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9:浅谈良好情绪和行为习惯促进大龄智障学生
成功就业案例
北京市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 蒋爱琴
摘 要
情绪是指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以及他人情感能力的总和。情绪有好有坏,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智商发展和个人能力的提高,不良的情绪会直接导致自卑、负面、失败等不成功的结果。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形态,是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或者倾向。行为有好有坏,行为决定习惯,良好的行为决定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是形成良好的习惯的关键。良好的行为习惯拓展到工作中能长时间稳定地工作,也就是成功就业。
背景资料
阿龙,男,是一名智力残疾学生,经历了9年义务教育,3年职业学习与3年职业技能培训与实习,在学校学习培训时间很长。学生的残疾等级是智力残疾三级,他能够和周围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身体素质较好,比较灵活,能够参与体育锻炼和残疾人田径比赛,多次获奖。但在逻辑思维以及数量概念方面相对不足,有较大的障碍,认识简单的常见字,文字语言表达比较简单,遇到问题比较急躁,面对小的挫折情绪波动较大。父母都是工人,家中只有他一个孩子,所以对他比较溺爱娇惯,什么都尽量满足,要求没得到满足他就任性大发脾气甚至各种发泄闹腾。多年在培智学习以及职业培训,他能按要求听指令,规章意识和自理自立意识比较强,职业通用技能也掌握了不少。学生对操作方面技能的学习以及程序化工作掌握较好。阿龙今年31岁,工作时间加起来已经8年多。2010年6月23岁毕业后到现代汽车4S花乡分店工作,内容是店内洗车清洗相关工作。工作了近7年,由于2017年初花乡整体规划以及现代汽车销售等内部调整安排关停部分4S店,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停止此工作。有了6年多的工作经验,学生对工作规范以及相关责任有明显提升,在工作中自己的任性和不良情绪都有所改进与提升,之后学生尝试其他工作,2017年12月通过试工开始在友谊医院进行安全巡查、协助秩序即保安工作,至今已经将近1年。安保工作比之前的工作离家近很多,工作内容也相对比较简单,阿龙体能较好,适合长时间进行安全巡查以及协助秩序,工作内容简单、程序化,所以能较好地胜任此工作。
就业问题分析
现在残疾人成功就业的例子越来越多,但是成功就业的比例还是很低。对我教的学生毕业后的现状调查如下:

对毕业学生现在就业状况的调查发现,25岁以上大龄残障学生就业工作意识比较强,工作也比较稳定。学生的残疾类型中智力残疾较多而且残疾程度比较偏中度和轻度,而且连续上学培训时间较长的学生成功就业的多。连续稳定的学习培训时间长的学生的情绪以及行为习惯比较好。成功就业与学生的情绪以及行为习惯有决定性的关系。25岁以下毕业学生,学生的残疾类型多样,残疾程度也比较重。学生连续学习培训时间相对比较短,学生的情绪以及行为习惯制约学生成功就业,学生成功就业时间也比较短,工作也不是长期稳定,居家以及社区温馨家园的学生的比例远远大于就业学生。学生就业难度加大的个人原因是学生的情绪以及行为习惯与学生残疾程度加重有一部分关系,还有就是父母对残疾学生的教养方式以及良好情绪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态度也决定是否就业成功。大龄残疾学生成功就业的工作类型有:保洁、安保、交通协管、超市理货、公园以及社区维护、快餐服务等。西城区大龄残障学生毕业后不能成功就业的学生大多数安置到本社区的温馨家园,一部分非西城区的毕业学生或者社区没有温馨家园的学生在家。根据对具体学生情况的调查,经过本校9年教育学习和3年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成功就业率远远高于没有连续学习与培训的学生。成功就业5年以上或者现在稳定就业的学生90%都是连续学习培训的学生。针对阿龙成功就业的具体情况分析发现,成功在于该生在校连续学习9年与3年以上职业培训,学生学习了各种生活技能,有良好行为习惯,有一定的职业通识技能。学生的工作的主要问题是操作经验不能很好地迁移应用到工作操作中,出现情绪波动。该生对多种工作任务不能兼顾,对独立完成一定质量以及数量的工作怀有畏惧心理,对内容变化快以及操作质量与速度要求高的工作会有不良表现。还有工作坚持时间不长等问题。
训练服务方案
训练方案分三个大的阶段:
1.义务教育9年学习阶段。这9年主要训练学生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基本的自理劳动技能、基本的唱歌与律动、绘画与手工等,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学习、训练、操作习得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提升学生自立自理能力。从开始上学的上课按要求听指令,到9年后勇敢尝试,不断挑战提升自己。每一年都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制定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计划,例如2006年9月坚持出满勤不迟到;10月达到有条有理地收拾整理好习惯;11月勇敢实践不断改进;12月积极参与有效果;2007年2、3月主动合作讲团结;4月讲究卫生会自护;5月坚持动手勤练习;6月全面发展自信。通过一学期的实践与具体落实,学生不断养成许多良好习惯。学生的情绪也越来越平稳,情绪稳定也促进智商与各种能力的提升。
2.职业教育阶段。3年专业基本训练与通识技能养成阶段,学生结合相关专业操作的需求进行专业实训训练。阿龙就经过了烹饪的热炒、面食制作、西点制作、美工以及综合服务等专业的训练与培训。从同一内容、同一要求、不同数量、单一任务单的独立操作,到不同任务、不同要求、大量任务单的快速、独立完成,阿龙的职业适应以及心理适应都明显提升。
