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2:智力障碍者在饭店成功就业案例
北京市丰台区利智康复中心 杨超
摘 要
本文的案例韩先生是一名中度智力障碍者,培智学校毕业,有职业训练的经历。韩先生及其父母都希望他能在居家附近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按照支持性就业的操作流程,笔者所在单位成功支持韩先生在居家附近的饭店从事内保工作。
个案背景资料
韩先生,有中度智力障碍,障碍原因不明。身体健康,没有伴随其他病症。韩先生一日作息生活规律,穿着打扮、身体清洁等均能独自完成,能蒸米饭、煮速冻水饺,能使用笤帚、拖把等打扫房间。能独立乘坐公交车、地铁,在日常生活中能与别人对话交流。周末或节假日有时会和父母一起外出,有时则是独自一人外出。和同伴相处时,觉得同伴做事没有自己做得好,同伴做的事都应该由他来做,常会因此不开心,会闹脾气与人争执,事后会主动告诉家长或老师。韩先生喜欢一直不停地做事,以获得别人更多的肯定,觉得闲下来没事可干就无聊没意思。
韩先生培智学校九年毕业,曾在北京市丰台区利智康复中心参加为期六个月的职业训练,包括面包花制作、绿植养护、珠艺制作、宾馆保洁等。有宾馆实习、小区保洁实习和餐厅工作实习的经历,曾在某火车站地下广场应聘保洁工,但只工作了一个月。
韩先生现和父母住在一起,一家四人,父亲和母亲均退休在家,姐姐常年在国外工作,很少回家。平时主要由母亲照顾韩先生,父母对韩先生管教民主,家中主要经济来源为父母亲的退休工资。
个案接受支持性就业服务的历程
评估个案需求
通过观察、访谈和职业能力检核,就业辅导员评估韩先生的需求。韩先生觉得和他一起参加职业训练的两位同学都找到工作了,他也很想出去上班,觉得待在机构和待在家里都没意思。
父母因为都已退休,希望可以有时间过自己想过的退休生活,减少对韩先生的照顾,希望韩先生能早日在居家附近找到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母亲觉得如果韩先生在居家附近上班,她就可以随时去看韩先生的工作情况,并可以帮助处理韩先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让韩先生能更好地工作。
开拓工作机会
通过街道居委会的介绍,就业辅导员和韩先生父母去韩先生居家附近的一家饭店为韩先生争取工作机会。通过与雇主的面谈得知该饭店之前没有雇用智力障碍者的经验,也没有接触过智力障碍者,但有雇用肢体障碍者的经验,目前有面向智力障碍者的两个空缺职务,一个是在员工宿舍做保洁工,另一个是从事内保工作。随后就业辅导员支持韩先生面试成功,获得在饭店从事内保的工作机会,主要负责员工上下班的打卡考勤和收发报纸、信件。
个案与工作匹配分析
就业辅导员通过观察、访谈、试做和生态评估,进行个案与工作匹配分析。首先进行工作分析,含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该饭店就在韩先生家附近,步行五分钟即到。该饭店是一家集客房、餐饮、商住娱乐为一体的三星级涉外饭店,紧邻火车站和长途客运站。韩先生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上下班的员工考勤打卡管理,收取当天的报纸、信件,分发给相关办公室。其次评估韩先生个人的工作行为表现,再将韩先生与工作进行匹配分析,评估二者之间的差异。就业辅导员发现韩先生在人际互动和礼貌工作方面需要支持协助。
个案就业服务方案设计
首先,就业辅导员对影响韩先生就业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访谈、观察、生态评估所得的资料,分析韩先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该饭店之前没有雇用智力障碍者的经验,也没有接触过智力障碍者,这可能需要雇主花比较长的时间了解韩先生,在此期间可能会给韩先生的工作造成干扰,不利于韩先生较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母亲觉得如果韩先生在居家附近上班,她就可以随时去看韩先生的工作情况,并可以帮助处理韩先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让韩先生能更好地工作。这有可能会给雇主对韩先生的管理造成困扰,也不利于韩先生独立工作。
韩先生喜欢一直不停地做事,觉得闲下来没事可干就无聊没意思。这可能会影响韩先生持续工作的动机,不利于韩先生持有愉快的工作心情。和同伴相处时,韩先生觉得同伴没有自己做得好,同伴做的事都应该由他来做,常会因此不开心,会闹脾气与人争执。这可能会阻碍韩先生和同事发展人际关系,不利于韩先生稳定工作。
