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十月太阳历介绍
十月太阳历,中原早已失传。
失传了十月太阳历,一系列文化要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最具有基础性的阴阳五行。
万幸的是,彝族文化还保留有十月太阳历。民间有实际应用,书中有文字记载,地下有金玉实物。
十月太阳历完整的诠释,是在彝族典籍《土鲁窦吉》中出现的。贵州毕节的彝族同胞保留了一部彝族元典《土鲁窦吉》,其中记载了十月太阳历。彝语土鲁窦吉,汉语宇宙生化。
彝语“土鲁”,是○●两个圆的发音:○发音为土,●发音为鲁。土鲁,汉语意思为“宇宙”:土为宇,鲁为宙。○●这两个圆,组成彝族的鲁素。彝族的鲁素,华族的洛书。鲁素与洛书,语音极为相近,图形完全一致。彝族的鲁素,汉语意思为龙书。宇宙、龙书、洛书,不同的名称,相同的意思,表达的就是十月太阳历。
十月太阳历,形成于洛书之前。洛书,是中华先贤创造的第一部书。创造第一部书,其目的是表达十月太阳历。
原则上谈宇宙生化,具体上谈太阳历——十月太阳历与十二月阴阳合历。中华大地上的宇宙生化,是与太阳历、阴阳合历一体而论的。
《土鲁窦吉》这部彝族典籍,解答了一系列千古难题:
其一,洛书,是表达十月太阳历的。
其二,河图,是表达十二月太阳历及阴阳合历的。
其三,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源于十月太阳历。
其四,72与36这组广泛出现的神秘数据源于十月太阳历。
其五,冬至夏至这两个基础性节令源于十月太阳历。
其六,太阳回归年的确定源于十月太阳历。
其七,○●这两个圆是有形有音有义的。
其八,表达十月太阳历的还有一张图——罡煞图,只有这张图可以完美解答为什么脾主四时之末的18天(后面会有详细介绍)。
下面介绍来自《土鲁窦吉》的十月太阳历。
《土鲁窦吉》这部传世佳作,为贵州毕节彝族同胞王子国先生保存,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正式出版。贵州省彝学会长(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禄文斌先生作序。序言中对十月太阳历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一年为360日,一个月为36日,余有5日6日平年闰年过年节,不计入月数内。昼夜12时,一旬12日,三旬36日为1个月。2个月为一季。一年有五季。18日为一个节气。一个月有2个节气,一年有20个节气。”
在中原华夏文化里,在苗族文化里,处处都有十月太阳历的痕迹,但唯有彝族文化有完整完美的解释,所以,下面的讨论以彝族典籍为主。
十月太阳历的基本结构
(一)时间单位
十月太阳历的基本结构由岁、季、月、旬、天(日)、节气与节日七大时间单位组成。
1.岁
观测太阳,发现中午日影长短两极的变化。“日南至”与“日北至”,是彝族文化记载的两个极点。日南至,冬至;日北至,夏至。南至,至于南回归线。北至,至于北回归线。年,在彝文中有回转之意。年,指的是太阳视运动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转。两至循环一次就是一个太阳回归年。太阳回归论岁,一个太阳回归年即是一岁。
太阳回归,其规律是四年之中三个小岁,一个大岁。小岁365日,大岁366日,这是中华先贤所认识的太阳回归规律。岁的平均时间长度为365.25日。计算公式如下:
(365×3+366)÷4
=1461÷4
=365.25(日)
365日、365日、365日、366日、1461日、365.25日这6个数据,是十月太阳历的基本数据。
这6个数据,彝族有,汉族有,苗族、水族同样有。观测太阳回归,中华大地上的中华先贤得出了一致的数据。
太阳回归是现象,地球公转为实质。四个太阳年回归年之中三个365日,一个366日,时间之差说明了什么?说明地球公转是不匀速运动。
2.季
一年分五季,五季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表达。五行序以木行为首,以水行告终,依次的顺序为木、火、土、金、水。
一行的时间长度为72日。木行72日,火行72日,土行72日,金行72日,水行72日,五行一共360日。
72这一数据,源于十月太阳历,具体源于十月太阳历一行的天数。
72,这是源于太阳的重要数据。这一数据,广泛出现在先秦典籍与汉代文献中,广泛出现在文学名著与民间俗话中。
3.月
十月太阳历,一年分10个月,每月36日。五行的每一行含2个月。
表达月序有两种方法:一是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10个数字直接表达;二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抽象表述。
36这一数据,源于十月太阳历,具体源于十月太阳历1个月的天数。
36,这个源于太阳的数据,广泛出现在先秦典籍与汉代文献中,广泛出现在文学名著与民间俗话中。
4.旬
一月36日分三旬,每旬12日。一旬12日,有两种表达方法。
一是用十二生肖来表达。十二生肖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鼠、牛,十二生肖转1圈是一旬,转3圈是一月,转30圈就是一年。
十二生肖六种家畜六种野兽,马、羊、鸡、犬、猪、牛为家畜,虎、兔、龙、蛇、猴、鼠为野兽。
家畜与野兽形象生动,易于记忆,所以很容易被不识字的农民接受。
二是用十二地支来表达。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旬12日,可以分别记作子日、丑日、寅日、卯日、辰日、巳日、午日、未日、申日、酉日、戌日、亥日。
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彝汉两族稍有差别:汉族以鼠为首,彝族以虎为首。
彝族崇尚虎!
