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中的青年文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年文化建构

一、青年文化建构的含义

全球化为青年文化的建构提供了一个发展契机,青年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迎接机遇,利用机遇发展本民族文化,克服不利的同时,便是一个青年文化建构的过程。这一青年文化建构是全球参与的文化建构,并非纯粹的本土本民族自身的文化建构,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打破空间和时间的文化建构,有横向亦有纵向的沟通交流,在本土和非本土、传统和现代的交错影响下,建构本民族“新”青年文化。这种区别于纯本土、纯本民族的青年文化建构方式即是全球化影响下的青年文化建构,即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年文化建构。简而言之,就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外来青年文化和本土青年文化、传统和现代的青年文化,通过解构的方式打乱,然后在人为等各种条件的影响下重新组合,建构而成的青年文化即是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年文化。全球化视野下的青年文化建构,始于西方世界的当代青年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融冲突,特别是与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相遇、相通,或是相冲突、相竞争,这是青年文化建构的前提条件,同时全球化这一大背景是当代青年文化得以建构的土壤,只有在时机足够成熟的条件下,才能完成完整的青年文化建构过程。

二、全球化青年文化的互动与交融

全球化青年文化的互动与交融,就是青年文化内部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过程,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青年文化通过内部之间的相互建构,重新建立组合成一种新形式的青年文化。青年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价值冲突通过双向之间的建构予以调适。文化全球化意味着多种文化交流、沟通、互补、融合机会的增多和文化共性的增多,这里并不排斥民族本土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的存在。文化归根到底是人类的实践方式和生存方式的反映。由于人类的实践方式和生存方式具有普适性,因此,各民族本土文化价值观的背后都蕴涵着共性,这是多元文化价值观可以交流、沟通、融合的基础。也由于人类的实践方式和生存方式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各民族本土文化价值观有着自己鲜明而独特的个性色彩,这是多元文化价值观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在青年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不同青年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更加广泛,也更加深入,青年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在交流中得到强化。民族文化不可能再封闭地传承和发展,而是通过与异质文化对话来寻找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发现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和生命活力的新文化。这样,“民族化”恰恰是通过“全球化”得以实现的,民族文化的特色也是在开放交流的横向比较借鉴中得以呈现的。

在青年文化价值观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向构建中,全球化是更为活跃和能动的因素,全球化总是通过冲破民族化为现代化开辟道路。但是,全球化从终极目的上说仍是要解决本国和本民族青年文化价值观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任何外来青年文化都要经过与本民族文化或吸收或冲突或部分融合、趋同的过程。因为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都植根于其一定的土壤,同时又受到各自不同国情的制约,最终要取得民族的形式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注:参见张志祥:《全球化与本土化:当代青年文化价值观的双向构建》,载《思想政治研究》,2009(10)。)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全球化实践都要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个与本国国情要素和“既定条件”相互交融、对接、调适的本土化过程。在构建当代青年文化价值观的过程中,如果只重视全球化、西方化,而不考虑民族特色、自身国情,就会淡漠民族、国家界限,坠于西方所宣扬的“西方化”、“美国化”的陷阱,危及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相反,只强调民族化发展,忽视全球化发展,则会导致自我封闭,最终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地域主义,丧失民族国家的发展机遇。

总而言之,全球化青年文化的互动与交融是青年文化构建的一种重要形式,尤其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把科学吸收到它们的传统文化中去,把世界思潮吸收到它们自己的民族生活中去,才能更新它们自己而又保持它们民族的特点。所以,在当代青年文化价值观的构建过程中,我们不仅反对那种抛弃民族优秀传统而被动地屈从于外来文化的观点,而且也反对那种抛弃自己民族优秀文化而单方面被动地适应的做法。全球化青年文化的构建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科学的建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