提升其文化素养,有效实现“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目标。
正因如此,近十年来,中华经典正逐步地渗透到中小学课堂中去,琅琅的经典诵读声再现校园。尽管大家在认识上存在不小的分歧,具体做法千姿百态,但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开始接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唐诗三百首》、《论语》、《老子》等经典著作,取得了陈琴老师倡导的“中华经典素读教学法”、张庆华老师实践总结出的经典体验教学、许凤英校长提出的“三环七步教学法”、陈杰思老师提出的“中华经典义理教学”、徐健顺老师力推的“中华吟诵教学”、韩兴娥老师探索的“海量阅读教学法”、武家舫校长提出的“孝雅教育”等阶段性成果。
为了有效满足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家长对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实践不断深化的需求,我们结合广州市天河区中华经典文化教育工程的开展,结合中华书局开展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教育部“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成果,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与广州市天河区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将各自拥有的专家讲座、经典解读、美文诵读展演、经典展望、经典教育观摩和示范课、专家的思考、众多的教学论文、教案、心得和教学方法探索等教学资源结集出版,以供有志者深入了解和分享。
本套文字和视频资料,力图解决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小开展经典诵读,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如何测评以及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孩子如何修身等问题,特别适合各地教育局教研室、进修学校的相关人员,中小学校长,有志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师、家长和社会机构借鉴之用。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由于本套视频是我们在平时的论坛、研修班以及培训活动中拍摄积累下来的,受条件限制,视频效果不能达到高质量的要求,加上视频内容量很大,全部视频时长约60小时,所以我们只能以压缩的文件格式呈现,请广大读者尽量在电脑上观看。
本出版物的顺利出版,得到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皆纷纷全权授予其视频或文稿供我们结集出版,同时也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部门、中国孔子研究院、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民政府、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大学、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育局、安徽省安庆市教育局、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广东中山市博爱小学以及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3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