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财务经济学:企业价值、资本与竞争力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企业竞争力系统的整理:从纷纭复杂到简明有序

为了走出“竞争力丛林”,我们首先要对竞争力系统有一个清晰而简明的认识,这就需要为之找到一个坚实且适宜的逻辑基础,我们在第二章的价值理论研究可以提供这种可能性与可行性。

一、竞争力系统的价值基础

企业的竞争力系统尽管是纷纭复杂的,有的认为由多种特殊的资源构成,有的认为由多种能力组成,有的认为由多种知识支撑,抑或兼而有之,但这些都可找到一种共同的逻辑基础,即价值。

(一)竞争力系统的运行与价值的关系

企业的竞争力系统的运行是内置于其经营过程的,而经营过程是与价值的投入、变动和产出过程息息相关的,因而企业的竞争力系统实质上是为价值而生、而长、而衰竭的。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价值的增进,是在环境的约束下或利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追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即追求最大的价值,这是它作为理性的经济主体的自然倾向。但如前面所分析的,企业的价值产出来源于其提供的经济品被其求购者评价与选择的结果,或者说企业价值增量的实现必须以其顾客的价值的实现为前提,这是通过交易中的竞争过程实现的。企业的竞争系统正是通过在此竞争过程中发挥作用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的,因此竞争力系统的目标同样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经营的起点是价值投入,或者说是资本的筹集与准备,体现为人、财、物、技术等要素的组织并达到经营所需的匹配状态,其中就包括了竞争力系统的“要素”——资源、能力或知识——的组织或“组合”。也就是说,竞争力系统的启动同样是以价值的投入或者说是其中的一部分为条件的。

企业的经营过程在外在形式上表现为采购、生产、销售的过程,在实质上是将价值投入转换为产出的过程。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竞争最激烈的部分是顾客价值的识别、创造与实现的过程,而这正是企业的竞争力系统运行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以说,竞争力系统的运行是企业价值增进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有如电脑工作中“芯片”的运行。

由上可见,竞争力系统的运行始终内置于企业的经营过程,也贯穿于企业价值增进的整个过程中;在内涵上,介乎企业经营过程与价值增进过程之间。

(二)竞争力系统要素的价值含义

竞争力系统的要素,是指其中有助于持续地实现满意的盈利水平的经济品。“满意的”是相对的意义,是相对于企业的竞争地位而言的;“经济品”是指稀缺的具有“稀缺性价值”的特殊的资源、能力或知识。

无论是称为资源、能力还是知识,这些要素都具有共同的价值含义,即在未来的运用中所能带来或分享的“效用”。“效用”可表现为直接的或间接的利益或功效,比如货币收入、新产品的开发、商誉的提升等。在价值含义的基础上,资源、能力或知识是基本统一的,资源是能带来企业价值的持续增进的经济品,或者说是具备这种能力的经济资源;能力是这些特殊的资源在运用中体现的能力;知识是资源中蕴涵的或能力运用所依赖的知识。

因此,用资源、能力或知识来描述竞争力系统的要素尽管在角度、深度上存在差异,但有着类似的价值内涵,即具有较高的“稀少性价值”,这是在未来的运用中与其他要素相结合才能产生的,这种要素是难以替代的,也是较稀缺的,且能在较长期内持续地发挥作用,因而它带来的价值增量近似于土地带来的“地租”,但这种要素主要是人力投资而形成的,故应称为“准租金”。所以,竞争力系统要素的经济价值是在运用中所能产出的“准租金”的综合折算值。

以上的分析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把竞争力的研究纳入价值的分析框架能避免相当的混乱,并指明较清晰的逻辑思路。

二、竞争力及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与逻辑关系

目前的研究现状表明,对竞争优势、持续竞争优势、竞争能力、竞争力、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基础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缺乏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上的一致性,我们试用价值分析框架对此进行梳理。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但最关键、最综合的竞争是对顾客的竞争,即争取顾客对自己的提供的经济品给予好评价并优先选择的竞争;而顾客也是理性的主体,其评价与选择取决于经济品所能带来的“顾客价值”的高低的权衡比较,因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实质上是创造顾客价值的竞争,企业的兴衰成败最终系于此,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的优劣强弱与竞争的结果也体现于此。因此,竞争优势是竞争综合结果的体现,表现为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相对其竞争对手创造更多的“经济剩余”,从而在为顾客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之余,为企业积累较多的“生产者剩余”。参见曼斯费尔德:《微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通俗地说,竞争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卖得更多、更好、更久”。可见,竞争优势应是竞争力系统中最显性、最表层的概念,而不是相反——像有的学者把它理解为最内核的概念那样。余光胜:《企业竞争优势根源的理论演进》,载《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0)。

