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士提反書院
ST. STEPHEN'S COLLEGE
建築年代:1929年
位置:赤柱東頭灣道22號

01 聖士提反書院主樓外貌(攝於2010年)

02 聖士提反書院馬田樓宿舍外貌(攝於2011年)
聖士提反書院於1903年在般咸道創立,以首位殉道的使徒命名,原是專為華人而設的英式男校,1924年曾遷往薄扶林道,1929年才遷到現址。主樓(School House)平面呈H形,是受現代主義(Modernism)影響下的裝飾藝術風格建築,橙紅色的西式雙坡斜折線形瓦頂有伸出的屋簷遮陽擋雨,粗粒細沙批盪的白色牆面開有大窗,下層麻石築砌的拱廊具通風避雨和提供活動空間的功能,反映祟尚自然的建築風格。入口大堂內有四根陶立克式巨柱,主樓啟用時中部用作禮堂,其餘為課室和辦公室,馬田樓(Hostel)、科學館(Old Laboratory)和北屋(North House)建築風格相同。五所別墅式宿舍(Bungalow)屬工藝美術風格(Art and Crafts)建築,誇張的橙紅色四坡屋頂、高煙囪和白牆,富歐陸風情。
1941年12月8日,駐港英軍與日軍在赤柱展開激戰,至聖誕日清晨五點半左右,日軍攻佔當時用作軍事醫院的校園,屠殺傷兵及醫務人員六十多人。現在用作文物館的三號別墅,展示了在戰爭期間遺留在校園的子彈和戰俘用過的石磨,以及一些具紀念價值的文物,包括採用活版印刷術原理的早期中文打字機和舊式熨斗。教堂位於校園的最高點,平面呈十字形,西式雙坡瓦頂組合,紀念日佔時期的死者和受難者。教堂入口的門楣上裝有彩色玻璃窗櫥,描繪了當年集中營的苦況。教堂內有一塊刻有「里斯本丸事件」喪生者的紀念碑:1942年一艘由香港出發的盟軍戰俘船往日本途中遭美國潛艇魚雷擊中而沉沒。教堂祭壇上置有山頂教堂的金十字架,山頂教堂建於1883年,原位於山頂道百祿徑對面,二戰時遭日軍炸毀。
建築物檔案:
- 1928年 4月27日,港督金文泰主持奠基。
- 1929年 5月,主樓、馬田樓和運動場啟用。
- 1930年 科學館啟用。
- 1931年 5座別墅式宿舍落成。
- 1938年 附屬小學校舍啟用。
- 1939年 被徵用為戰地醫院。
- 1941年 被日軍用作戰俘營。
- 1945年 維修期間被徵用為臨時警察訓練學校。
- 1947年 復課並增建一座校舍。
- 1950年 小教堂啟用。
- 1952年 學生宿舍北座啟用。
- 1964年 教學樓啟用。
- 1968年 轉為男女校。
- 1970年 伍華堂建成。
- 1980年 科藝樓和鄧肇堅堂體育館落成。
- 1984年 行政樓建成。
- 2011年 主樓列為法定古蹟。
- 2006年 百周年紀念大樓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