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富國師範學院
NORTHCOTE COLLEGE OF EDUCATION

01 現作般咸道官立小學的羅富國師範學院(攝於2007年)

02 校舍南面特寫(攝於2007年)
建築年代:1941年
位置:西營盤般含道9號A
大樓是香港最早的師範學院校舍,屬德國包浩斯(Bauhaus)建築,平面呈E字形,整體簡約而着重功能性,主要造型元素包括橫向長窗和雨篷所組成的橫線條。中央旋轉式樓梯最具特色,強調流線形的轉角,大窗也呈梯級狀的排列。
羅富國師範學院是香港首間專門培訓教師的院校,以港督羅富國命名,並以他的家族徽章作為校徽,學院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香港師資學院。早在1853年,聖保羅書院已開辦首個正規在職教師培訓課程。但最早的專職師範學校則為1881年成立的官立師範學校(Government Normal School),辦了兩年。1906年,港府在皇仁書院設立夜間部,提供自然科學、工程學、商業及教師課程,翌年改為官立實業專科夜學院(Government Evening Institue),設有多項工商業實用課程和教師訓練課程。1914年,學院在皇仁書院開設三年制漢文師範科,培訓在職非合格教師,俗稱「夜師」。1920年,港府開辦全日制簡稱「日師」的官立男子漢文師範學校(Vernacular Normal School for Men)和簡稱「女師」的官立女子漢文師範學校(Vernacular Normal School for Women),1926年又增設簡稱「埔師」的大埔官立漢文師範學堂(Vernacular Tai Po Normal School)。由於4間學校都以中文教授將來用中文教學的教師,故統稱漢文師範。
1939年,港府採納英國皇家視學官賓尼(E.Burney)建議,成立香港師資學院,以醫院道育才書院為臨時校舍,開辦兩年制中小教師訓練課程。學院於1940年11月遷入般咸道校舍,改名羅富國師範學院,免學費並有津貼,就業率頗高。1962年,學院遷往薄扶林羅富國徑新校舍,舊址於1973年亦用作分校。1994年,學院與另外四所師訓院校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包括葛量洪師範學院(1951)、柏立基師範學院(1960)、香港工商師範學院(1974)和語文教育學院(1982)。薄扶林校舍重建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教學大樓。1946年曾開辦官立鄉村師範學院,但已在1955年併入葛量洪師範學院。
1951年,香港基督教教會代表創辦崇基學院,但政府認為「學院」有扮大學之嫌,只承認其「書院」地位,但崇基則以羅師和鄉師的學院名稱為例反駁,教署遂將羅師、鄉師及將開辦的葛師改名為師範專科學校,但崇基卻沒有放棄以「學院」自稱。
建築物檔案:
- 1941年 校舍落成啟用。
- 1962年 學院遷往沙宣道後,用作聯合書院校舍。
- 1971年 聯合書院遷往香港中文大學。
- 1973年 用作羅富國教育學院第二分校至1994年。
- 2000年 1月25日,用作般咸道官立小學校舍。
