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抚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入城

初秋的清晨,凉意阵阵。

不属于候鸟的麻雀,开始悄悄换上冬装,落在不知谁家的桂花树上。

一排排,像许柄记的糖葫芦,看这家女子化容妆。

一串串,像录铭斋的糯米糕,望这家女子着新裳。

一名身着青白两色长裙的女子,头顶珠钗,唇红齿白,胭脂两腮,出现在桂花树下。

“好妹妹,你快些,要来不及了。”

二楼的窗口探出少女的芬芳,她取下唇边红纸,一脸焦急的求饶道:

“好姐姐,你等我少许时间。”

“又不是会情郎,看把你装扮的比李姐姐婚娶都繁忙。”

二楼的女子闻听此,脸色一红,正准备反驳几句,忽然闯入的清风,吹落她未抓牢的红色唇张。

她半身悬于窗外,望着飘飘下落的唇纸,说道:

“也罢,也罢。”

说完,消失在窗口。

片刻后,她穿着淡粉色长裙出现在院内,挽住姐姐的臂膀。

“阿姐,你看我唇色可匀称?可需增减?”

阿姐抬手在妹妹脸上撩拨了一下,笑道:

“深浅刚好,无需增减。”

“阿姐,勿要动我的脸,胭脂会掉……。”

“哈哈哈……,知道了,知道了。”

“阿姐,我去叫阿爹与娘。”

“全家唯你慵懒最甚,阿爹与娘早早便去轩业门等着了……。”

妹妹闻听此言,用力挽着姐姐的臂膀,催促道:

“阿姐,我们快些,我们快些……。”

姐妹二人出院门,转小巷入古井路,便快速融入到满是精致装扮的少男少女中。

杨柳细腰的少女们,都在暗自比较谁的服装更惊艳,谁的妆容更脱俗,谁的发式更新颖,谁的香粉更接近花香。

而年轻男子却各出奇招,只为在这一场盛典中遇到心仪的姑娘时,为她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

有趣的是青年男女,无论什么节日,都会将自己精心装扮,好似任何节日都是他们的交际场。

而那些老谋深算的商家,早就看穿了这一切。

古井路两侧的商家们,他们提前赶制出适合沿街摆卖的货架。

就像变戏法一样,摆满样式过时,积压许久的商品,再贴上降价的标签,出现在自家商铺的门前。

这样的商品,会吸引很多青年男女过来购买。

时不时,还会有出手阔绰的外地人,将这些在都城已经过时的商品带回老家,赚取大量的虚荣和财富。

古井路的尽头是都城的北大街,北大街的尽头便是轩业门。

这些青年男女才不管什么圣人要从轩业门进城,什么圣人从轩业门出城,那都是老顽固们关心的事情。

他们只想做一件事,就是借着西方圣人进都的好日子,将自己展示在众多异性面前。

所以,北大街上倒是很少出现青年男女。

更多的是为了一睹圣人真容的虔诚信徒,他们站满北大街两侧,绵延数理。

有人一边闭目,一边用拇指旋转手中的念珠,一副驾轻就熟的模样。

有人攥着铜钱和碎银,只为等圣人出现后,为他铺上一条黄白大道。

有人两手插袖,口中念念有词,怕是挨不到圣人出现,便要被无聊击败了。

有人穿梭在人群当中,他们左顾右盼,专门停在妇人背后,能偷便偷,偷不成也不忘吃块豆腐。

年龄更小的孩子们,他们成群不结对,同出同入怎么也有十几二十个。

他们霸占了沿街的树梢,怀里藏着滚烫的板栗,一边暖身,一边果腹。

这可苦了那些站在树下的大人们,一片片沾染着口水的板栗皮从天而降。

有心骂上几句,又觉得失了体面。

若是真有人忍不住骂上几句,那他的下场可就惨喽。

众矢之的晓得吧?

所有孩子会故意将更多的口水沾到板栗皮上,精确的投掷到那个人的头顶。

年少不知愁知味的他们,很擅长这件事。

这些孩子们聪明的很,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挑衅,就是欺负大人们将爬树的本领早早遗忘了。

一个上不去,一群不下来,很是热闹。

比树枝更加舒服,视野更开阔的地方,是北大街沿街商铺的二楼或者三楼。

能坐在这里的,不是富商,就是高官。

都城的大员们,稳稳的坐在舒服的位置。

就连瓜果梨桃,都有人专门喂食。

都城的富商们,可就没办法安稳的坐着看这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他们一会去贪财的李大人那里献个玉器古玩,祈求明年的赋税偷偷少交一些。