3.职场化学习与实训体验阶段。阿龙先后进行了3年的职场学习训练。他首先在校参与不同职业的模拟训练,然后进行工厂实景的学习体验,参与印刷厂实训、药厂实训、烹饪制作等实训。这些实际工厂的实习体验为学生成功就业提供很好的经验,为阿龙在毕业后能顺利、稳定地参加各种工作奠定基础。
实施过程
阿龙在各个阶段的行为习惯都有明显改变,情绪和行为逐步形成良好习惯。阿龙从发现自己的亮点优势改变了自己自卑、任性的情绪,情绪的改变也促进学生快乐、阳光、向上的身心状态。良好的身心状态决定阿龙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也决定阿龙的成功就业。认真做事一步一步高效完成。
在工作中阿龙在按任务单独立操作和连续长时间操作方面出现体力和职业品质的不足。阿龙对任务内容变化不大适应,同时任务单内容以及具体量变使学生出现情绪波动,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职业教育专业训练中我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力度。从步骤程序出现困难的具体情况,以具体单一任务单内容训练到多个内容一步一步添加,最后进行言语辅助或者任务程序整合完成。例如对阿龙多次进行各种西点产品实训,实施过程是:第一周4天每天制作100块饼干,第二周每天只做50个蛋挞,第三、四周进行每天100块饼干与50个蛋挞的制作。小步骤多循环再整合的教学,使阿龙的专业操作与技能训练技能明显提高。学生每天都在学校进行大量实训,不仅每周进行固定训练,而且还不定时地临时减少或增加训练数量。学生在大量实训中独立操作能力提升效果明显。放学后回到家,学生还与家长一起制作饼干、蛋挞,共同分享动手制作的成功。大量实训教学操作,加大了操作任务内容与数量变量,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以及生活实际适应能力。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实训操作过程中操作能力不断增长,学生发现操作问题、分析操作技能、尝试自己解决操作问题,在实际操作训练中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实施过程中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实操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多种多样,有因为环境适应能力不足的,有因为认知能力不足的,也有的是学生操作经验不足的。针对学生实际出现的问题采取具体分析与指导,例如阿龙出现的擀制方法问题,上下擀、转擀、卷擀问题。在饼干实训制作中擀制方法是上下擀,学生的主要问题是擀制方向和力度问题,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我使用辅具筷子支持学生,学生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法,更好地进行训练提升;在面包制作教学中学生需要转擀,通过顺时针整点进行辅助,学生由于有部分生活经验,所以训练效果较好;制作起酥教学需要卷擀,学生在大量操作制作过程中能力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呈现学生操作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应用。学生通过问题分析实训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成就感。
实施过程中建立任务单图表辅助支持操作。利用清晰的图表式实践任务单促进阿龙独立操作。图表任务单可以支持帮助阿龙有效完成一项连贯的任务。任务单方式可以依据学生具体技能设计,如图片、数字、文字、提示等。还有利用任务单延伸进行家校操作的有效结合。家长、老师、学生一起应用图表任务单进行有效的迁移训练,任务单充当学生在校在家的操作平台,有效地支持学生的整体操作。大量实训训练中阿龙达到了提升专业技能的效果。各方面的操作能力明显提高,自己独立解决操作问题的适应能力从开始的不能完成,到训练后期高效、快速、独立地完成。利用任务单进行量变实训直接有效地支持智障学生操作,同时辅助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实践,提高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效果评估
阿龙在学习与训练中学会探究式学习,积累学习工作的经验,运用小步骤多循环实训训练提升自己的各种通识技能,利用任务单程序化迁移相关能力,在成功就业过程中,单位领导的评价是认真工作,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能听从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师傅的安排与管理。能合格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中遇到各种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出现不良的情绪时,能及时找老师或者家长求助,不冷静任性的不良行为逐步减少。自理自立、社会、工作的意识逐步加强。
总 结
阿龙的成功就业源于长时间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训练。通过长时间连续的学习与训练阿龙养成了良好的情绪与行为习惯。这些方面决定了学生的成功。大龄智障学生要想成功就业就要不断提升自己良好的情绪和行为,良好的情绪和行为可以促进智商的发展与个人能力的提高。情绪涵盖了自知、自控、坚持等行为,情绪和行为反应一个人的社会适应性。情绪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人的各种成功与失败。成功是一种习惯,只要简单的事情认真、不断地重复,形成习惯并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