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留守儿童社会形态的多样化考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国外对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

有些人认为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实际上国外很多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都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甚至在一些国际迁移率比较高的国家中,国际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不在少数。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国际上,就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是不同的。国外学者从移民的角度考察了国外留守儿童问题,指出虽然在现代化进程中,欧洲也曾出现过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的情况,但由于移民能够在新居住地获得平等的就业、教育机会和社会地位,几乎没有出现未成年子女与父母分离的情况。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流动中,东道主国家为使生产成本最小化而维持移民工人的过渡身份;在国内流动中,农村移民在城市没有稳定的就业岗位而不得不面临收入、住房及子女教育的障碍,正是流入地存在的制度性壁垒导致留守儿童的产生。从阶层来看,移民引起的留守儿童存在于社会不同层面,但在农村低收入家庭中更为普遍。因此,不少国外学者认为,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缺失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留守儿童分布的区域

不同国家留守儿童的问题和情况是不同的,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留守儿童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东欧、拉美(主要为加勒比海地区)、非洲和亚洲地区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大且呈急剧上升趋势。其中,在亚洲除中国外,留守儿童最多的是菲律宾,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估计有800多万,而研究者较为保守的估计为300万~600万菲律宾儿童因为父母在海外工作而留守。有的研究者则认为菲律宾留守儿童约900万,占青少年人口总数的2.7%。在非洲,难民流动特别频繁,同时农村的迁移率特别高,并伴随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这些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学者们主要结合移民性分离的盛行率考察留守儿童的成因。近年来,由于东欧经济移民急剧增加,留守儿童也大量产生。但是,总体来看,大部分留守儿童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

(三)留守对儿童产生的影响

从相关文献来看,国外学者主要从生活、医疗健康、教育和心理等方面考察了留守对儿童产生的影响,具体如下。

首先,在生活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研究表明:“亲子分离会导致儿童生活环境变化,造成家庭组织和功能的无序,给留守儿童带来生活的困难及不适应。”[8]其次,在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上,部分研究认为儿童父母的早期移民会对儿童的总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由于一些留守儿童的食欲下降,体重开始下降,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再次,在教育方面,国外研究发现移民汇款提高了入学率而降低了辍学率,父亲的移民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留守会对儿童的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最后,在行为心理方面,国外研究表明,亲子分离会导致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影响社会化进程及其后期的发展。也有部分研究者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一般不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