十二地支中的寅与虎相配,所以有“寅虎”之说。十月太阳历以寅月为首。
5.日
十月太阳历中只有“日”的界定,没有“日”的概念。
6.节气
十月太阳历1个月分两节。
36÷2=18
18日一节,一年20个节气。
民间有“女大十八变”之说,追溯“十八”之数的本源,应该追溯至十月太阳历。
7.节日
十月太阳历有两个年节——大年小年。冬至过大年,夏至过小年。大年节3日,小年节2日。闰年,大小两个年节均3日。过年日既不计入月,也不计入行。单独计为阴阳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交替日。
8.昼夜
重视昼夜,人类先贤的共同点。《圣经》开篇于《创世纪》,昼夜的区分是在《创世纪》开篇处出现的。
太阳主昼,月亮主夜,昼夜循环一次即是一日,这是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最为重视的时间单位。
《灵枢·卫气行》:“阳主昼,阴主夜。”
《周髀算经·日月历法》:“日主昼,月主夜,昼夜为一日。”
源头的经典部部重视昼夜,先秦诸子子子重视昼夜,昼夜区分于太阳月亮,区分于太阳月亮的相互往来。
同样的昼夜,不一样的时间长度。夏至昼长夜短,冬至昼短夜长,春分秋分昼夜平均。如此区分,始于《尚书·尧典》,延续于《礼记》《管子》《吕氏春秋》。
在《易经》与《黄帝内经》中,昼夜等同于天道。尸子,诸子中的一子,百家中的一家;尸子明确指出,昼夜就是天道。《尸子》:“昼动而夜息,天之道也。”
9.时
时,是时辰的简称。将一日细分为十二时辰,是华夏文化、彝族文化、苗族文化的共同点。
十二时辰以夜半为首,以夜半为终。
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2小时。
鼠时(子时)夜半 23点~1点
牛时(丑时)鸡鸣 1点~3点
虎时(寅时)天明 3点~5点
兔时(卯时)日出 5点~7点
龙时(辰时)早餐 7点~9点
蛇时(巳时)早餐后 9点~11点
马时(午时)午餐 11点~13点
羊时(未时)午餐后 13点~15点
猴时(申时)日偏斜 15点~17点
鸡时(酉时)日落 17点~19点
狗时(戌时)晚餐 19点~21点
猪时(亥时)人定 21点~23点
彝族文化、苗族文化均以十二生肖纪时,华夏文化同样以十二地支纪时,名称不同而实质相同。
有了时辰这一时间单位,生活就有了准则。
10.置闰
四岁之中“三小一大”,即三个小岁,一个大岁。大岁为闰岁,小岁为平岁。
四岁置一闰,闰一天。
置闰的目的,一是为了揭示太阳历的真实数据,二是为了缩小太阳历与太阳回归之间的时间差。
11.时间单位简评
年、月、旬、日、节气、节日、岁,都是纪时的时间单位。
精确,是时间单位的第一特征。时间单位的确定,是中华文化成熟的重要标志。
——时间单位的出现,在中华大地上,是一件大事。
——时间单位的出现,在整个地球上,也是一件大事。
——时间单位的出现,中华先贤从自然走入了自由。
——人时合于天时,人则合于太阳法则,这是天人合一的第一合。
(二)时间系统
时间单位组成时间系统。时间系统分两种,一是具象的时间系统,二是抽象的时间系统。
1.具象的时间系统
具象的时间系统,就是终则有始、周而复始、无限循环、如环无端的太阳回归年。
太阳回归年可以细分N个月,例如,十个月、十二个月、十八个月、二十个月;可以细分N个节令,例如,20个节令、30个节令、24个节令。无论怎么细分,但两个基本点是不变的,这就是:太阳回归年的起始点与太阳回归年的转折点。太阳回归年的起始点,即中午日影最长点界定出的冬至;太阳回归年的转折点,即中午日影最短点界定出的夏至。从冬至到夏至,从夏至到冬至,这就是太阳回归年。太阳回归年是严密、精确、无限循环的时间系统。
2.抽象的时间系统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结合,中华先贤创造出了全人类独一无二的干支纪年表(表2-1),史称六十甲子纪年表,是一个完美而精密的纪时系统。
表2-1 干支纪年表
干支纪年,上下几千年可以纹丝不乱。
干支纪年有丰富的含义,其中有循环的天文,循环的气候,还有循环的天灾。
十与十二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
天干有十,第一干是甲;地支十二,第一支为子;甲子配合重复六次又回到甲子,如此即六十甲子。
——甲子可以表达六十天!
——甲子可以表达六十年!
打开今天的《辞海》与《大辞典》上,每一部都附有干支纪年表,时间系统的永恒性与常青性就显示在这里。
节气,同样也是循环的时间系统。十月太阳历细分为二十个节气。二十个节气,不能准确地指导“何时下种,何时收获”,改革是必然与必须的。中华大地上先后出现过三十节气、二十四节气,最终确定使用二十四节气,一直沿用至今。
干支六十甲子,中原华夏有,彝族、苗族同样有,傈僳族也有。傈僳族以梅花纪年,梅花开一次为一年;以竹子纪甲子,竹子花开一次为一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