在经验事实中,有的企业的竞争优势昙花一现、稍纵即逝,而有的却能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但长期以来理论上并未重视竞争优势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区别,直到巴尼(1991)认为,可持续竞争优势应是“竞争对手无法复制其战略的优势”,其中包含了三层含义:(1)竞争优势必须同时考虑现存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2)持续性不是一个日历时间的概念,而是一种均衡意义上的“逻辑时间”概念;(3)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并不意味着它永远存在,它可能因环境条件的变化及竞争对手条件的变化而消失。Jay Barney, “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因此,可持续竞争优势可定义为“能持续地创造相对于竞争对手创造更多价值并积累更多的企业价值的领先态势”。

在探寻可持续竞争优势时,人们发现除了特殊的自然禀赋、行政特许权等外界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即“竞争能力”上的优势——竞争力。这在公开、公平、公正自由的市场经济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更为明显。因而,“竞争能力”是企业持续地创造顾客价值及积累企业价值的综合素质,而竞争力是在这种综合素质上的优势,即相对于竞争对手更强的竞争能力。

竞争能力及竞争力都是综合性的,包括产品或服务创新方面、企业资源配置方面、营销方面、内部凝聚力方面等。但在这众多方面的素质中,每个成功的企业,也即能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都有某种或某些特别重视、视为安身生命之本的素质,此即“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是对企业创造顾客价值并积累企业价值而言,最稀缺、最难替代、竞争中最关键的素质或能力,而“核心竞争力”则是这种素质或能力上的相对优势。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其“核心竞争能力”不尽相同,如对生产高尖端科技产品的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在于其技术诀窍;而对服务业的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则应是顾客关系的处理能力。“核心竞争力”对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内涵或指向,甚至同一企业相对于不同的竞争对手,也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组合矩阵,比如相对于比它强大的竞争对手,其核心竞争力可能在于对某类顾客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而对相对于比它弱小的竞争对手,其核心竞争力又可能在于品牌的创造能力。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这些概念中,竞争优势、可持续竞争优势是最表层、最显示的概念;而竞争能力、竞争力是在其背后起着决定作用的素质或能力,是更内在、更隐性的概念;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是竞争能力、竞争力中最为特殊与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内核、最隐性的概念。这种逻辑关系我们可用图3—1表示如下。

图3—1 竞争力系统相关概念逻辑关系图

三、对竞争力系统的再认识:围绕顾客价值的流线集束模型

正如上面所分析的,竞争优势,包括可持续竞争优势,是竞争力系统运行的外在的结果,而核心竞争能力是其中最特殊的组成部分。而竞争力系统是综合性的,包括企业经营所需的多种能力或素质,因而显得纷纭复杂,以下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它进行再认识。

竞争力系统是以其要素的投入与组织为启动起点,参与并支配企业的经营过程,服从并服务于企业价值增进的方向与目的的。更确切地说,竞争力系统是围绕顾客价值的创造与提升这个更为内在的核心运行的,因为这个核心是实现企业价值增进的主要必要条件,如果不是充要条件的话。

竞争力系统中的多种素质或能力,按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环节划分,可分为市场调研、产品构思、研究与开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或能力次级组合。这种系统解构方法的优点是与企业的经营过程保持了一种同步性,便于在实践中寻找企业经营中的薄弱环节,但也使我们对该系统的认识显得支离破碎,不利于我们对它进行较清晰的理论分析,这种缺陷在目前关于竞争力研究的混乱现状下尤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支撑能力发挥的资源或知识并非呈现横截断面式的静态分布结构,而是呈现出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的流线型的动态分布结构,比如说关于顾客需求及其变化的知识或信息并非只在产品的营销及设计阶段中应用,而是要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发挥功效。相应地,系统中的某种能力也并非只是阶段性地发挥作用,而是在整个过程中都会发挥影响力,比如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会有力地影响企业的商誉及其营销效果。

为了更简明有序地解构分析与认识竞争力系统,我们需改变把能力视为横截片断式的思维方式,而把它理解为一种流量或脉络的概念,即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过程的流线集束,尽管这些流线集束在流动过程中会相互交织或缠绕。如果我们把竞争力系统启动起点当做一个横截面看,就可以它理解为由三个主要的流线子集束组成的大集束。这三组子集束分别是:识别顾客价值的资源、能力和知识(集束1);创造与提供顾客价值的资源、能力和知识(集束2),支持和整合集束1与集束2的资源、能力和知识(集束3),见图3—2。集束1代表的是企业与外界,特别是顾客交流而获得的知识或信息,以及由之而产生并组织起来的资源,可称为顾客资本或顾客资产;集束2代表的是企业配置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并有效满足地顾客需求所需的信息、知识及其载体资源,可称为组织资本或组织资产;集束3代表的是整合集束1、集束2所需的人力资源,可称为人力资本或人力资产。

图3—2 竞争力系统横截剖析图

尽管这三组子集束还包含更细分的小集束,这在后面的分析中可看到,但毕竟可使我们“管中窥豹”,较清晰地了解其内部构造,而且从集束概念来分解该系统得到的分量数目显然要比以经营过程的横截片断的概念分散得到的分量数目要小得多。因此,这样解析可使我们对竞争力系统的认识更加简明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