一会又跑到好色的张大人那里送个名妓,希望能通过张大人结识一下裴大人。

一会又不声不响的出现在爱好书画的范大人面前,为其展示一幅幅名家珍藏。

整座都城都在忙,各自忙的方法方式又不一样。

就连王宫里面也在忙,倒不是为了迎接一位虚无缥缈的圣人而忙,而是为了王上新晋宠妃即将临盆而忙。

八十三岁的王上,花白发丝,黑多白少,不见老态。

一身金黄色长袍,绣着盘龙祥云,正面色凝重的坐在龙案内。

龙案下方,站着一位老宦官。

他也是花白头发,肤白透红,如少年。

而大殿之下,跪着礼部尚书宏南基。

小太监们,一趟又一趟的擦着宏大人的身边进入大殿报告产房情况。

脚下慌乱起来,时不时的就要踩在宏大人的官袍上。

“报……,王上,荣妃宫口不开。”

小太监喊过之后,便急忙跑回产房,等待下一个传令。

他刚走不久,又一名小太监跑进大殿,倒下便跪:

“报……,王上,荣妃宫口不开,产婆已喂荣妃喝下大量蜂蜜水,四个丫鬟不停用热水擦拭荣妃身体。”

“报……,王上,荣妃宫口已开三指。”

闻听此言,老王上长处一口气……。

没多久,又一名小太监气喘吁吁的跑进大殿。

“报……,荣妃宫口五指。”

这时,老王上的脸上终于漏出笑容。

“报……,婴孩是手先出来的。”

刚刚才喜上眉梢的老王上,又一次陷入凝重当中。

就在小太监离开后,老王上对老宦官喊道:

“狄参,去将巨禄传来。”

老宦官缓缓下拜,应了一声便矫健的离开大殿。

没多久,又一名小太监匆匆跑进大殿。

“报……,王上,产婆用辣椒水撒在婴孩手背,婴孩将手缩回宫内。”

“报……,王上,因要调整胎位,产婆说还需个把时辰。”

……。

“报……,王上,产婆询问留大留小?”

这名小太监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跪在大殿之内等待命令。

“大小都要留!留不住,就都等着砍头吧!”

老王上话音刚落,殿外有人笑呵呵的说道:

“王上,以您现在的高寿,切莫再动了杀念……。”

来人体态修长,同样花白发色,身着道教祖亭长袍,面如凝脂肤如玉,眉宇间透着那股子率性。

他一瘸一拐的进入大殿,并未急着下拜,而是咦了一声,望着礼部尚书问道:

“宏大人这是……?”

宏南基抬头看了一眼巨禄,送他一个白眼。

老王上此时开口道:

“还不是为了西方圣人达摩西入都一事,这狗东西宏南基说什么礼仪之邦,偏要本王亲自迎接!

我一朝君王,去迎一位宗庙之首,岂不是让天下人嗤笑!”

巨禄先是一笑,随后曲身一拜,言道:

“王上,达摩西一教虽在本朝并无宗庙,可其教义随着通商队伍之往来,早已存于民间多年,所积教众不在少数。

其信众中,以门阀子弟、商界翘楚居多,可谓是求于精,免于俗。

今日,北大街已是水泄不通,可见其影响之慎。

宏大人也是为了王上您着想,才会有此请求。

若王上出宫迎接,可谓是一举两得之事。”

巨禄稍加停顿,便解释为何是一举两得之美事。

“今日达摩西入都,将这些日日思君不见君的信徒搞得是心神向往。

若他再施舍一些恩惠,或者随便漏一两手,估计本朝子民对他便要更加信服了。

若是王上亲自迎接,抛以帝王之尊贵,礼贤于一介宗教之主,这是何等的礼遇。

那达摩西一行所累之信奉,便会被帝王的礼贤下士截了胡。

以及天朝众多达摩西一教信徒,也会因帝王亲迎而感激涕零。

此消彼长之事,再简单不过了……。”

老王上听完后,突然开了窍,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

此刻,一名小太监不管不顾的跑了进来。

“报……,王上,荣妃可能坚持不住了。”

一语过后,老王上矫健的三步跨下龙案,拉住巨禄的手腕一路疾驰到大殿的角落,轻声说道:

“拿药粉来!!”

巨禄脸色一变,心念“原来叫我来,不是为了达摩西一事”,他停顿一下,说道:

“王上,这……。”

“这什么!?没听见吗?荣妃已经快挺不住了!快!拿来!”

巨禄缓缓从袖下抽出一个淡紫色药包,老王上一把将药粉末抢了过来。

随后,马不停蹄的交给狄参。

“把这个交给产婆,令其用温水化开,给荣妃服下。”

狄参接过药包,应了一声便再次走出大殿。

大概半个时辰过后,王宫大殿内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

不久,一位小太监跑进大殿,倒头便是一拜。

“报……,王上,荣妃顺利生下一名女婴,母女平安。”

老王上脸上满是笑容,他得意的看了一眼巨禄,随后说道:

“走,都随本王一同迎接这位西方的圣人!”

老王上说着话,迎着晌午明媚的骄阳,穿过长跪不起的宏南基,路过阴沉的巨禄与平静的狄参。

天朝三君出龙城,一朝望尽山海众。

海兽山灵迎入圣,却道只食草叶青。

举杯空饮复手落,听君一言问苍生。

何以无忧除鬼患,却道先无抚河宗。

君上闻言笑不语,三日便请圣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