在综合评估结果进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韩先生的个人需求、兴趣和家长的期望,就业辅导员为韩先生设计就业服务方案,如下所示。
服务模块一:生活适应
服务目标:管理空闲时间
服务内容:制定生活目标、确认个人在工作之余和节假日可以做的事情、制定个人时间表。
支持策略:(1)就业助理访谈韩先生和其父母,了解韩先生的一日生活活动与个人喜好,并在此基础上和韩先生讨论丰富个人空闲生活的方案;(2)同事或主管支持韩先生在工作单位的空闲生活,如韩先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后,可以去食堂帮厨;(3)父母支持韩先生安排和开展日常的居家生活、休息日和节假日的生活。
服务模块二:心理适应
服务目标:与他人愉快相处
服务内容:自我认识、认识与他人愉快相处的重要性、与他人社交互动。
支持策略:①参与情绪管理的课程;②提供机会让韩先生在各种生活情境中和他人社交互动,练习如何使用适当的社交技巧;③来自他人的帮助,如父母、亲朋、邻居、就业辅导员、单位同事或领导。
服务模块三:职业适应
服务目标1:胜任饭店的内保工作
服务内容:管理员工使用打卡机打卡上下班、收信件和报纸、分发信件和报纸到对应的办公室、工作行为习惯与工作态度养成训练。
支持策略:(1)在就业辅导员的陪伴下熟悉工作环境,认识各个办公室;(2)来自就业辅导员或同事的示范;(3)使用工作检核表,支持韩先生在工作中做好自我管理;(4)来自同事、领导、父母和就业辅导员的肯定与表扬。
服务目标2:表现接纳同事的言行举止
服务内容:了解与认识同事对单位的作用、了解大家在一起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什么言行举止是接纳同事的行为表现。
支持策略:(1)就业辅导员与韩先生一起讨论并制定行为契约,正向增强韩先生表现接纳同事的言行举止;(2)增加韩先生参与所喜爱的活动的机会,以激励韩先生表现接纳同事的言行举止;(3)运用韩先生想获得他人肯定的内在动机,让韩先生表现接纳同事的言行举止;(4)营造韩先生与同事一起愉快工作的氛围。
执行就业服务方案
采用示范、问答、现场试做、同事评价、寻求同事的自然支持等方式,就业辅导员支持韩先生进行员工上下班打卡考勤的管理,收取快递的邮件和报纸,并按办公室进行分类,再按顺序给相应的办公室送邮件和报纸。同时,通过正向行为支持、领导的工作指示与表扬等,支持韩先生了解同事对单位的作用,尤其是其他两位障碍员工,表现接纳同事的言行举止。
在注重工作现场支持韩先生的同时,就业辅导员也支持家长有效参与。就业辅导员邀请在孩子就业中提供适当帮助的家长现身说法,就业辅导员和韩先生母亲讨论确定用人单位打电话找就业辅导员或家长时,母亲才可去用人单位,打消母亲随时去工作现场的想法。母亲可通过联系就业辅导员或韩先生的主管了解韩先生的工作状况。就业辅导员和韩先生及其母亲一起讨论和规划韩先生工作之余的生活计划,如韩先生下班后可以去超市购物,然后和母亲一起做晚餐,晚餐后可以去附近公园散步。
关于用人单位,就业辅导员向主管提供认识智力障碍员工的资料,与主管和同事沟通与韩先生互动的策略和注意事项,增进用人单位对韩先生的了解与认识,协助主管和同事对韩先生进行工作安排。
提供持续支持
韩先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稳定工作3个月后,就业辅导员提供持续支持服务,支持韩先生持续稳定工作。韩先生在收发报纸和信件以后,就没有其他工作任务了,为此韩先生很苦恼,想从事更多的工作任务。因此迁怒单位里另外两名有障碍的员工,觉得这两人都干得不好,单位就不应该录用,这两人的工作都应该让自己来做。为此就业辅导员和用人单位沟通协商,增加韩先生在食堂帮厨的工作任务。并通过对话、社交故事支持韩先生认识自己、认识其他两位障碍员工,运用奖励机制和韩先生喜欢他人肯定的心理激励韩先生表现接纳其他两位障碍员工的言行举止。
效果评估
2007年4月12日至今,韩先生一直在该公司稳定工作,享有五险一金。曾连续三年都被评为优秀员工,用人单位很满意韩先生的工作表现,同事都喜欢韩先生,因为韩先生经常主动帮同事拿东西。韩先生对自己和这份工作也很满意。父母对韩先生和用人单位都满意,认为韩先生参加工作后懂事多了,父母也有更多的时间过想过的退休生活。
总 结
韩先生有强烈的工作动机,父母也期望韩先生能早日出去工作。用人单位有雇用智力障碍者的计划,而且离韩先生家近,符合韩先生父母对工作地点的期待。另外,居委会的介绍,让韩先生较快地找到了工作机会,并在就业辅导员的支持下通过面试。就业辅导员参与了韩先生就业的全程,为韩先生及其父母以及用人单位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